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艺术理论著作。石涛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出发,就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各方面作了精辟论述。而其中的"一画",是《石涛画语录》的核心概念,代表了石涛绘画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石涛的“一画论”美学体系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论述了绘画创作中法则和自由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一画论”美学体系散发出浓厚的佛学思想,也可以说,强调顿悟、直觉的禅宗思潮对于石涛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这进而孕育了他独特的审美心理及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石涛(约1640—1718)是清代初年的著名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所写的《画语录》是我国古代画论中一部最完整、最系统、也是最深刻的重要著作,其地位有如文学理论批评中之《文心雕龙》,而从一部非凡的艺术哲学来说,又如司空图之《二十四诗品》。石涛《画语录》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不仅对绘画创作,而且对文学和其他艺术部门也有很深刻的意义,在我国美学和文艺思想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石涛的《画语录》由于富有哲理意味,所以是比较难懂的。现在虽然有过几种注释本(如俞剑华注释的《石涛画语录》、朱季海注释的《画谱》、黄兰坡的《石涛画语录译解》等),有不少研究绘画史及美学史的同志也都对《画语录》的绘画思想和美学思想作过一些  相似文献   

4.
石涛的绘画艺术和美学思想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基因,融合了儒家的进取精神和道家的自由精神,充分表达了心灵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石涛是一位在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影响较大的人物,其绘画理论著作《石涛画语录》,深入、具体地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理论,阐明了绘画艺术的本质、目的与方法,明确地提出了“师古化之”、“借古以开今”的艺术主张,认为艺术家必须立足于客观的生活,其创造的作品才会有感人的力量和持久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石涛与大涤山有着深厚的因缘,正如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所说"山性是我性,山情是我情".大涤山对石涛绘画思想、绘画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石涛对大涤山的眷顾,深深体现了他的生命精神,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审美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画家石涛身世曲折离奇,毕生不遗余力地追求艺术,成就非凡;其"一画"论所涵盖的深刻美学思想,开创了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新生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中重点分析了石涛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两个特征。说明石涛提出的“一画”、“受”、“识”、“蒙养”、“生活”范畴对绘画审美意象、审美心理、审美教育、审美发生学方面的理论贡献。指出石涛吸取道家、儒家、佛学中的思想和方法建构绘画美学体系的做法对现代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和宗白华在各自的论著中都对中国古典诗学的“观照艺术”作了细致的分析和多重解读.朱光潜在前期美学思想体系中主要提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审美是形象的直觉”等重要观点.宗白华也以其颇具特色的“散步”美学,立足于艺术本体与生命经验的分析,将中国古典美学与现代观照方式相结合,建立了“艺术的、有我的、自由的”审美体验论,拓展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审美的“观照哲学”.  相似文献   

10.
石涛《画谱》在绘画起源问题上截断众源,首倡一画说,为画学找到了坚实基础,其作受直觉体验的禅思影响,避免了传统画论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不斤斤计较于已有的画法规则,而处处强调循法不拘于法、了法能贯通法的辩证思想,其美学思想逸出于绘画而昭示出艺术的共性。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对庄子的钟情使其"生命"美学染上了庄子底色,生命之"动"的现代理念与庄子艺术精神的融合使得庄子美学具有明显的现代祈向,突出表现在:1.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表现着生命之"动"--气韵生动,而其基本境界却是静的,这种"静"主要得益于庄子开拓的精神境界;2.中国艺术的空白乃生命流动之处,其渊源也是老庄、特别是庄子的宇宙观,庄子的"心游"更是中国艺术空白的生命源泉.宗白华对庄子的美学阐释别具一格,在庄子美学的现代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绵延论、时间观、直觉、生命美学以及生命美学对中国学者的影响等方面,对近10年来柏格森研究的概况作一综述。强调了柏格森的美学思想在21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发展史上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绘画美学以"蒙养"和"氤氲"为基本原则。"氤氲"是画论典籍中的核心概念,也是画论典籍翻译的难点之一。在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撰写的《石涛画语录》中,"氤氲"二字既有"影"和"气"之义,亦是石涛绘画理论中的术语,英译时应根据语境和画论专业知识详加辨析,选取最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绘画艺术是空间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是提高审美的必要手段。审美是艺术的生命,建筑艺术不可能脱离艺术的美学规律。具有充实成熟的绘画艺术修养,才能树立成熟的审美理想,从而获得建筑艺术美的“和谐”与“永恒”。绘画修养是建筑艺术进入至高层次的艺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学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范畴研究的目的与重心在于清理中国古代绘画美学思想的脉络 ,从而建构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体系。在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系统中 ,意境是代表中国艺术根本精神的重要范畴 ,“一画”是到达此境界的基本大法 ,形与神是古代艺术家对创作主客体关系的认识 ,“虚静”是创造者必须具备的审美态度 ,笔墨是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语言 ,它们构成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6.
包装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美的。它就象绘画、戏剧、音乐那样复杂,要求达到直觉审美与意蕴审美的一致,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庞大的设计美学中有重要地位的包装装满设计美学,正以其“实用美”的磁石引力,对整个审美场产生“向心”的作用。美不能离开美感。人生产了艺术,同样艺术也造就了人,能欣赏音乐的耳朵,创造厂听觉艺术,反之,听觉艺术也创造厂“音乐的耳朵”。审美感知既是感性的,又是超感性的,当美构成超形式与人的身心发生同构感应时,社会性也蕴藏其中。一、传统文化对装精设计美学的影响1.人性化。中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是…  相似文献   

17.
屏风艺术是我国传统家具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的重要载体,屏风艺术呈现出了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的特征.对屏风艺术的美学表现做出探索,不仅有利于弘扬传统屏风艺术的美,而且对于挖掘传统屏风艺术的时代价值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屏风艺术在不同时期的美学特征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我国屏风艺术的美学价值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石涛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精通画、书、诗,并能够在作品中完美融合;他的<画语录>系统地将画家的宇宙观、绘画技法、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结合起来,开启了一个对后人影响深远的绘画美学体系.他的"一画"论,他对法则与自由、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处理都有着深厚的哲学文化思想渊源,值得认真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9.
"澄怀味象"是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学、美学命题。"澄怀"是对老子"涤除"、庄子"心斋"与"坐忘"的审美心胸理论的继承,其涵义体现了宗炳对艺术直觉特征的确定;"味象"的涵义则体现出宗炳艺术直觉思想的本体论,从而揭示宗炳的艺术直觉思想在中国古代艺术直觉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约翰·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约翰.罗斯金艺术理论的基本特征、绘画美学思想、建筑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