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论文的写作教学,至今尚是个“暗胡同”,没有个明确的“序”。为了给学生装上“明灯”。克服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做到循序渐进,我在教学实践中将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分为五类:论点类、范围类、引申类、评驳类、材料类,逐项由浅入深地进行审题命意的思维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议论文指导理论,是主张“一篇议论文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即所谓“三要素”论的.近年来,不少同志从议论文具体实际出发,对“三要素”论特别是其中单一的“论证方法”提出了异议.老彭指出:议论文有不同论说方法,“有的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的方法;有的用具体说明、阐释,进行论述的方法;更多的是将逻辑推理和说明、阐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西南师院函授教材《论说文及其教学》,1977年印).陆鉴三提出:“事实上却还有这样一类议论文”,它“不是在运用逻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大纲·初中·写作能力》指出:初中学生要“能写五六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的《编写说明》指出,第四册教科书“以训练议论能力为主”。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好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教学训练。写议论的目的,就是要宣传某个观点,讲清某个道理,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基点,应该放在怎样说清道理这一点上。训练初中生说清道理,首先当然要让他们明确论点、论据、论证这三个概念。从平时的语…  相似文献   

4.
读后感,是指读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一般性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什么人的什么文,有怎样的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文章家向来要求文章的结尾是“豹尾”,言其短小精炼,恰到好处;如空谷传响,语虽尽而意无穷。议论文亦然:对其结论部分,古今议论大家绝不肯“草草收兵”,而力求“曲终而奏雅。”我在平时的议论文阅读、写作并教学中,留心搜集、综合归纳出议论文结论方式数种,今陈述如次,该会对同学们的议论文写作有所启发吧!  相似文献   

6.
议论文是不是都由论点、论据、论证这三个要素组成?是否都有中心论点?一些讲议论文(有的称论说文)的写作和教学的教材、文章,几乎都是肯定的.讲议论文的写作知识,几乎都只讲怎样确立中心论点、怎样选择和运用论据、怎样进行论证和推理;讲述议论文教学,介绍阅读、分析议论文的方法,大都主要是讲怎样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有为数不算太少的议论文,执教者很难用“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一套理论为指导作出  相似文献   

7.
把思维培养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近10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理论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成就,它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育由过去的“文字——语言”型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洵是一位以主要精力从事议论文写作、并以议论见长的散文大家。就议论文在其集中所占的比例而言,苏洵在唐宋八大家中是首届一指的。苏洵的议论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语言古劲简切,风格纵横恣肆、气势雄放。同时,苏洵也以研究权术著称,其“长议论”是与“好权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精粹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创新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精粹语言”的兴趣;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学习“精粹语言”的氛围;利用广告、网络等现代媒体,使学生不断积累“精粹语言”.  相似文献   

10.
生动的议论文让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而那些语言干干巴巴、枯燥乏味的议论文,则让人感到味如嚼蜡,难以卒读。要让议论文生动起来,关键就是要让议论文的语言“亮”起来。鲁迅先生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官,形美以感目。他说的是,语言要有文采,才具有表现力、感染力甚至冲击力,才能打动读者,抓住读者的心。议论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化腐朽为神奇,使平淡、枯燥、呆板的语言化为新奇、活泼而灵动的艺术语言,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让议论文在光彩中显示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阶段教学要使“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能写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这就明确规定了必须具有阅读和写作一般议论文的能力。并且对初三年级的读写训练提出了具体要求:“继续培养记叙能力,学习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法,着重培养议论能力”。 根据这个要求,语文教材相应地编选了一些议论文:一、二年级每册一个单元,共八篇,二年级十二篇,共计二十篇。文言文中也有议论文八篇。此外有《记叙·说明·议论》、《论点和论据》、《论证》、《立论和驳论》等四篇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短文。 任务是明确的,教材也文质兼美,基本适合教学。怎么来完成这个任务呢?  相似文献   

