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中意义世界的建构——马克思世界观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波 《兰州学刊》2006,42(2):13-15
马克思引入实践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石,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种新世界观。世界是人在劳作中创造的意义世界,这是一个“属人的”世界。借助于这种哲学世界观的转变,马克思确立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生活世界:世界观教育的真实根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何历史条件下的世界观教育,都在自己设定的基础和目标之外有一个最终的真实根基,这即是唯一现实的、直观的生活世界。它以不可辩驳的原初自明性、最终有效性和终极目的性将自己奠立为世界观教育的真实根基,对世界观教育发挥着既无法替代亦无法超越的决定性作用。世界观教育真实根基,显明要求一种朝向生活世界的世界观教育,一种朝向生活世界的自觉世界观的培育。这样的世界观教育必然从生活世界出发,对世界观教育的目标设定和基础设定进行合理的调校。  相似文献   

3.
传统哲学的世界观以预设的本体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借助于形而上学的抽象思维而确立。然而,内在于意识之中的哲学所信守的那种不变的世界观解释,在面对意识之外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时,客观上必然引发哲学的世界观发生变化。马克思新世界观超越了传统世界观哲学的局限,它从人的自身生存活动中去寻求人的活动的价值与意义的根据的理论尝试,是对人与世界存在与变化的现实的、科学的、历史的回答,它实质上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了。  相似文献   

4.
世界观教育在人类教育中的根本地位,是由世界观的实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世界观与教育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作为教育中的根本性教育,世界观教育在本质上不是认知性的,而是将认知性包含在自身之内的实践性教育。世界观教育的终极归宿乃是人的生活实践以及人的生活世界的进展与变革。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应该是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生活世界,努力朝向人类之理想境界,极力达成人与世界建设性互动的实践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现实性向度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哲学的逻辑演进表明,哲学与"世界观"在内在的意识范围始终是如影随形的关系,"世界观"从来没有离开哲学的根基,而哲学也从来没有离开内在意识的前提。哲学作为"知识的总体"是容纳所有关于"世界"解释的自足性系统,这样的"世界观"只能成为哲学规定的一个附证。马克思"新世界观"变革的实质在于,哲学作为具有现实规定和现实力量的世界观的存在方式真实地具备了"改变世界"的功能。新世界观立足于时代的重大"事件"走向,揭示时代的重大问题本质,展现时代的未来意义归属,提供超越现存世界的理想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关于时代"事件"的哲学思考方式,而时代的重大"事件"是产生新世界观的客观前提。  相似文献   

6.
世界观及其互补对科学认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屹东 《齐鲁学刊》2004,20(2):64-69
从科学解释学的视角看,世界观是描述、解释、说明和预测世界所有现象包括自然和社会的有组织的方式,它具有根本性、似真性、公理性、隐喻性、独立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等特征。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了四种不同的世界观,即神秘诗意世界观、有机论世界观、机械论世界观和语境论世界观,这些世界观表面上看是对立的,而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彼此可以整合为新的世界观,其中互补性是描述不同世界观之间整合的最佳概念框架,并且它的对科学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酒神世界观     
尼采早期把世界看作是审美游戏的酒神世界.这样的世界是太一和个体一体化的世界.太一即酒神,它作为充溢的本原,产生了个体化的表象世界.希腊人在悲剧神话中通过太一和个体、自在之物和表象的关系,在哲学中通过一和多、本原和生成的关系揭示了这种酒神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戈德曼的《隐蔽的上帝》,虽然形式上是一部文论,但其思想蕴涵已远远超出作品体裁本身的限制。他着力阐述的悲剧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典型案例,所体现出的对人类历史价值维度的重建与弘扬,不仅师承与深化了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重启的对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的开掘与重建,而且对市场境况下当今中国社会的价值建构也具有重大启示意义。戈德曼指出悲剧意识包括三个构成要素:上帝、世界、悲剧人。这里的上帝不是传统宗教意义上的万能之主,执掌人类万物生死大权的天父,而是绝对的社会准则与秩序,绝对的伦理之善,即真、善、美、圣价…  相似文献   

