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语并列四字格(原称四音格)是一种两个字跟两个字并列起来,每两个字本身表现出不同的结构,而并列的两段却是同一种结构的四字格。这种两两并列四字格常作为具有固定意义的一个整体,运用于语言中,其中的成分一般是不能  相似文献   

2.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结构类型之一。《说文解字》注释显示的"亦声字"213个,剔除误释,计有199个。作为表意性汉字的一种特殊类型,亦声字在表达方式上大略可分为意象表达式与语言表达式二类。语言表达式的内部结构关系可归纳为四种: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和并列结构。从字义构成看,亦声字具有会意性质,而...  相似文献   

3.
异形词主要有七个来源 ,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种 :一种是全部由纯表音字组成的多音节单纯词以及由纯表音字与非纯表音字组成的多音节词。这一类词重音轻意 ,用字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使同一个词形成多个不同的词形。另一种是使用音同 (音近 )义通的字如使用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等。其次还有五个方面可能产生异形词 ,其中通用辞书编写人员用词用字的倾向性和政府语言政策变动可以形成系列异形词。制止新异形词产生的主要方法是保持语言政策的一贯性 ,推广普通话 ,提高全民用字用词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语言虽然只有二三十个音位,但可以组成许多音节,音节又可组成无数个字、词、句子。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发音非常重要。如果一个音节掌握不好,就会有大批的字、词、句被念错、被写错。蒙汉双语音质音位具有它们各自语音的特点、对应规律和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 单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字、词、句、篇,字是基本单位。没有一定的语言材料,是建筑不起语言的高楼大厦的。但英语常用词汇是相当庞大的。按照罗伯特·伯奇菲尔德编纂的牛津英语字典,英语词汇包含有414,800多个词。而根据统计,英国的伟大诗人和剧作家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里,使用过的词不足25,000个;而米尔顿,在他的全部作品中,使用过的词,也只有12,000个左右。根据许多英语学家的意见,3,000个至  相似文献   

6.
同音字,分“同形同音”和“异形同音”两类.关于“同形同音字”,吕淑湘在《语文常谈》一书中认为:对那些意义相差甚远或意义相差不太远而词性不同的同一形体同一语音的字,“应该破除字形的假象,看成同音同形的两个不同的字”。但是,要做到“破除字形的假象”颇不容易.因为,同形同音字与一字多义的字很容易相混.所以,吕淑湘又说,“需要讨论的是一个字的几个意义相差到什么程度,在语言里就不应当还把它看成一个字”。“在语言里,一字多义和两字同形是很难区别的”.就拿吕先生认为最明显的译音字来说吧,既然长度单位的“米”跟吃的“米”毫无夫系,应视  相似文献   

7.
理据论与“字”本位论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字"本位持论者志于确定汉语运行的基础,认为"字"是汉语中最基本的音义结合的理据块.理据持论者则志于探究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以"字"为探索语言理据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本文从学术背景、相互关系、基本单位、语言共性和研究目标五个方面对理据论与"字"本位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二者具有深层次的联系;就是说,虽然研究角度与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把历时与共时、语义与语法和谐相系,共同为挖掘汉语的本质特点、解读语言的奥秘开创了新的领域.理据论与"字"本位论貌离而神合,异曲而同工.  相似文献   

