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也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难题.本文围绕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揭示了两个尴尬的现象,剖析了三条深层的原因,提出了四点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也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难题。本文围绕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揭示了两个尴尬的现象,剖析了三条深层的原因,提出了四点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为他们设计的养老保险模式呈现区域化格局.而且各有利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为构建统一的农民工保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农民工可以尝试一下此制度下重新设计全国统一的适度缴费基数和比例的三账户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变迁中的重要特殊群体.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形势下,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势在必行.在分析我国各地现行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利弊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抉择过程中的制度困境的深入剖析,构建了以"大账户+小统筹+公共财政补贴"为特点、可转移、易与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适应农民工特点、全国统一的新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分析发现,中央政府只给出了宏观的指导性意见;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了有效的争利卸责,在政策中附加了种种限制性规定,导致农民工难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现行政策结果是,社会财富出现新的逆向调节,从农民工流向城市居民,从社会底层流向中上层,农民工未受益先受损,并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当前的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工而言弊大于利,中央政府应及时负起责任,充分考虑地方政府谋利性代理的特点,摒弃寄希望于地方政府的思维,尽快出台政策,使养老保险能够真正使农民工受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引入到两期的生命周期模型中,通过分析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函数,寻找最优的缴费比例和统筹比例。得出的结论是:缴费比例的增大会增加农民工的社会福利,但应考虑农民工和企业的缴费能力;农民工个人缴费的适度水平为7.3%,企业缴费的适度水平为15.9%。同时得出当统筹比例为1时,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最大,即农民工偏好于现收现付制。因而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系应以现收现付为主,同时国家要采取相应措施以缩小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平、减少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龚秀全 《天府新论》2008,(6):106-109
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采取局部推进战略,各地制度模式迥异,影响农民工的权益.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推进战略的因素很多,在推进战略规划中,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推进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可以实行三步战略,即局部推进、广覆盖阶段,整体推进、全覆盖阶段和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阶段,最终农民工养老保险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队伍的逐渐扩大,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而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也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从农民工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状况出发,阐述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同时分析我国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的面临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精密化和选择性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人们在欣喜于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更多地是看到了国家的推动作用或者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发挥,而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承载着现代化转型巨大痛苦的农民工却被忽略了.从中央政府层面来说,对农民工的保护已经在政策上得到了落实.但基层政府在执行时往往会选择性地变通,其根源是地方政府的自利性限制了政令的执行.  相似文献   

10.
构建"以人为本"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的政治、经济条件已经逐步成熟.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完全积累、缴费确定型的筹资模式,合理设计缴费基数与比例,制定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登记、缴费、转移、接续及发放服务管理制度,构建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管理的技术平台,加快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其的自身特殊性、重要性和政府职能特征决定了农民工养老保险是一个亟待未雨绸缪的问题;政府具有构建和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系的意愿、优势和资金,因此完善政府相应行政责任是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关键环节;法律不完善、模式选择不一致和责任缺位是农民工养老保险中的三大行政责任困境;明晰央地间的财政责任,增强服务意识、消除二元制的结构限制,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加强普法教育,这是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中的行政责任的三个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乡统筹建设的稳步推进,城市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步伐加快,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逐渐成为关系到我国城乡统筹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现阶段,我国现行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根奉无法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因此,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我国发展农民工商业养老保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现行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农民工商业养老保险的对策性建议,以推动城乡统筹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而开展的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未来收支状况的精算分析.结果表明,将农民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助于改变我国城镇人口的年龄结构,将转轨成本的偿付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在时间上予以错开,从而对养老资金缺口从量上和时间上给予平滑,减轻单个年份资金缺口偿付的压力.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再生产类型逐步进入低生育阶段,农民工数量的增长率逐年下降,再加上农民工退休人口的增加,农民工养老保险未来会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长期来看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会给整个养老保险系统带来负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将企业中的农民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但在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与接续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与接续机制的缺失。应从立法上解决这一问题,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与接续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相似文献   

15.
16.
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辉  刘斌 《江淮论坛》2008,(1):102-10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充分借鉴各地的制度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已势在必行.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应结合农民工的特点和需求,重点解决覆盖范围、统筹层次、筹资模式、缴费办法、领取条件、接续转移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探索和设计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政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梳理和评议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不同政策思路和政策模式,对今后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走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展望和讨论,对于推进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和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覆盖目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群体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实践中存在城保模式、双低模式、综合保险模式和农保模式四种不同的模式。重庆市农民工养老保险属于"双低"模式,在实际推行中存在保障水平低、缺乏互济功能、易引发城乡就业矛盾等问题。立足于系统性、长远性的目标,建立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制度理性及社会理性四个角度对影响农民工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是农民工参与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农民工的收入状况、生活水平、家庭支出状况、需要供养人数等因素对他们的制度选择意愿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而农民工的职业身份、社会交往状况、住房状况等社会理性也对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意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积累制养老保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个世界80年代初期,以智利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推行了以积累制代替原有现收现付制为主要内容的私有化改革.此后,"智利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学术关注,有关积累制养老保险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首先回顾了积累制养老保险的两个理论基础--世代交叠模型和生命周期理论,在此基础上从国民储蓄、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三个方面分析了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的宏观经济影响.最后从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实践层面上选取了四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并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