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世章嘉活佛若必多吉,自8岁进京至70岁圆寂,在宫廷任职60余年,经历了雍正、乾隆两代。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宗教、政治生涯中,不仅受命广译佛经,兴建寺院,在宗教、文化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他以佛教高僧的身份,奔波于大漠南北、雪域高原,参与解决许多民族、宗教问题,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鉴此,本文拟就清代国师章嘉若必多吉入藏主持认定八世达赖喇嘛的前后过程及其事迹作一评述。 章嘉国师在其一生中曾两度入藏。第一次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雍正帝之命偕同果亲王允礼,前往泰…  相似文献   

2.
<正>雍正皇帝颁赐七世达赖喇嘛的金印为纯金铸造,尺寸为11.35厘米×11.35厘米×10.3厘米,云头纹钮,印文为汉、藏、满、蒙古4种文字,刻有“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拉呾喇达赖喇嘛之印”字样,现藏于西藏博物馆。历史上,清朝廷曾先后封授五世、七世、八世达赖喇嘛金印,但目前仅有这枚金印存世,因而弥足珍贵,是中央政府封授达赖系统、有效行使主权的代表性物证。“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拉呾喇达赖喇嘛”这一封号最早是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的。  相似文献   

3.
冯智 《西藏研究》2004,(4):13-21
清朝"康乾盛世"(康、雍、乾三帝)时期,清朝总结历史经验,积极推进对西藏的治理。清朝西藏政策经过了几个阶段性的调整、变化和发展过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清朝治藏文武兼备,厘订法规,其扶植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基本政策,集中体现于册封达赖喇嘛的全过程。清朝治藏政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夏扎是清末民初噶厦即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其对英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及其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关系随着时局变化而变化.在1890至1903年里,他从反对与英国通商到主张通过和平谈判以处理英国发动的第二次侵藏战争,他在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权力冲突中被革去噶伦职务.在1904至1913年里,他转而成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处理与中央政府冲突的得力助手,他竭力寻求英国的支持,并成为与英人打交道的”亲英派”.在1913至1919年里,他虽然反对中央政府恢复治藏权力,但也反对分裂西藏.他虽然为首席司伦,但是并无实权,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政治关系变得冷淡.  相似文献   

5.
祁进玉  班马次仁 《中国藏学》2023,(6):71-79+215-216
乾隆二十二年(1757)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圆寂,国师章嘉·若贝多吉奉乾隆皇帝旨意前往西藏主持寻访认定转世灵童。学界以往认为章嘉·若贝多吉在藏期间和六世班禅在后藏就转世灵童事宜达成某种共识,较为顺利地完成了灵童寻访认定。文章认为,近年新披露的满汉蒙藏等多语种史料,显示七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认定过程复杂曲折,并不存在所谓的共识。章嘉·若贝多吉在藏期间,为及时准确地选定转世灵童四处奔波、权衡各方利益,为清代西藏地方政局稳定、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梳理这些史料能够重新考究章嘉·若贝多吉第二次入藏期间主持寻访七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始末,揭示其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6.
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是藏族历史上继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之后的又一位特殊而重要的领袖人物。他是在清初统一大业之总趋势下,随蒙藏地区一定历史阶段的变化发展而登上历史舞台的。他的确认、册封、及入藏坐床等一系列活动是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并成为藏族历史上基至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成为清朝中央对藏族地区(特别是西藏)有力施政的重要转折,而且,由此使达赖喇嘛与皇帝即西藏地方政府与清中央王朝之间的良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  相似文献   

7.
在藏学领域诸多课题的研究中,围绕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而设立的驻藏大臣制度,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驻藏大臣在西藏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都曾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并做过细致的研究探讨。但有关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相见礼仪问题,却很少有人涉及。笔者在参与编辑《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过程中曾接触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深感在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相见礼仪的嬗变这个表象的背后,反映着更深层次的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喇嘛在西藏地位及作用的看法和政策,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郑丽梅 《西藏研究》2012,136(6):15-22
十三世达赖喇嘛一生生活于祖国多难之秋,其政治道路十分艰难而复杂,分为四个阶段,即坚决抗击英军入侵,在摇摆不定中争取清中央政府支持;名号再次被革除后,转变立场,企图背离清中央;自印度返回后,在左右不定中逐渐改善与中央关系;幡然醒悟,积极改善与中央关系回到正确道路。纵观十三世达赖喇嘛走过的政治道路,他既不是叛国者,也不能算是坚定的爱国者,而是多次摇摆,最终幡然醒悟的西藏地方政教人士。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五世达赖喇嘛取得藏传佛教教主地位,壮大了格鲁派,成为蒙藏精神领袖,获得了很高的威望,对喀尔喀、卫拉特诸部,产生了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五世达赖喇嘛对清廷的尊奉,也加强了喀尔喀、卫拉特诸部对清廷的向心力,稳定了蒙藏地区和平局面,为清朝最终统一北部、西部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八世达赖喇嘛强白嘉措生于公元1758年,圆寂于公元1804年。他所生活的这四十七年,正是西藏的多事之秋,历史上有名的两次廓尔喀人入侵战争就发生在这段时期。面对因战争而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年轻的八世达赖喇嘛表现是十分出色的。他始终头脑清醒,果敢坚毅,对敌人毫不屈服;对内部的软弱者也不迁就退让。他能顾全大局,坚决依  相似文献   

