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伦斯诗歌重视感官意识,其中触觉感知尤其突出.触摸是劳伦斯诗歌中亲子和两性之间爱意的传达,在劳伦斯看来,健康完整的人应当是身体与精神的统一.触觉的最终目的不是肉体的触摸,而是达到触摸人类的情感和灵魂,形成人、环境与宇宙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在这个机械和物质文明占主导的时代,劳伦斯触觉意识为生活在“唯我”状态、感知钝化的现代人指出了一条回归完整、和谐与爱的神秘通道.  相似文献   

2.
火的洗礼,灵的颂歌——评劳伦斯诗歌中“火”的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的诗歌创作是他一生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通读他的诗歌,会发现"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火"体现了劳伦斯对爱情的理解,表达了最美丽、最智慧的人性,而且代表了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力量。旨在通过对"火"的意象的分析,探讨劳伦斯作品的主题与劳伦斯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血性意识",将人的本能冲动视为人类最真实的存在,他主张让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最充分、最自由、最完整的表现.他倡导用"血性意识"来抗衡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分析,体现了劳伦斯的"血性意识"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常常把女性作为他作品中真正的主人公 ,他塑造了许多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女性形象。但由于受父权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 ,他所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都带有明显的异化特征。因此 ,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不十分完美  相似文献   

5.
论D·H·劳伦斯的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H.劳伦斯是20世纪颇受争议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突破了传统文学的禁区,致力于描写原初的人性。本文结合劳伦斯所创作的三部重要的作品,分析了成长环境对于劳伦斯道德观的影响及其作品所体现的自然本能观和自然主义道德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劳伦斯的道德观和他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小说中描写触觉的艺术张晓菲关键词:触觉描写,触觉感受,心理变态人只有在触摸到血肉之躯的时候,才会深深感悟真实的自我与生命世界的存在。——D·H劳伦斯一、描写触觉是小说的特异功能翻译过《劳伦斯论触觉》之后,我原先对劳伦斯小说中的触觉描写不屑一顾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智慧的七大支柱》作为劳伦斯一战时期在阿拉伯半岛战争经历的纪实作品,在文学、历史、军事、宗教等领域显示出多重价值。劳伦斯的作战原则是他在率领阿拉伯部落兵抗击奥斯曼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他的"不战而胜"、"分散作战"、"骆驼战构想"和"数学、生物、心理三要素"构成了劳伦斯风格的沙漠游击战军事艺术。  相似文献   

8.
尼采和劳伦斯都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高歌直观的肉体形式的美和生命的力量。劳伦斯作品中对力与美、理性与情感的形象描绘与哲理阐述和尼采在《悲剧的诞生》所探讨的酒神精神更是惊人地契合。劳伦斯和尼采为酒神所代表的情绪的放纵和肉体的活力正了名,他们把它抬到审美的殿堂进行供奉。但是,最终他们不过是合唱了一首边缘文化的狂想曲而已。  相似文献   

9.
"梦露是第一个死于悲剧的人,之后许多著名的男人也死于悲惨的方式,马丁·路德·金,还有肯尼迪家族的两个男人"这构成了摄影师劳伦斯·席勒眼中美国的60年代。先后任玛丽莲·梦露、罗伯特·肯尼迪等人私人摄影师的劳伦斯·席勒用镜头留下的那些瞬间,能够把那整个时代串联起来,但席勒说,他是一个政治事件摄影师,人物并不是他要关注的,但是他们正巧与政治事件联系起来了。席勒的镜头记录了那个充满着"光荣与梦想"时期、那个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一次次被枪声所轮回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劳伦斯的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他对生命哲学的探索过程。《白孔雀》,揭示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儿子与情人》,继续了性爱题材的生命哲学探索;《虹》与《恋爱中的女人》,则集中展示了劳伦斯的以“血的意识”为标志的生命哲学探索;《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他探索生命哲学的“天鹅之歌”,倾注他毕生对人类命运的艺术思考,达到了他探索生命哲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的代表作《虹》以一个家族的精神历程为线索,展现了在西方文明中人类生命逐渐走向衰亡的过程,进而表达了劳伦斯独特的生命观:一、生命的本质是具有先验性质的生命力量,即"非人类因素";二、人类生命过程的本质意义就在于不断实现超越;三、生命超越的目标是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但这个状态并不仅指为诸多学者所注意并反复讨论的"和谐的性爱"、"血性的张扬"及"本能的复位",而是具有更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对灵魂与肉体、物欲与信仰、生命本能与机械文明等二元对立生命观念和生命悖论的深切体验和尖锐批判,给艺术和人生带来强烈震撼和启迪。深入解析劳伦斯对生命一阵论的深切体验和批判,深入体察劳伦斯以生命之火的力量撞击片面生命观念和生命悖论的电闪雷呜,以及他以生命之火化解生命悖论,在点亮生命之火的过程中彰显人生真谛和生命意义的艺术思想,会使人们发现一个超越“无意识”解读模式的劳伦斯,发现一个超越片面生命观念的艺术和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态思想作为一种生存智慧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以劳伦斯的处女作《白孔雀》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以作品的自然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塑造为切入点,深入细致地阐释作品所呈现的生态观念,并进一步探寻劳伦斯生态观念形成的原因,归纳提升劳伦斯生态思想的旨归。  相似文献   

