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众文化态度及其评价,是传媒批判理论共同的新闻传播观基础。传媒批判理论对新闻传播本质的认识可以概括为:新闻传播是对人所有方面的生存状态进行思想覆盖的意识形态传播;在媒介商业化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具有娱乐化、消费化和市场化属性。结构主义、符号学影响下传媒理论的新闻传播活动分析,仍然表现出社会批判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等的深刻影响。传媒批判理论的新闻传播观,建立在对更高层面社会现实关系的把握中,同时,又表现出某种媒介与文化传播的虚无主义倾向。它通过结构分析、符号分析和话语分析,对媒介新闻传播的负面现象和消极影响做出批判,有些结论是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2.
杨保军 《阴山学刊》2005,18(2):5-12
讨论媒体环境实质上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新闻传播业做出的一种新的审视,它的用意和价值在于促使人们以整体的、联系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思考个媒体各要素之间、特别是不同媒体之间以及整个新闻业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或弥补我们以往注重媒体实体、忽视媒体关系,注重传播本身、忽视环境影响的研究缺陷与不足。目的在于使媒体和整个新闻传播业获得良性发展的思路,使新闻传播业与社会系统处于一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运行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传统文化,无论其民主性精华还是封建性糟粕,对马克思主义传播都起着阻碍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封建的纲常名教是反动派遏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思想武器;传统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一些人把它作为阻止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挡箭牌,或者用它来曲解马克思主义,它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仍然起着阻碍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不继续消除因传统文化的影响而造成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新闻宣传、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核心同样是以人为本.离开了以人为本,新闻宣传、新闻传播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基于此,我们一切新闻宣传、新闻传播活动都应以人为本,着眼于人,作用于人.而深入理解新闻传播以人为本的"人"的含义,是在新闻传播中践行以人为本根本要求的基础.从社会政治和新闻传播两个层面来看,新闻传播以人为本的"人"既是指"人民",又是指受者与传者的"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5.
西藏新闻传播30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个特殊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西藏新闻传播事业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完成了传播体系构架的建设和传播模式的塑造,在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大格局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标本。本文的意图在于以特定历史时期为背景,对西藏新闻传播事业进行一个全景式扫描,并试图揭示一个民族区域新闻事业的历史轨迹及其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宗教的精神力量及在思想上对人们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结合近代以来基督教在中韩两国的传播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基督教有助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建,并从思想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而宗教的思想力量与近代民族意识的糅合,则使基督教在中韩两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崔同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6):133-136
商代的新闻传播范围是伴随着族团迁徙、资源开发、生产交往、技术进步、文字交融、文化认同等而不断扩大的,它西到亚欧,东至海滨,南抵南亚,北达朝鲜,远及美洲,既以商代统治区和文化范围区为轴心放射传播,又有回流交融传播,呈双向态势,比我们设想的要宽广得多、复杂得多。商代新闻传播活动范围大于商代统治区并大于商文化范围。  相似文献   

8.
陈林侠 《社会科学》2008,(5):129-136
任何叙事艺术都是建构一段虚拟的人生,必然涉及到生存的周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际关系)与内部世界(包括个体心灵与社会心理).强调叙事的类型电影不同于注重个人性的作者电影,就在于它面向大众虚构一种自身也没有经历过的人生,这就要求除了私人记忆、经验之外其他多种知识与人生阅历.国产类型电影内容苍白单调,叙事平淡无奇,这是编导们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与相关的知识积累的表现.我们说,故事过于简单,故事的"讲述"毫无意义;一味强调难度,讲述的"故事"也没有存在价值.类型电影叙事就像走在一条陌生与熟悉、简单与繁复的钢丝上,是一场叙事者与接受者的智慧较量.  相似文献   