11.
罗爱军 《西藏研究》2005,(4):104-110
文章对西藏自治区中小学体罚现象作了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分析了体罚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惩戒权是教师所必需的一种教育管理权力,解决体罚问题的根本在于教育工作者转变思想认识,在教育实践中应把握惩戒的尺度,对学生进行合情、合理、公正的处罚。  相似文献   

12.
论两广战国汉代墓的腰坑习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两广地区战国汉代墓葬中腰坑习俗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探讨了两广腰坑习俗的来源、性质和盛衰原因 ,认为两广地区的腰坑习俗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腰坑习俗南传两湖地区后传入的 ,其性质是用于挖造墓坑时奠基祭祀地神 ,驱鬼除邪 ,保护墓主在阴间不受侵扰。两广地区腰坑习俗兴盛原因是由于战国中晚朝岭南越人部落社会的兴盛 ,衰落原因是由于秦汉以后中原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传播推广 ,使腰坑习俗逐渐失去存在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传统资源承载力与相对资源承载力在研究区域内存在着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差异.两广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及承载力状况的对比表明,广东在开放的系统内人口资源承载力相对富余,广西在封闭的系统内人口资源承载力相对超载.广西应重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磊 《世界民族》2005,(2):71-78
查特吉的<历史与民族>通过对达里尼查仁等人的民族历史叙述的考察,揭示了后殖民理论的尴尬处境--试图摆脱殖民叙事,却抹杀了被殖民国家内部的多样性;试图彰显单一民族的历史,却无视民族国家内部宗教与民族多元的现实,在民族内部与外部、自性与他性、自我与他者之间陷入了后殖民历史叙事的圈套.  相似文献   

15.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racial/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less likely than whites to engage in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LTPA); yet few studies to date have included Asian subgroups in the analyses and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disparities are not well known. This study uses data from the 2007 California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N = 37,164) to examine racial/ethnic disparities in self-reported adherence to LTPA recommendations and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acculturation, and neighborhood perceptions. Nine racial/ethnic groups were included: non-Hispanic whites, non-Hispanic blacks, Mexicans, and six largest Asian subgroups. Results confirm that racial/ethnic minorities are, in general, less likely than whites to meet LTPA recommendations, whereas heterogeneity is also evident across Asian subgroups. No significant disparity is revealed for the Japanese and Filipinos but whites are advantaged compared to all other Asian group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percent of lifetime sp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ccess to park, playground, or open space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eeting LTPA recommendations. SES and acculturation play differential roles in explaining group disparities for blacks, Mexicans, and some Asian subgroups. Perceive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does not mediate LTPA disparities by race/ethnicity. Net of these mediators, the advantages of whites in meeting LTPA recommendations persist for blacks, Mexicans, the Chinese, and Korean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theorize and operationalize additional multilevel pathways linking race/ethnicity and LTPA while assessing measurement errors in the existing constructs.  相似文献   

16.
侬族来自广西的壮族地区.壮族与侬族的文化在诸多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壮族的汉化在进行,而由于受国境划分,中国王朝和汉族的影响没有直接波及侬族,因此侬族保留了更古老的习俗.尽管受国境划分,但两者间往来还持续着.虽然民族政策渗透而人们受国家的制约,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意识到国家,他们的生活圈很容易超越带有政治色彩的国境线.这种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产生的国境的意义的问题,今后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河湟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区位条件、民族组成以及环境背景,其城镇的演变也极具地域特色。本文从政治、军事、贸易、宗教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在明清时期城镇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政治军事因素是城镇演变的主要因素,民族贸易的作用不容忽视,宗教的社会影响虽然很大,但在城镇演变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1,2(6):1-11,99
中国内陆边疆西藏、新疆、蒙古地区的城市历史悠久,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却时常遭到破坏,部分城市的发展中断。清代,由于这些地区纳入到统一的中国版图,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清代藏、新、蒙地区的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与内地城市相比,它们仍然处于不发展的滞后状态。  相似文献   

19.
何平 《世界民族》2007,1(4):52-62
今天东南亚的绝大多数居民属于蒙古人种,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人属于另外一个种族,那就是黑色人种。今天这个种族的人数虽然不多,而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海岛地区,但是大量的资料表明,他们很可能曾经是中南半岛的主人,甚至很可能还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国南方地区。东南亚的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9世纪前期的中亚为背景,勾勒了该时期英俄争夺中亚,并达成1873年英俄协定的历史概貌,以便使我们对英俄进行殖民掠夺的本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