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北朝的军事监察官主要有监军和军司,其次是军副和催军使者。监军的职责主要是催督地方军事,参与主将的军事谋划和为军人录勋。军司的职责是为军人录勋、节度诸军、统兵作战和参与军政谋议。  相似文献   

2.
刘晓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4):95-101+221
元灭南宋后,在淮、江以南推行较严密的军事镇戍制度,其中江东地区八路一州之地,属密集型镇戍区,八路中又以建康为首,这里曾是伯颜最后灭亡南宋的军队集结地,长期屯驻重兵,直到至元后期屯驻各军才陆续移戍他处。江东地区镇戍格局大致完成于至元末,基本维持了一路一万户府的配置格局,完全符合元代江南镇戍体系常戍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领券制度是近代中国银行业特有的纸币发行制度,但相关研究成果十分有限.上海地名券是中国银行所发行的最重要的地名兑换券,相关的领券活动开展得时间早,影响亦广,在当时的银行业中颇有特色.以中国银行上海地名券领券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1915-1924年开放领券时为无序发展阶段,自此后至1935年法币政策实施时为规范发展阶段;在后一时段中,还出现联行领券、十足现金领券等新的领用方式,但领用活动因负面效应凸显而逐步衰减.中行上海地名券领券业务的发展变化和领用双方的互动大体上反映了近代中国银行业领券发行制度由兴至衰的演变历程和要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券改革的两种模式及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长兴县的“教育券”和湖北监利县的“义务教育卡”作为中国教育券改革的典型实验,是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其实质是通过改变教育拨款方式,在公共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策取向和模式,前者属公平导向型,后者为效率导向型。  相似文献   

5.
新附军的收容整编是元江南统治和军事体制中重要的环节.元中期以后新附军是否还存在?学界有不同看法.分析元代军制背景可知,新附军人被强制编入军户体系时,仍然保持着典型的募兵制特点,其经济待遇和后勤、补给体制不同于汉军,因此其最低程度的组织单位无法取消;元廷欲利用江南人力,同时维护民族等级、分化制度,故政治上新附军的组织和名号也必须长期保持.新发现的史料表明,新附军和其他元军征集系列一样,直到元末还保持着其名号建制.对新附军的收编使江南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军户制征兵对社会生产的破坏,但募兵制与军户制的矛盾和元廷控制利用的方针又使新附军最多只是维持原有规模.江南巨大的兵源在军事上并不能为元延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元史·兵志》中关于元代屯田的漏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江汉论坛》2003,(12):73-75
元代的屯田是由军事上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经济措施。其设置范围之广,处所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本文列举大量史实对《元史·兵志》中所载当时全国屯田军民人数和屯田数的漏载情况作了适当补充和说明,并对元代屯田由盛而衰的原因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东晋南朝时期,屯田活动相对于曹魏急剧衰落,然屯田之议却不绝于朝中,屯田思想亦在不断发展,虽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大体东晋时期注重中央财政的增强,对屯田机构的设立关注颇多,且多为民屯倡议;南朝时期注重边防,强调军镇财力的增强,而不再关注机构问题.屯田活动的开展,在五朝时期多与军事相关,其分布亦多在北面边镇,虽然规模远不及曹魏时期,然在军事活动及边防中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求芝蓉 《西域研究》2023,(1):82-95+171-172
搠力蛮部探马军,是13世纪30年代蒙古派出西征并镇戍边境的军队。在搠力蛮、拜住的相继率领下,到13世纪50年代,这支军队盘踞外高加索地区,有了半独立倾向。伊利汗国建立后,为加强中央统治,不得不剪除这一军事、政治障碍。拉施特在《史集·部族志·雪泥部》中插叙了搠力蛮部探马军在伊利汗国时期的变迁,揭示了历代伊利汗通过各种手段,制约并削弱该部的过程。从旭烈兀到合赞,伊利汗国逐步蚕食这一帝国早期遗产,最终将其剪除。  相似文献   

9.
王鹤 《北方论丛》2011,(4):77-81
罗马军队是罗马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罗马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辅军本身在公元1—2世纪也经历了罗马化的过程,其性质、规模、地位和职能等均发生了演变,辅军与军团之间的本质差别也逐渐消失。辅军是"罗马化的初级学校",加入辅军是实现罗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长达25年的军事生活使辅军士兵在语言、名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观念习俗以及政治认同等方面实现了罗马化。  相似文献   

