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成化至嘉靖初期,吴中地区的文人交往、文人创作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并由此形成了“吴中文人集团”。文章梳理分析了“吴中文人集团”得名的由来,并回顾反思了近年来对这一文人集团进行研究的概况和特征,文章认为对其进行研究的专著少见;直接对其进行研究的论文只有两篇;有些论文间接涉及了吴中文人集团的形成原因、发展情况和其他问题:对“吴中四才子”进行研究的论文较多;研究者为此集团中的一些人编写了年谱,整理了作品。因此,“吴中文人集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着进一步研究的极大空间。   相似文献   

2.
明朝中叶以吴宽、王鍪、沈周、文征明等人为代表的吴中文人集团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彼此关系密切,个性、理想的相近,平等的唱和,有核心性的人物,是这个集团的特点。这个集团由多人组成,他们的创作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3.
吴中地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的重要板块,而这一文化板块在明代中叶开始了它走向鼎盛的脚步。而吴中地区放诞才士的大规模出现,则成为其重要推动力,这些人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才士风度:恃才傲物,自视甚高;跌宕不羁,怪异放荡;狷介耿直.不容俗物。究其原因,主要是:科举多次不第的现实和吴中文人深受迫害的历史是造成某些吴中文人狂狷的最直接原因;爱好的广泛为吴中文人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明代中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吴中文人张扬自己的个性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明代洛阳文人结社,前已有《明代洛阳的文人集团》给以考索。今复考得若干,遂使明代洛阳文人集团总数达21个,其数量之多,堪称北方之冠。因以作补,以见明代洛阳文人结社之全貌。  相似文献   

5.
明中叶,吴中地区兴起了"古文辞"运动。吴中文人力倡"古文辞",推崇"古文",学习对象几乎囊括了以前所有朝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古文辞"为号召的这场运动一时席卷吴中,在此影响之下,吴中文人理论上强调古人作品的思想性、情感性、辞采性;创作上继承古文尤其是吴中文学传统,同时他们厚古而不薄今,行文中也使用口语、俗语,对大众文化表示认同。"古文辞"运动成为明代"复古"潮流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明中叶文坛活跃着以李梦阳、康海为首的秦陇文人集团.与同时的其他文人集团相比,秦陇文人集团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大都承继张栽的关学品性,讲究气节风骨,敦本好修.诗歌尊体溯源,尚情贵真,崇古雅,反对雕刻藻饰,奇崛峻峭,强调"比物陈兴"和"铿锵协和",以创作的乡土性自豪.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期,在席卷全国的文学思想新变和复苏中,文学运动和文学派别表现得尤为突出,且南北方呈现很大的差异性。一是北方“七子派”的文学复古运动,一是南方吴中文人团体的文学活动。与北方文学的雄浑质朴不同,南方吴中文学多表现出缘情自适的文学风貌。这种现象从地域的角度考察与江南文化对吴中文人的浸润密不可分,同时这种地域性文学风貌又对北方复古及明代中后期文学发生着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论科举文化熏陶下的明代文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朝以朱注《四书》为科考内容,必然扭曲文人的心态:轻者因皓首穷经而变得思维狭窄、陈腐;重者吹牛拍马、"寅缘阿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丑态百出,人格丧尽.有独立思想的文人起而反思、质疑,走出一条与科举不同的道路:或沉迷学术,或放任自流,以激进的方式回应科举的得失与成败.  相似文献   

9.
10.
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饮茶之风浓厚,文人雅士是推动明代茶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江南文人的日常生活与茶息息相关,诸如读书、文艺、社交、旅行等,皆离不开茶.他们煮茶品茗,舒展性灵,在日常饮茶清事中体现价值追寻,寄托理想人生.作为茶文化内涵的赋予者,江南文人对茶性的体认折射出当时文士群体的心性.茶具有平和冲淡、提神醒脑、自然纯真的本性,与江南文人淡泊自守、静虑自省、贵真求真的精神追求相契合,饮茶生活还寄托着江南文人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由此为明代茶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饮茶生活所呈现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明代茶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1.
明代统治政策与政治局势的复杂变化,政治人物树威争权与排除异己的多重需要,团体或个人之间的交恶争斗,文人群体或个体的独有特点等诸多因素,致使仕宦文人的贬谪命运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其中,暴露出的权力任性、专政之祸、党争之烈、仕途险恶、人性幽微,以及仕宦文人崇尚理想、坚守节操、率性迂拙的特点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反思空间。  相似文献   

