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是一位通俗与高雅兼容的女性形象。自《简爱》问世以来,简爱的魅力就一直不衰,秘密就在于她追求独立与自强,在于她执着的维护个人的身份与尊严,在于她不懈地争取两性之间的平等,以及谋求两性之间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简爱大胆追求自由平等生活 ,面对困难勇敢顽强 ,与生俱有的多方面的才能及独特的审美感进行了浅论。简爱这个人物形象 ,博得读者的爱怜 ,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不仅表现在外表的朴实无华 ,而且表现在她性格上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简爱大胆追求自由平等生活,面对困难勇敢顽强,与生俱有多方面的才能及独特的审美感进行了浅论。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博得读者的爱怜,在英语文学史上是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不仅表现在外表的朴实无华,而且表面在她性格上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张颖  胡珊珊  刘妍 《新天地》2011,(8):11-11
《简爱》的情节看上去属于常见的“灰姑娘”模式,受哥特式小说的影响,具有神秘的气氛。但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却非常独特。她身材瘦小,相貌平常,无金钱,无地住,但却有不平凡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世界。简爱始终在追求道德上的完善,坚持着个人的独立,纵使在爱情与此发生冲突的时候也是如此。她强烈的独立意识使她坚守一个信念:要追求平等基础上的爱情与婚姻。但她对爱情的追求又始终不偏离传统道德的规范。她在个人情意与世俗观念的冲突中寻求看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不朽之作。以女主人公简爱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坚强,独立,自尊与自信的女性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值得赞美,歌颂的女教师形象。文章讨论了简爱的反抗意识,集中反映在她为自由,平等,独立和女性尊重而战。在盖茨黑德,简爱由顺从到为生存而战,在劳渥德,她为女性尊重和平等而战,也为拥有平等爱而战。最后她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过着幸福的生活。简爱的性格发展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为获得自由和平等的梦想,与此同时,她为以后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说《简爱》自19世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各国读者推崇。主人公简爱是一位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的女性。在她的一生中遇到了很多的磨难和痛苦。当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总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不管她有如何的遭遇,不管她身处何方,她总是与这个不公的社会做斗争。她从未放弃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和真爱。梅森伯莎,小说中的另一个女性,一个疯子。这个可怜的女人被无情的关在阴暗、肮脏的阁楼里,没有爱,没有自由。她通过极端的方式反抗这个残酷的世界,牙齿和尖刀都是她的工具,她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她们都是男性压迫的反抗者,又同时是男权主义的牺牲品,其命运归宿是一致的。她们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伯莎是潜意识里的简,她的行为反映了简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小说《简爱》自19世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各国读者推崇。主人公简爱是一位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的女性。在她的一生中遇到了很多的磨难和痛苦。当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总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不管她有如何的遭遇,不管她身处何方,她总是与这个不公的社会做斗争。她从未放弃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和真爱。梅森伯莎,小说中的另一个女性,一个疯子。这个可怜的女人被无情的关在阴暗、肮脏的阁楼里,没有爱,没有自由。她通过极端的方式反抗这个残酷的世界,牙齿和尖刀都是她的工具,她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她们都是男性压迫的反抗者,又同时是男权主义的牺牲品,其命运归宿是一致的。她们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伯莎是潜意识里的简,她的行为反映了简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经典的具有女性独立反抗意识的文本《简·爱》,主人公简爱形象被认为是一个要求平等独立的新型女性。而作品中的疯女人这一角色常常被忽略视为简的陪衬物,甚至被视为"贵族社会的一种象征"。而疯女人伯莎是一个进行复仇的大胆的抗争女子;同时伯莎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是简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张颖  刘妍  胡珊珊 《新天地》2011,(8):10-10
经典的具有女性独立反抗意识的文本《简·爱》,主人公简爱形象被认为是一个要求平等独立的新型女性。而作品中的疯女人这一角色常常被忽略视为简的陪衬物,甚至被视为“贵族社会的一种象征”。而疯女人伯莎是一个进行复仇的大胆的抗争女子;同时伯莎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是简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简爱》自1847前出版以来,关于如何解读这部小说的讨论与尝试一直没有间断.其中就包括加勒比女作家简·里斯于1966年出版的小说《藻海无边》.在对《简爱》的改写中,简·里斯把目光投向原作中阁楼上的疯女人,由此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一场著名的争论.在本文中,作者从女性主义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藻海无边》与原著《简爱》,进而探讨《藻海无边》中的主要人物与象征.  相似文献   