9.
李提摩太与广学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学会是在1887年由新教传教士韦廉臣发起而创办的,它与近代寓华西人所设立的其它传播媒介的重要区别,在于它从一开始就确立了面向中国官员和文人传播西方文化的宗旨,但是这一传播宗旨的凸显和真正实施,是在1891年李提摩大继任总干事之后.在戊戌变法时期,广学会之所以成为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传播西学和鼓吹变法的文化机构,是与李提摩大的领导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广学会也给李提摩太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两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周倜 《云梦学刊》2013,(4):151-154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素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体现在信息传播流动的效率和质量上。大众媒介成为了传播新闻信息、传播思想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中国青年报》是当代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主流媒体。《中国青年报》的言论特色通常是以新闻报道作为它的言论对象,由新闻事件本身出发,探讨它背后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雪琴 《晋阳学刊》2003,(3):100-103
世界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中国人民最敬重、最诚挚的国际友人之一。斯诺之所以在中国和世界上赢得广大读者、享有崇高声誉,不仅在于他奋力拼搏、勤于笔耕,成就了彪炳千秋的新闻业绩,而且更在于他冒着生死未卜的极大风险,冲破国民党反动派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新闻封锁,通过极其艰辛的努力,深入考察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壮举,撰写并发表了大量客观公正而脍炙人口的新闻名作,帮助世界人民了解了正在发生急剧变革的古老中国,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伟大的中国革命。《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  相似文献   

12.
媒体是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塑造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媒体精于此道,在国际传播中占据优势地位.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但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仍然较弱.要向世界讲述真实的、全面的、具有吸引力的中国故事,中国媒体应理性借鉴美国媒体的经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握国际传播态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3.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善于讲述故事。莫言讲述故事吸收了西方现代、后现代小说的技法,具有后现代小说的前卫性,这是他区别于赵树理的地方。莫言讲述故事继承了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具有中国文学的本土性,这是他区别于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地方。莫言讲述故事还融入了他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彰显了他卓越的讲述故事的才能,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特别是他的近期作品更加凸显了叙事文学的述说性,规避了刻意的写景状物和人物刻画,这也是他区别于鲁迅、沈从文的地方。莫言正是凭借他讲述故事的独特性、前卫性和本土性,赢得了世界文坛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再论新闻的有效传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闻的有效传播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是在拙作《有效传播: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兼论新闻传播必须从相关学科中借鉴方法论》的基础上从传者、媒介、受传者(受众)三者协调互动的角度,对新闻有效传播问题进行的再探讨。文章认为,新闻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传者、媒介、受众三者,围绕新闻信息展开运动并相互作用,其结果,或者是达到平衡(这就实现了有效传播),或者是最终并不能达到平衡(因而成为无效传播)。三者是否达到平衡,这就构成了有效传播与无效传播的根本区别。有效传播是传者、媒介、受众协调互动的产物。无效传播则是三者之间关系不协调的结果。不协调造成的结果,是各种作用力的互相抵消。  相似文献   

15.
在美学视野下,古道"丝绸之路"是中国向世界传播美学思想的重要桥梁。丝路瓷器是中国美学思想传播至西方各国的重要载体,海上丝路的发展给丝路瓷器美学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瓷器的迷恋与仿制过程中,蕴含在中国瓷器中的生活美、艺术美与科学美等美学思想也悄然传播至世界各地。尤其是17—18世纪瓷器美学所表现出来的"中国风格"对西方"洛可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丝路瓷器的输出史实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向西方的传播史,它见证了古代中国美学的国家身份与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献本身非常有效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用符号和载体积累、交流并传播着文化信息,是一种极有价值的信息源,因而它在传播学方面的价值也不容忽视,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为新闻传播史提供了实证,展现了多样化的文化信息传播符号,成为记录古代敦煌文化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7.
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作.本文认为其传播特色包括共产主义新闻传播理念的坚持、政治文化精英和人民大众相结合的传播者特色、强大的导引型组织传播模式、极富鼓动性的典型化传播等,并分析了它对现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广增  马拥权 《河北学刊》2003,23(1):130-132
人本位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在新闻传播领域体现为受众本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出了受众本位的内涵,是受众本位的理论基础;受众本位的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包括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提供参与和利用媒体的机会,提供实用技术,提供娱乐等多个方面;传播先进文化是受众本位的中国特色.受众本位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审美文化的叙事模式──在解释中理解西方审美文化潘知常凡有文化的地方必有叙事。“我们不必到学校去学习如何理解叙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世界的新闻以从不同的视点讲述‘故事’的形式来到我们面前。全球戏剧每日每时都在展开,并分裂众多的故事线索。这些故事...  相似文献   

20.
王健 《理论界》2007,(9):159-159
新文化运动与新兴的新闻出版业相结合,产生了中国近代新文艺。鲁迅杂文,作为新文艺的丰硕成果之一,它的特殊地方在于:鲁迅杂文是文艺性与新闻性的完美结合体,鲁迅杂文具有文化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