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最新人口统计数据和大量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朝鲜族的国内外流动现状、特点、原因与社会影响,以及朝鲜族在国内外的社会适应现状,归纳出教育、社会关系网络、社会组织、宗教四种社会适应策略,并分析了流动的个体化后果,尤其是朝鲜族女性的个体化.比较分析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度,得出非留守好于单留守,单留守好于双留守的结论.最后,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凝聚力三个维度总结提升出朝鲜族作为文化边缘群体的存续策略与被“同化”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我们在一切发展序列中首先关注人口发展,中国人口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框架中具有绝对优先的工具价值和目的意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两者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为因果的内在关系,充分认识中国人口发展现状具有多元化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人口质量低和人口结构不合理.中国人口现代化是中国其它现代化的强力引擎,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创新路径是城市化发展路径、市场化发展路径、民主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是一切人口现象和人口发展过程的基础。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 ,人口数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 ,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的分析 ,探讨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的特征 ,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口是建立社会与经济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人口空间分布又是全球性问题。当代中国,移民作为城市化的结果,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在人口、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则是人口城乡和区域空间分布演变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层面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演化内生于人口数量和结构转变;在空间视阈下,人口地域分布适宜性包括城乡和区域两方面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事实,发现时空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谋求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之基础,中国人口与发展再次行至十字路口,人口研究不能刻舟求剑;其不仅是重大学术性命题,更是社会、经济性实践难题。研究分析需要立足中国实情,贯穿全文的逻辑主线是人口转变和空间分布,主题是人口、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口是建立社会与经济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人口空间分布又是全球性问题。当代中国,移民作为城市化的结果,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在人口、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则是人口城乡和区域空间分布演变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层面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演化内生于人口数量和结构转变;在空间视阈下,人口地域分布适宜性包括城乡和区域两方面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事实,发现时空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谋求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之基础,中国人口与发展再次行至十字路口,人口研究不能刻舟求剑;其不仅是重大学术性命题,更是社会、经济性实践难题。研究分析需要立足中国实情,贯穿全文的逻辑主线是人口转变和空间分布,主题是人口、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人口数量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个数量问题而非发展问题,而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为人口数量所左右.人口和经济的关系,应如维持"自动平衡"的鹰与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主义和发展压力,发展的第一性是自然资源而非人力资本.污染转移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假象形成的根本原因,人与自然在物质上的"零和",则从根本上否定了环境与经济倒"U"型关系的存在;人口数量压力是环境退化的独立要素和首要原因.追求"人口红利"所需的人口不减或增长将使中国在人口数量的"泥潭"中陷得更深."常量人口"不作用的"中性"观是统计相关对人口与经济、环境因果关系荫蔽而造成的一种幻觉."分母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庞大规模的人口成为中国大国道路上的绊脚石,并使"粮食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人少是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谷物供应国和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前提."数量与结构并举"意味着16亿或更多人口灾难性的长期维持;减少人口数量是层级/尺度理论关于解决高层级/大尺度系统问题优先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政治策略或政治运动,其兴起为近年来美国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重要影响.从政治策略和政治运动相结合的视角可以深入剖析当代美国社会民粹主义运动的表象和成因,无论是右翼保守民粹主义的兴起还是左翼激进民粹主义运动,都是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等、代议制民主制度缺陷凸显和种族、移民问题激化的必然结果.当代民粹主义运动的兴起一方面可以揭露美国现行代议制民主体制的不足,促进美国民主体制和政党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由于民粹主义否认精英在现行民主体制下的作用,并拒绝政治协商与妥协,长此以往,其势必会影响到美国国内的政治制度化水平进而引发社会分化、民众生活失序等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王朝的周期性崩溃,与土地资源有限条件下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有关。人口的增加稀释了人均生存资源,生存资源的紧缺又加剧了社会冲突,最后导致社会体系的崩溃。中国古代社会始终没能摆脱这种"治乱循环"的困境。从系统论角度看,以土地为核心的生存资源构成相对不变的边界条件,人口数量是一个有起有落的变量,"改朝"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交织形成的历史振荡。明末以来一些思想家对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有所认识。中国自清末以来人口基数增大,人口的质量受到关注,但土地问题仍影响了20世纪中国政治的走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与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的控制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与“和谐贵州”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是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背景之一。进入21世纪,贵州人口问题从以往单纯的人口数量膨胀问题开始转向人口数量膨胀和人口结构失衡"并驾齐驱"的新时期,人口老龄化更是其中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贵州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城乡、地区和民族不平衡、超前于经济发展等特征。从发展的眼光看,其必将逐渐演变为具有更大挑战性的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针对"和谐贵州"建设进程中的老龄化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人口与社会经济"共普和谐"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共政策视角重新审视和思考人口数量和人口政策问题,认为:人口数量多少是一个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问题,简单地从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经济水平论证人口多是问题,折射出的是“人口数量决定论”;看不到长期低生育率所蕴含的人口未来发展的不良后果,把目前人口惯性增长说成“势头强劲”,是违背人口发展规律的;仅从人口数据出发决定微观家庭生育政策,是公共政策制定中典型的见数不见人的“技术主义”倾向,不符合现代社会公共政策制定的理念与程序;当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治国家被确定为发展目标之后,公民生育权利就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那种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的说辞丧失了逻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