14.
有关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情人》研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有从女性主义角度表达对康尼的不幸婚姻同情的;有批判劳伦斯过分渲染"男女性爱"问题的等等。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康尼和梅勒斯两性之间美满和幸福的性爱结合场面的描写,并且综观劳伦斯其它一些代表作中有关现代女性"夏娃"群像命运的探讨,进一步对劳伦斯毕生所探索的两性关系主题有了深入探索和了解。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劳伦斯努力构建现代"伊甸园"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劳伦斯热”方兴未艾之际,劳伦斯作品的中译本已纷呈在读者面前,但《白孔雀》——这部使劳伦斯不自觉地步入文学创作生涯的奠基之作——却姗姗来迟了。作为现代英国文学中无可争议的天才作家之一,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能不译介给我国读者;事实上,无论是他的哲学思想还是他的艺术风格,都在《白孔雀》中有了基本体现。他最重大的创作主题之一,即性的主题也已初露端倪,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雏型业已诞生,只待日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劳伦斯这位文学大师待一  相似文献   

16.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诗坛上一位具有浓郁现代特色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如同他的小说创作成就一样伟大。返朴归真,摈弃矫揉造作的格律,返回质朴清新的形式和自然率真的语汇是劳伦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他使用日常自然口语的词汇、句法和节奏写诗,诗行却具有日常口语所没有的那种音乐感和抒情性。他以社会批判和心理学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和人性以及对人的价值的摧残。探索和研究了D.H.劳伦斯的诗歌创作风格,并通过几首作品的具体分析论证了劳伦斯的诗歌艺术具有品质率真、意象鲜明、感悟深邃的特点,该特点确保了劳伦斯诗作在现代诗歌史上的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美学高度分析沈从文“乡下人”这一概念,认为它不仅包含作家的情感形式和价值标准,而且是其“生命”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他评判人生的内在标准。沈氏这一美学思想的主要方面是从人的情欲层面把握、表现他所面对的“人生形式”。其中,情欲层面中还有对生之强悍和“血的意识”的倾心,这与劳伦斯的创作追求有一致性,本文就此进行比较并阐述沈氏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戴·赫·劳伦斯作为20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他诸多的作品中,被称为劳伦斯的天鹅绝唱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出版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就是这部毁誉参半的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令今人瞩目的生态问题。通过生态女性主义来分析这部小说中体现的劳伦斯的生态观,对劳伦斯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和其他现代主义作家相比,戴·赫·劳伦斯似乎更注意对女性人物的描写。他在小说中创造了若干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其中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可说是厄秀拉·布朗文。劳伦斯把厄秀拉写成了一个现代女性,写得真实,足以表现现代西方社会女性的重要特点。厄秀拉是劳伦斯一代的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劳伦斯的弗丽达的原型。所  相似文献   

20.
人的价值问题不仅是哲人研究的课题,也是文学家笔下的永恒主题。古往今来,许多重要文学家都积极探讨它。劳伦斯就是其中的一位。那么,他是如何探讨的呢?劳伦斯是一位严肃作家。他对艺术的追求是执着的。在他看来,小说是一种“缩影”。①“因为人在观察宇宙时必须借助于某种理论,所以每一本小说都必须以某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论,某种抽象的哲理为根据或骨架”。②几乎他的每一本小说都蕴含着、浓缩着他那关于“存在”的理论。下面,让我们通过《虹》来窥视一下劳伦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