12.
明代四川的少数民族可分为氐羌、百越、苗瑶三大系统,虽然从总体上看,他们与汉文化的交流呈现出日愈密切的趋势,但区域性的差别也非常明显.以汉族分布为主的汉文化区域、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夷汉文化区、以少数民族分布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区,分别体现了他们文化变迁程度的差异性.同时,这三大系统民族内部不同部分的文化变迁程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明中期吴中文人在仕与隐、进与退之间的反复踟蹰、徘徊,构成了他们主要的人生困境.表现为他们对科举既执着又批判、既不放弃又不力务,对仕途既不断求取而又浅尝辄止.其矛盾心态之成因,主要在于文化观念等内部因素.关注个体生命、崇尚审美、感性而疏离政治的吴中地域文化性格,以批判科举时文为基点的古文辞好尚,成为了他们进取的阻力.吴...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小说类型理论可将明代话本分为四种类型,即公案小说、爱情小说、灵怪小说和宗教小说,各种小说类型在内容和形式上各有其特征,在小说类型史上也各有其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青楼文化有着独特的乐籍制度、历史文化与时代背景。青楼是行院与女妓的统一体,代表着明代庞大而混杂的乐户体系与悠久历史的女妓传统。乐籍体系的建立为明代青楼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法律与制度上的保证;而女妓与文人的交往传统则为青楼文化注入了生机与灵魂。青楼文学反映了在青楼文化折射下的明代文人情态及文学传统。由于明代文人的生活境遇与价值观之不同,使青楼文学呈现出繁荣而复杂的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16.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是中国古代文人用以研墨的工具。但是,中国古代文人不仅在文学写作与书画创作中使用砚台,同时还将其视为收藏、品评与记载的对象。而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积极地投入到用砚、藏砚、品砚与记砚的文化活动中,其原因在于砚台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或缺的书写工具,并且藏砚、品砚、记砚的活动可以使他们在身心俱疲时得到放松。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叶,诗画关系处于新变、发展的阶段.吴中诗歌异于同时的"七子"诗歌,世俗化、性情化得到发展,近于宋诗的人文性特征也日益显著.吴中绘画在生活化的同时,人文性也日见强化.人文性--学养、文化性质,是吴中诗画融通的重要方面,不宜忽视的重要特征.人文形象大量进入诗画,是其表现之一.诗画作者的博学多识、文艺人文性的取向,以及非感性的创作动因等,是吴中诗画形象载体等人文性形成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西晋灭亡后,在江南建国的东晋王朝上下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历史反省思潮。在此环境中,东晋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核心人物虽然皆出身于门阀士族,但却形成了有别于前代名士政治的两大特征,即对事功的重新重视和个人才能的文武合一。随着名士文化的发展,在士族文人中又逐渐产生出另一重文化人生,同时对名士政治的价值理性不断地进行消蚀。  相似文献   

19.
苏州评弹是江南吴语地区的特有曲艺品种,典型的地域民间大众草根艺术.纵观评弹艺术的发展历史,在评弹艺术的草根性特征中,始终清晰地显现出其身后若隐若现的文人文化血脉.探究评弹艺术的文人文化根源与特征,有利于为评弹艺术的草根文化研究厘清思路和方向,还传统评弹艺术以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中国西南边疆和云南民族社会发生划时代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明朝中后期,中央政府统治不力,边地土司纷争不断,缅甸洞吾王朝趁机北扩,侵占了明初设置的老挝、八百、木邦、孟密、蛮莫、孟艮、古剌、底马撒等土司地区。明代中缅边疆的变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今天中缅边疆的基本雏形。同时,长期的战乱,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使包括百夷、峨昌、蒲人等在内的部分边疆民族成为缅甸控制下的居民,逐渐演化成今天意义上的跨境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