10.
西夏天都监军司所遗址及神勇军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夏立国后 ,曾在各军事要地设置了 1 0多所监军司 ,其中天都监军司的有无及左厢神勇军的驻地 ,有关史书的记载都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史料分析、实地考察 ,认为天都监军司设立在今宁夏海原县西安乡张湾村南堡子台上 ,即麻张台古城 ;而神勇军作为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也曾驻扎在天都山。天都监军司的神勇军在宋夏天都之争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中共党史军史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对其中的无线电工作研究却一直比较薄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作为一支规模仅次于中央红军的主力红军,其无线电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虽然它的规模不算大,但精干高效,涌现出了一批无线电专家,不仅从人员上保障了无线电侦听和密码破译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为红四方面军培养了大批的无线电情报人员,保证了红军主力对敌情的了解,为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和长征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秦树才  陈平 《学术探索》2010,(1):127-132
绿营兵研究始于清咸丰年问,在20世纪40年代后有了较大发展。百余年来,学术界从绿营兵整体、分布区域以及军费和俸饷、名粮、马政、汛塘等专题方面对绿营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今后,应从整体上比较绿营兵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营制和兵额变化,加强汛塘制度等薄弱专题、绿营兵与八旗兵关系、绿营兵作用的研究也应进一步拓展研究资料的搜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与中原大战后的晋绥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宝明 《学术探索》2004,17(11):92-96
中原大战后 ,蒋介石极力削弱并控制晋绥军 ,为此采取了种种方法 :或借助东北军之手 ,或分化其内部将领。蒋介石的目的非但未能最终实现 ,从晋绥军中分化出来的傅作义集团也最终背弃了他  相似文献   

14.
郭呈才 《晋阳学刊》2011,(5):106-108
南北统一之前,出于对袁世凯的暂时警惕,黄兴发起成立了“陆军将校联合会”,主张军队政治化,反对军队国家化,开创革命军队政治工作之先河;南北统一之后,听信袁世凯发扬共和谨守宪法的誓言,黄兴退至军队国家化立场,亲手取消了“陆军将校联合会”。陆军将校联合会的命运轨迹,清晰折射出黄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王云裳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31-140,160
宋代军队经营活动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首个情况严重的时期。宋廷允许军队从事以回易为主的各种经营活动,其初衷即宋人所谓的"赡军"。但从长远看,军队经营活动的泛滥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负面影响、对经济社会的消极作用是深层和长远的。宋代军队经营活动对宋代及后世都有很大影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国新疆归化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澍 《西域研究》2004,(1):34-39
归化军是 2 0世纪 3 0年代在新疆政治风暴和社会战乱中 ,以俄罗斯血统的民众为主体组建的一支特殊武装部队 ,他以传奇式的活动 ,异彩夺目的表演 ,不仅在新疆政坛和沙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而且对中国俄罗斯族的产生和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志茗 《社会科学》2007,(10):134-146
湘军和太平军都以农民为主体,而且相对来说后者号称百万,人多势众,也更勇猛善战、意志坚定,可为什么最终是前者取得了胜利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侧重于检讨太平天国方面的失误与不足以及抨击清政府的"借师助剿"和外国侵略者的无理干涉等,而很少从湘军入手,探求其究竟是如何战胜太平军的。其实湘军功成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本文仅就湘军领导层的认识和作为来作番探讨,以从一个侧面探讨湘军功成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金末山东淮海地区的红袄军首领多在南宋、金、蒙古三方间反覆变诈,叛降不定,一方面与南宋等三方对红袄军的态度和招降政策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山东淮海一带的汉人在金朝统治下已经百年,其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皆已淡漠,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益都世侯李?统领的军队是大蒙古国的地方军;元世祖中统三年发生的李璮叛乱,并非红袄军活动的一部分。贞祐二年火烧孔庙是蒙古兵所为,跟红袄军没有关系,元人明确记载其事,并未隐讳。  相似文献   

19.
贾熟村 《河北学刊》2004,24(5):155-160
太平军在早年 ,分别男营女营 ,实行圣库制度 ,纪律严明 ,战斗力甚强。后来 ,成员日益复杂 ,粮食供应困难 ,男女混杂 ,纪律日坏。太平军兵由将招 ,饷由将筹 ,形成以家族为核心、以同乡为外围的大大小小的集团 ,较清军的绿营兵有较强的战斗力。久而久之 ,其弊端也突出显现 ,各集团之间互争雄长 ,互相仇杀 ,损失惨重 ,成了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之际,清廷多方调援,亦涉及湘军。曾国藩奏陈免让谕旨饬派的鲍超部北上,而请从他和胡林翼中间派一人率军赴援。在此前后,湘系要员们认真筹议聚谋。尽管因形势变化湘军北援终归未果,但筹议中反映出他们对“北援”及相关之事的态度和应对方策,颇值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