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鄂西南地区战国到两汉时期的巴式青铜器出土情况,并对虎钮錞于、釜、巴式剑等典型器物的来源、使用特点及埋藏方式等进行了重点考释。  相似文献   

2.
编钟的世界     
编钟是我国古代一种青铜打击乐器,编钟不仅是一种乐器还是古代等级、权力以及宗庙的象征。研究编钟发展史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古代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还给现代音乐人带来许多有益的提示和思考。本文从编钟的考古、应用史以及铸造工艺,论述编钟的发展史以及编钟在我国古典音乐中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奇迹。对编钟的研究印证了七声音阶、十二律、十二个半音体系、一钟双音、和声概念在中国先秦的存在。对编钟制度的研究,使得编钟作为周代后期雅乐制度的核心,地位更加突显,而乐悬制度、礼乐制度的传承线索亦更形清晰。编钟的铸制集中反映了范铸技术的新水平。编钟铭文字数多达3755字,是楚系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法总体偏于美术化,是南方花体篆书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以及器铭文字资料数量众多、品类齐全、保存完好、内容丰富,被人们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次空前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是我国先秦音乐考古的一项重大成果,被我国考古学界评定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特别是曾侯乙编钟的发现,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且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诸多方面代表着当时世界同一领域的最高水准。  相似文献   

6.
劳理 《新少年》2014,(12):16-17
我景仰祖先,因为我站在了编钟前面。耳边似乎回荡着远古时代那优雅的古韵,我的心中顿时宁静了,我感受着“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盛世景观,思绪也飞向很远很远。同学们也喜欢乐器吗?你能说出几种乐器呢?许多同学大概还不知道什么是编钟吧?编钟是我国古代汉族的一种打击乐器,专门用于祭祀、庆典和宴会。编钟,顾名思义,就是钟的一种,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分有甬钟、  相似文献   

7.
《韶乐》是一部歌颂、宣传舜帝九功之仁德,集诗、乐、舞为一体的尽善尽美的乐舞。《韶乐》经历了4000多年的延绵史,韶乐神秘,韶乐奇妙,是“华夏第一乐章”。通过对考古发掘出土的乐器、文献的复原、研究,让我们对韶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青铜双音编钟作为礼器和乐器 ,在中国历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依据史实和文献 ,概述其萌始、发生、发展、衍变 ,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艺术价值 ,以及在当代的复兴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一部以四言诗为主的诗歌总集,其四言诗高度发达的文学现象与周代的雅乐制度密切相关,而乐悬编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颂》篇幅短小、不分章节、多不押韵等诗体风格的形成就受到了当时编钟制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曾侯乙墓编钟及编磬等乐器铭文共计3755字,其内容无疑是十分珍贵的;而其书法艺术也独具特色,很有探讨的必要.本文尝试从铭文的解析入手,探究其书法艺术及其与音乐艺术的源流和共存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辛庄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辛庄遗址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古代遗址。遗址最初由当地农民发现于1935年,而最早把这一发现公诸于学术界的,则是英国人林仰山(F.S.Drake)教授。五十年代的两次勘探,探明了大辛庄遗址的面积,初步确认遗址的主要堆积和年代。1984年的发掘,建立起鲁北地区商文化陶器的发展序列。2003年春季的发掘,因发现商代甲骨文而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这是在商都殷墟以外首次于原生地层中发现甲骨卜辞,被誉为甲骨学史上具有界标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这次发掘所发现的青铜器族徽,不见于以往著录,是研究商代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随着研究的深入,大辛庄遗址将愈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2.
道教考古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北京地区道教的考古资料已有了一定积累,从唐代直至元、明、清,有建筑遗址和墓葬,出土了建筑构件、随葬陶器等,还有一批墓志、碑刻等珍贵的文字材料.这些考古发现是了解、研究北京地区道教人物、事迹、宫观等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内容的重要实物.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当前对于这些考古资料,尚未能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主要是对北京地区考古中发现的道教材料加以梳理,并略作综述.  相似文献   

13.
考古发现的新资料之于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已久为人们重视,对民俗学的研究也是如此。该文以梁祝故事、承负与重丧、乌鸦的传说为例证,论述和探讨考古发现与民俗学研究的关系问题。认为出土的明代梁祝故事的石刻可以弥补以往研究资料的不足,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的重丧禁忌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文献中极为丰富的乌鸦故事及其嬗变则可以与考古发现的相关材料互为补充。还指出利用考古材料研究古代民俗,可以说有许多工作可做。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的五六年间,是山东地区汉代考古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尤其是为了配合基本建设所进行的考古发掘,取得一系列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子犯编钟铭文中的"西之六师"作何解释,在学界一直悬而未决.李学勤先生认为"西"指的就是晋国,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事实上,铭文中的"西之六师"就是指晋国上中下三军,之所以这样称呼,与晋国的军制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6.
1990年报刊上发表有关宁夏文物考古方面的文章80余篇。其中考古发掘简报、报告及论文20余篇,一般性报导、介绍、评述等60余篇,本年度出版有关论著1部。现按时代先后及专题研究作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17.
固原隋唐时期文物考古的发现始于1982年10月对南郊乡王涝坝村唐代史道德墓葬的发掘。1995年,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南郊乡羊坊村、小马庄村、王涝坝村先后发掘了隋唐时期的九座墓葬,即为目前考古界与学术界所称的“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引人注目的是从中出土的墓志铭,史料价值极高,记载了墓地的主人为流寓中国境内的中亚粟特侨民,即中国史籍所载“昭武九姓”之一的史系家族。其中出土的大量反映中西文化交流或中亚风格的遗物,再现了隋唐丝绸之路繁盛时固原的重镇地位。  相似文献   

18.
汉代农业考古的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汉代农业考古的发现和研究情况分为农作物、农业工具、谷物贮藏和量器、田地形态、灌溉和施肥、家畜饲养、农业生产图像等七个方面进行总结,以较全面地反映五十年来我国汉代农业考古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汉代农业考古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海考古发现与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上海境内的南北冈身地带形成于不同年代上海境内的古海岸线分布于吴淞江两岸,目前尚可找到遗迹的在吴淞江以南有沙冈和竹冈,二冈自西北向东南并行:沙冈北起青浦县蟠龙镇,经闵行区马桥镇,抵奉贤县的漕泾;竹冈自青浦县诸翟镇,经闵行区俞塘村东、奉贤县的南桥西,抵柘林海边,二冈皆北抵吴淞江。吴淞江以北的外冈则南起吴淞江,经嘉定区的方泰、外冈,江苏省的太仓县,向西北方向延伸。据此现象,有不少学者把外冈与沙冈、竹冈相连,将这地带统称为冈身地带,且年代相同。今据考古所见,沙冈、竹冈和外冈虽然隔江相望,却并不属于同期岸线。外冈的年代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夏商考古新的发现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商考古新的发现与思考杜金鹏夏文化与早商文化考古研究,原本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的两个学术课题,向为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所关注。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夏文化和早商文化研究更热潮迭起,风靡学术界,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纷纷出台。然而,近年来这股热潮在悄悄地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