8.
歌唱是歌声和语言相结合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以字引腔,声随字走,字正则腔圆。歌唱是表达语言意境的特殊方式,准确把握字、词的声、韵、调,才能达到吐字清晰、声音悦耳、以情感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字正腔圆”是声乐艺术的主线,也是我国声乐美学的重要原则。因此,找出字声结合的内在规律,使语言和腔调浑然一体,这乃是歌唱艺术与技巧的中心环节。 字正 “字正”,是指在一个字的音节结构中每个音素的准确发音,字的头、腹、尾的准确连结以及准确的声调变化,也就是准确的四声。字与字组成语言后、抑扬顿挫、优美动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0.
指人"的"字结构是我国立法语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句法形式之一。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看,立法语言中的指人"的"字结构在承载较大的语义信息量的同时更好地体现了立法语言庄重性、准确性、严谨性和简约性的特点,准确地加以使用有助于明确犯罪对象,从而对特定人群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法律约束和处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语言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涵。一般来说,代表、捐献都是正常的物理事件,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正常的语言现象。但很多语言使用者在这类词的前面加个“被”字形成新型句式来描述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基于对“心智哲学”中“属性二元论”的理解,试图对特殊“被”字结构的心智运作规律进行分析。并在心理“随附性”的基础上,探寻新型“被”字结构体现的深层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语言,作为艺术语言,应该讲究美。杜甫主张“语不惊人死不休”,说的就是语言要有强烈的美感,要有动人的艺术力量。然而,美的语言,不必故求艰深,也不在于词藻的华丽。杜甫的“惊人”之语,往往就是极通俗极浅近的。人们熟知的他的《兵车行》里的两句诗:“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一个“牵”字,一个“顿”字,一个“拦”字,写了人物的外部动作,人物的内在情绪也随之传达出来了;并且,能触发我们想象,联系下文一读,场面、气氛就都有了。三个普普通通的词,极为精妙传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表现了语言的一种朴素美。我国古典诗词讲究炼字,其中一些佳句,往往就是因为里面有一两个普通的字眼儿,珍珠般地闪现着艺术的光芒,遂使整个诗句大放异彩,从而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历代传之不朽。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使境界全出。孟浩然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王维的“大  相似文献   

13.
词的同一性是分析反训问题的关键。应该从理论上区分语言和言语,把词义理解为语言系统中客观的、概括的、稳定的意义,而不是在具体使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临时性的意义;词是共时态的语言系统的基本单位,词义是共时态词义系统的产物,词义的形成受词义彼此之间关系的制约,不能混淆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应该把作为书写符号的字与这个字所代表的词语区别开来,不能以字为单位来解释反训现象;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系统性,反训现象不能用不同的语言来类比;词义的发展变化也是有理据的,词义引申不可能产生反义。所以,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反训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六书”是贯穿于《说文解字》全书的一个文字学基本理论。按戴震、段玉裁的说法,这个理论包括“体”和“用”两个方面。“体”的用意不在乎说明文字和语言间的关系,而在于说明几乎所有字的形体结构;“用”的用意在于说明某字和语言间的关系,却不能说明任何一个字的形体结构。其功用之不同,显而易见,故不宜一概称为“造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异化与归化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考察译文在源语文化、源语语文规范与目的语文化、目的语语文规范的翻译取向 ,是文学翻译批评的崭新视角。本文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 ,分析探讨了在翻译中如何把握汉语四字结构运用的度 ,提出在语言层面上四字结构归化的度可稍大一些 ,在文化层面上四字结构异化的度稍大一些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的四字格是一个较宽泛的范畴,它包括:四言成语、四言熟语、四字重叠词、四字叠字词以及较常用的四言词组,不包括碰巧形成的四个字的语言片断。例如: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其中属于四字格的有:“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不是四字格的如:“瞿塘峡中”,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虚词为数不多,迄今为止收录最多的《古汉语虚词通释》(社科院何乐士等编)共收录虚词字639个,其中常用的不到两百,与总数多达数万的实词字相较是微乎其微的。然而在古代语言中,虚词字出现的频率却远比实词高。例如《鸿门宴》中这句话:“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十个字中就有五个是虚词。《孟子》一书中,总字数34685个,其中单是“之”字(绝大部分作虚词用)就出现1902次;全作虚词用的“也”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诗经》中的完全重叠字的重叠式,一些语言学者做过专门的统计和研究。王显同志在《<诗经>中跟重言作用相当的‘有字式’、‘其字式’、‘斯字式’和‘思字式’》一文中说全书共出现678次,但未说出个数;马真同志在《先秦复字探索》中指出有346个,但又没有说出次数;周法高归纳王显、杜其容的统计,认为共出现359个,680次左右;程湘清同志在《先秦双音词研究》中指出共有360个,689次。我们统计则为342个,674次。这342个字是: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合音词 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词,且称之为“合音词”。它是由于某种原因,在一定条件下,两个词按音节拼读成一个,书面上合写成一个字,或借用另一个读音相同而意义不相干的字代替的这样一种词。如,孬、焉等。这一独特语言现象,大概由于在汉语词类总数中所占比例微小的缘故,至今尚未引起广大语言工作者的重视。但这种特殊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两个同义或近义的字分别跟另外一个字组成意义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别的词 ,形成双音复合词中的“一字之差”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语言发展中的造词偶合、词义演变及适应新事物产生的比照造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