11.
《简爱》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19世纪英国婚姻制度存在的弊病,对当时的婚姻制度提出了质疑,并由此提出自己的爱情婚姻观。了解了19世纪英国的基督教婚姻制度(包括结婚和离婚制度),就对更好地解读《简爱》这部小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紫色》中主人公茜莉所接受的基督教教育使她形成了男权至上、白人至上的观念,也导致了她对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否定.在莎格与聂蒂的影响下,茜莉抛弃了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基督教,皈依了更具包容性的泛神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泛神论思想与沃克所倡导的妇女主义相吻合,即两性之间应从二元对立的关系转为平等互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又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式的人物。小说以四个生活场景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作者通过简爱坎坷的经历宣扬了自己的社会主张,揭示了一个同时代的人们常常忽视的问题——女性问题,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为女性争取平等、自由吹响了第一声号角,也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话题,《简爱》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而“在阶级社会中,不论在哪一种场合下,婚姻都是由双方阶级地位来决定的.” 作为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自有文学以来,就以当时能有的文学形式反映这“两性之间的爱情” 问题,而这些作品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政治家的妻子,塞西莉亚的出现颠覆了以往人们脑中的"第一夫人"形象。也许她所有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她的率性与真实。与萨科齐离婚,与其说她抛弃了法国总统,不如说她抛弃了爱丽舍宫  相似文献   

16.
自从《简爱》问世以来,始终是英文小说中拥有广大读者的一部文学作品。它是经典作品,世界各国许多青年都是从阅读它开始踏入英国乃至世界文学殿堂的;它也是通俗作品,不但稍知文学的男女老幼,就是不太接触文学的人,也通过各种媒介熟悉了简爱这个孤女令人同情的身世和她那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它之所以有这样广泛深刻的影响,其原因就是《简爱》是一部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非常成功的作品。在英国文学中,它第一个塑造了对爱情、生活、社会以至宗教信仰都采取独立自主态度的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作品毫无扭捏作态和多愁善感的情调,…  相似文献   

17.
论《谢利》     
《谢利》是夏洛蒂·勃朗特的重要作品之一。继《简爱》之后,它以深刻的社会主题和磊落不俗、独立不移的崭新女性形象震动了当时的英国文坛,给作者带来了很高的声誉,进一步巩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但是《谢利》一直没有为我国读者和评论界所重视。198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了这本小说,但至今还没有看到一篇系统的评价《谢利》的文章。作为《简爱》的孪生姐妹,《谢利》大有介绍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萧红是一位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她从女性平淡的日常生活着眼,描写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写出了北方农村苦难女性的血泪生活,唱出了女性挣扎在生存与毁灭之间的悲歌,揭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冷漠和迫害。萧红虽然揭示了两性之间的对立,但是她的真正意图并不是要男女互相仇视,而是为了唤起社会对于女性人格尊严的重视,为了建立一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所构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尖枞树之乡》中,朱厄特强调女性的自我体验,试图在两性领域达成一种妥协,实现两性世界平衡的美好理想。这部作品清晰地反映了朱厄特理想的两性关系,她强调女性的自我体验,两性之间互相传递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9月12日,简爱家居生活馆在市区欧洲城开业,邀请了温州创意产业、纺织商会、家装设计、时尚、传媒等各界朋友在欧洲城店举办了"简爱家居新店发布时尚酒会"。这个于1999年诞生于温州的时尚家居品牌——简爱家居,如今在全国已经有200多家分店。此次在欧洲城开设的家居生活馆,是简爱终端形象的又一次提升,也标志着新时尚、新奢华的设计元素将逐步成为国内家居软装行业的风尚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