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尚龙 《中外书摘》2011,(12):75-76
卑贱:卑是没有钱,贱是不值钱卑贱:旧时指出身或地位低下如果出席某些活动,尤其是参加一些宴请,主宾依次入席,最重要的是“排排坐,吃果果”,排排坐是礼仪也是学问。主宾们在推搡谦让之余,最后总是身份决定了屁股,最重要的客人众望所归地坐在主人的右首,左边次之。只有“文革”时候例外,1969年举行“九大”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中心,“文革”风云人物一溜坐在了左边,那是要显示“左派”和“右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兰君  浏泓 《现代妇女》2010,(8):40-41
常常有女人感慨,明明自己是为了他好,可在他那里怎么就变成唠叨.变成指责,变成纠缠了呢?他怎么就听不出自己言语中的爱意呢?其实.很多时候是你不懂他的心,因为男人和女人说“爱”的方式不一样,对“爱”的接收程度也不一样。如果妻子细心一点,多做换位思考,向他释放“爱”的信息并不是难事。  相似文献   

3.
出生于上世纪那个激情年代的我们,氤氲于红色浪漫的熏染,曾笃信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及至年长体衰,甚或这痛那痒不断袭来,才深切体会到,幸福也是物质的,因为我们感受一切的器官,皆有赖于我们的身体一这个最基本的物质。然而,现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已是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幸福感却伴随着自身感官的退化而迟钝。这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那个“作”吧。对于这个浅显而幼稚的道理,我年过不惑才咣然大悟,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4.
倪西赟 《职业》2011,(34):40-40
为什么向往大公司?你也许会不假思索地认为:工资高、福利好、机会多等等。然而,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大公司真的适合你吗?大公司会敞开怀抱接纳你吗?你就是很顺利走进大公司,能一帆风顺吗?多情总被无情恼,大公司固然有大公司的好处,但大公司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巴山 《女性天地》2007,(8):8-10
瓜子脸,小巧的嘴,一双如梦似幻的眼睛,还有一头缎子般光滑的头发,妩媚而不失清秀,一颦一笑问,尽显江南女儿的灵气……她就是现代版“林黛玉”李旭丹。在2007年的红楼选秀中,她就像观众心目中一个美丽的梦……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个人幸福的核心在于两个基本概念:“过日子”与“做人”。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1785—1850年),清朝大臣。他在漫长的官场生涯中,始终牢记“廉洁”“清政”四字。最初在山东济宁任运河河道总督时,林则徐便立了一块镌刻着“人到无求品自高”七个大字的石碑,以鞭策激励自己。后到江苏任廉访使时,他又在官署大厅挂上一幅亲书的条幅:“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以表明自己做人为官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一个女人坐在地板上,花了一上午时间,清理好儿子的玩具。在清理的过程中,她惊奇地发现,她的儿子竟然有268辆“车”。她随手拿起一辆车,就拿起了她自己的某一段日子。  相似文献   

9.
人在社会里生活,虽然寿天各有不同,但无论怎样长寿,生命的年岁总有一定限制,不可能像山川日月一样永叵存在。这样,人按其自然年龄,就可以划分为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进入什么样的年龄界限才能算做老年人,获得社会与家庭的承认、尊重和必要的赡养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对老人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中国学论坛”之“反思传统与现代” 近代以来以“西化”为内容的中国改革、革命每一次的挫折与失败,都加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背离和批判,要求进一步西方化乃至“全盘西化”。反过来,“西化”的成功却又促成了中国在文化上对传统的认同与回归。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与诸多学校(以专科学校为主)社工专业学生及刚踏上社工实习岗位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学生在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过程中存在一个“断层”。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目前i户上部分社会工作专科学院及学生为例):  相似文献   

12.
莘莘学子们从学校大门走出,再迈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大门,“从一扇门走进另一扇门”,不光代表着环境的转变,也体现着角色的转变,从“通过学习学做事”开始转向“通过做事学做人”。从校园到企业、从课堂到办公桌前、从学习到劳动、从学生到企业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这些转变,将自己融入到新环境中并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成了职场新人们不得不思考并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若平  王健  黄碧  颜欢 《社会学》2006,(4):17-22
城市流浪乞讨人口管理是流动人口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2003年“孙志刚事件”后,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实现了从强制收容遣送到自愿救助管理的根本性转变。新办法实施充分体现了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一股“伊斯兰威胁论”在西方喧嚣尘上。不期而至的9·11事件似乎印证了一些学者的看法,原本作为宗教的伊斯兰也开始被一些人视为恐怖根源的代名词,而穆斯林世界的反犹情绪和反西方倾向也被解读为一种与生俱来的“文明的冲突”。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一下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的历史,就会发现“对犹太人的妖魔化并非伊斯兰教的传统因素”,所谓的“伊斯兰等于恐怖威胁”之类的说法其实不过是不攻自破的谎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理,解读当代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的反犹情绪也需要我们具有一种历史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