9.
王建华 《理论界》2005,2(12):38-39
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党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党员的世界观教育是“三观”教育的基础。科学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哲学思潮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充分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在方法论上以非理性和直觉主义为特征,是对科学主义哲学路径的重大突破。但人本主义同样未能根本解决现代人类的生存困境,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导致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失落,认真解读人本主义哲学思潮有助于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1.
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近代哲学的世界观是一种科学主义世界观 ,从马克思开始 ,西方哲学出现了由科学主义世界观向生活世界观、由本质主义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折。生成性思维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式 ,其特征为 :重过程而非本质 ,重关系而非实体 ,重创造而反预定 ,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同一 ,重非理性而反工具理性 ,重具体而反抽象主义。由于对生活和生成的不同理解 ,现代哲学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成观 :现代西方哲学所理解的生活世界主要是指人的日常生活 ,其生成性思维只见生成的非确定性 ,“遗忘”了生成的确定性 ;而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 ,生活世界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 ,生成性思维则是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明是以欲望为目的的文明,由此导致了种种问题甚至灾难,如环境污染、人与人的疏远和异化、国与国关系的紧张等等。在古老的庄子思想当中蕴涵着克服现代社会弊端的方法和对开创未来社会有用的许多内容。庄子的世界观能够超越近代世界观的狭隘限度,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统一体世界观";庄子"齐物论"的平等思想为建设美好的"地球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如今我们人类所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是:"如何在充满欲望的世界基础之上建立使人类能够持续生存的新的文明?"庄子"逍遥游"的自由观为这种文明的跃迁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庄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世界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①为根本特征的世界观,是立足于实践的本性和规律、从实践理解属人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实践世界观的自然是历史的自然、社会的自然,实践世界观的社会是自然的历史或自然的社会,实践世界观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达到的重要教育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应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切入点、出发点和立足点,认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特性;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本体;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规律理解世界,领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属人性;以实践的逻辑,把世界理解为实践的对立面统一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世界观理解为物质的世界观。这种物质世界观,恰恰是对本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误解,从而使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世界观”是“方法”的理论本性。基于此,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世界观进行重新理解和阐释,不仅对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的世界观即实践世界观是必要的;而且对理解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5.
人学世界观的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而世界就是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是反省人存在和他的世界的现实关系的理论,它要获得对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总体理解。所以,哲学是“人学”,是一种表达人文基础的世界观理论。生活、实践的观点,是人学世界观的哲学出发点,由实践的视角出发,才能理解人和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但实践的视角必须由人文学基础来充实。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实践的生活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即“生活世界”的实践的理解视角、“生活世界”的实践理解、“生活世界”的现实重建 ,探讨马克思实践的生活世界观 ,以此作为对现代西方诸多生活世界理论的一种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7.
世界的使命在于实现其自身本质规定性,它只能通过一个过程才能完成使命。在这同一过程中,根据其本质内容的实现程度而表现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旧世界和新世界。思维是这一过程的中介环节。世界观是思维把握世界本质的最高理论形式。由于世界本质在其特定历史阶段中有其特殊表现形式,所以才形成特定的世界观。没有超出自己时代的世界观。特定世界观作为理论思维的批判对象,是特定时代的理论思维前提,从它与现实前提的矛盾中发现旧世界的否定性力量,以确立新世界观。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普遍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哲学的分合及其未来关系之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与哲学在世界观上的分合。我们说宗教与哲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世界观,就是说它们都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那么,宗教作为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态度,其内容是怎样的呢?基督教认为,世界万物是神创造的,人必须敬拜上帝、耶稣和圣灵;上帝仿照他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世界和人类的末日必然到来。佛教认为,世界万物皆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所谓“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而万物因缘生灭的根本原因是主观的“识”与客观的“名色”。可是“物无自性”,因而万法皆“空”。狄尔泰曾经将宗教的世界观分为这样几个类型:“生活的秩序和自然的进程中存在…  相似文献   

19.
对世界观与实践观的关系问题 ,存在着两种观点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世界观哲学的理解 ,另一种是实践观哲学的理解 :世界观哲学把哲学看作是世界观的学问 ,因此认为所有理论包括实践观的哲学意义都主要源于同一个基本事实 ,即它们都是世界观理论的组成部分 ;而实践观哲学把哲学看作是实践观的学问 ,因此所有理论问题的哲学意义 ,当然也包括世界观问题的哲学意义 ,从根本上来说都主要源于同一个原始事实 ,即它们都是实践观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往人们习惯于从世界观哲学的立场上理解问题 ,而本文则尝试从实践观哲学的立场上 ,重新阐释世界观与实践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世界及其万事万物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抑或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这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我们拥有的简单性世界观一直伴随着的理性困惑。黑格尔的辩证法曾经以思辨的方式超越过这种困惑,但由于没有相应的科学作支撑,使其囿于神秘的唯心主义形式之中,因而未能获得真正地理解。复杂性研究浪潮特别是复杂科学的兴起催生了新的复杂性世界观,在这种新的世界观的统驭下,我们的科学、哲学乃至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整体形态,都正在和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深入探讨辩证法和复杂性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当代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