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郭嵩焘的中西文化比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最早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的,郭嵩焘不是第一人。在他之前,冯桂芬于1861年在《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里就说过:西人“彼何以小而强,我何以大而弱?……以今论之,约有数端,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冯桂芬是看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不如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而郭嵩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则在广度、深度乃至意识的清醒上远远超出冯桂芬。他的中西文化比较观独具特色,今天回过头去看,也颇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观”的角度对道教与基督教进行了比较 ,即从人的起源、人神关系、人与自然、人性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这一比较不仅揭示了道教与基督教对“人”的不同理解 ,而且从中可看出道教以人为中心 ,人神同质 ,人可通过修炼得道成仙 ;而基督教以神为中心 ,人神不同质 ,人也不能变成上帝 ,人只待上帝拯救的不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文廷式的中西文化比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中西文化冲突进一步加剧,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西文化的优劣高下成为当时学术界竞相探讨的话题,文廷式就是其中较有成就的一位学者。本文就文廷式对中西文化比较的认识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背景、局限与地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在五四前后的思想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五四以前,其世界观处于艨胧时期,在五四运动中他迅速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从1920年初至1921年末,他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此后,他就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了.与此大体相应,他的文化观念也经历了"混洽"东西文化时期、"爱"的文化观时期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时期,而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则是真挈地追求真理和为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下面就让我们踏着他的历史足迹,寻觅其中西文化观的历史演变和特点."自幼混洽世界史上几种文化的色彩"1899年,翟秋白出生于江苏武进县一个破落的仕宦之家.迎接他来到人间的是近代中国夜气如磐的苦难社会.正如他后老所说:"我的诞生地,就在这颠簸动荡的社会组织中破产的'士的阶段'之一家族里.这种最畸形的社会地位,濒于破产死灭的一种病的状态,绝对和我心灵的'内的要求'相矛盾.于是痛、苦、愁、惨与我生以俱来."〔2〕他的袒  相似文献   

5.
刘芳 《天府新论》1994,(4):50-55,43
胡适中西文化比较观的得失及其历史启示刘芳胡适一生经历复杂,涉猎广泛,著述颇丰。然而,其主要事业是在文化思想领域,特别是在中西文化比较方面,终生为之著书立说,施教讲演。应该看到,胡适的中西文化比较观是在前人中西文化比较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明确指出: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政府的产生与存在根本出于财产私有背景下建立并维护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此乃东西方政治学普遍适用的观点。但是,在对政府如何产生以及怎样发挥其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上,中西文化间却存在较大歧义,引起了人们诸多学术上的思考。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届政治体制转型的攻坚阶段,其中,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尤为命运攸关。如何扭转传统机制长期因循而铸成的巨大惯性?怎样变权力意志至上为政府以服务社会为…  相似文献   

7.
魏世梅 《中州学刊》2008,(1):164-166
儒家的"天人合一"观中具有丰富的环境保护观念,体现了其积极的思想内涵.但是由于它产生于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从而与现代的人天和谐观有着根本的不同它以内省自思的思维方式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了其冲突的一面,过于强调自然的伦理道德意义而忽视对自然规律和奥秘的探索.而现代的人天和谐观则从认识和实践的结合出发,立足于实践,既要求科学认识自然,又要求积极探索、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本文试图从探索文化的内涵着手,通过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求同存异,相互借鉴,达到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鸦片战争后近百年,中华民族饱尝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和辛酸,同时也从沉睡中惊醒,开始走向近代文明. 在这悲喜交织的历史进程中,以继承、体现、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晚清士大夫阶层,徘徊于感情与理智、历史与现实的两难之间,其心理阵痛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严重,不仅构成了隐藏在错综复杂的近代历史表象背后的精神动因,也为世界文明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11.
自“五四”以来,每当论者就中西文化特征作比较时,常见列出若干个对照项目,展示其异质或异趣特性,诸如:前者主静,后者主动;前者强调和谐统一,后者强调竞争与分离;前者重义,后者重利;前者重农抑商,后者重工重商;前者重人治,后者重法治;前者尚专制,后者尚民主;前者以家族为本位,后者以个人为本位,等等。直观地看,这类比较似乎颇有道理。但如果认真校诸事实,就难以令人信服。比如说中  相似文献   

12.
中美文化的最大差异就在于精神不同。中国文化所传载的是儒教精神,美国文化传载的则是清教精神。本文通过对清教与儒教的对比与分析,继而再通过在这基础上对美、中文化的对比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西方文化是一种时间文化,而中国文化是一种空间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西艺术真实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西方艺术史上,常把对对象的逼真描绘当作艺术家的最高标准,而所记载的某些动物或人错把艺术品当成它们所描绘的实物的故事,则又成为对一个艺术家的最高赞美.从古希腊艺术到古典主义乃至批判现实主义,西方艺术传统一直强调对艺术对象的真实描摹,这种“模仿乃是艺术的根本特征”的观点直到黑格尔才对其有较充分与系统的批判,也直到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兴起才有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4.
15.
冯玉祥和李宗仁都是国民革命史上著名的地方实力派将领。二人同为北伐名将 ,抗日功臣。在国民党派系斗争中 ,二人与蒋介石的斗争几起几落 ;与中共的关系也颇多曲折。冯玉祥晚年走向民主 ,而李宗仁则毅然回归祖国。二人的人生轨迹、思想意识发展既有共通之处 ,又各具个性  相似文献   

16.
彭升 《船山学刊》2003,(2):142-145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孙中山中西文化观的特点。一是强调复兴民族精神拯救中国,但又主张对西方文化采取开放态度。二是提倡学习西方文化的精华并能创新发展。三是主张弘扬中国传统道德,但又赋予它新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四是融贯中西文化,力求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 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列宁的实践观都是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同一条真理之河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直接的理论来源,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其共同之点是很多的.但也必须看到,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不同之点. 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列宁的实践观在他们各自的哲学思想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都既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又是历史唯物主义(或称历史观)的基本范畴.但由于马克思和列宁当时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肩负的哲学使命不同,他们对实践的论述也就必然各有侧  相似文献   

18.
19.
<正>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现代爱国观与传统爱国观具有若干原则差别。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爱国现具有了新的丰富内容和表现形式。对此,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初步探索和比较。 一 情感与理性 爱国主义既是一种天然的民族情感,又是民族的理性和良知。它是长期以来人们民族意识和对祖国深挚的爱之情感的积淀,从而集中地表现了民族心理。作为一种情感,其中交织着感性和理性的因素,但不具有自觉的理性形式。人们经常讲,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正是对传统爱国主义的一种生动写照。陈独秀就认为:“爱国  相似文献   

20.
中庸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他们都认为中庸是最高德行。本文主要论述了两者中庸思想的特质及其异同,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