12.
议论文的基本特点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明观点,提出一定的见解和主张.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是提高写作出平的关键,也是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加强逻辑思维训练的体会。一、抓住审题,是加强逻辑思维训练的关键.要求学生写文章时,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有关概念冲心词或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其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确定性,即首先明确“写什么”.以下举例说明之.例一,简要说明下列一组…  相似文献   

13.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从逻辑的角度说,“议论文就是运用逻辑推理来说明道理,揭示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文章”。(《苏联的作文教学》第274页)议论为其基本表达方式,论证作为主要表达手段。因为议论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常用文体之一,所以对议论文的研究一向比较重视,专著、文章都比较多。但是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在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仍然有不少的教师、学生,对议论文教学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弄不清楚。比如,当讲到论题(或“论点”)、论据、论证(或“论证方式”)是议论文的三个构成要素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出质疑,这三个要素与序论(绪论、引论)本论、结论这三个构成都分,有什么不同?是一种什么关系?学生的质疑引起了我的思考,也是我写  相似文献   

14.
对于“论点、论据、论证”的议论文三要素理论即“论点说”应如何看,这是当前许多语文教师讨论的话题。《语文学习》1991年第9期余绍秋《向“论点说”开一炮》的文章认为:“论点说”“无视文章的性质,尤其是无视议论文的性质”,“无视所有名家名篇议论文中都存在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一篇议论文的思想认识即道理并不是一点,而是一连串”;“论点说”把“议论文教学引进了一条死胡同”。因此他要求“废止‘论点说’是当务之急”。作者的看法是科学的合乎实际的还是肤浅的脱离实际的呢?这里谈谈个人看法,并与余绍秋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议论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三种主要文体之一,是比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更广泛,教育作用更直接的一种文体。在大学中文系写作课教学中,议论文又是学生重点练习的常用文体之一。从我这几年接触学生作文实际以及同一些写作课教师交换意见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对议论文的重要性是认识不足的,因而对议论文的写作也是重视不够的。许多学生不能写甚至不愿写议论文。有的学生常以“没啥意思”、“没有写的”、“不知如何论证”为辞,迟交或不交。从学生的作文看,一般是记叙文比议论文写得好些。如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中议论文写作具有形象性、夸张性和通俗易懂的特点.因此,在议论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认知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论点鲜明性特征的把握,在课堂上注重论证方法的教学,从而发挥论证真正的效用,使得议论文的论述更加深刻,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一谈到语言教学理论,许多人就认为是指教学法,所以大谈特谈“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等等.语言教学理论能否简单地用教学法概括呢?Stern曾作出如下精采的评述:“我们所谈到的教学法具有两个共同弱点:其一,它们代表相对固定组合的语言教学观点;其二,过分强调语言教学中某一方面,并将此作为教学中心.”因此,确有必要从教学法这条路子走出来.那么,什么将成为外语学习新的方向?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值得我们注意.他将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区别开来.他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有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议论文有相当篇目,且教学难度较大,如教得不甚得法,学生不爱听,收效不大。因此,我们非在战术上格外重视这种文体教学不可。 议论文的特点是极少文学形象(文艺性论文除外),它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摆事实、讲道理、提主张,几乎都是逻辑思维。针对这个特点,我们认为:教议论文要以“逻辑力量”取胜。那么“逻辑力量”怎么体现? 1、抓论点。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中心;议论文的中心就是它的论点。讲读议论文就应该抓住这个论点不放,每句话、每个材料都要引导到对论点的证明和阐述上来。《谈骨气》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为了说透这个论点,作者分别用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段文字来阐述。教师讲读这一课时,要把这三段拧成一股绳,紧紧贴住“骨气”,和“中国人”这五个字,绝对不能“借题发挥”,大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诗趣,大谈闻一多的逸事奇闻,甚至于“飘洋过海”,博论哥白尼坚持地动说的骨气。  相似文献   

19.
类比思维的求异性在教学实践中已被不少人习用,而求同性却往往被忽视。思维规律告诉我们,人们在类比事物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为“同中求异”。“同中求异”的前提是“求同”,在“求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求异”。初学议论文的学生对议论文总有点神秘感,为了消除这种神秘感,正确地把握议论文的思维结构(如篇章结构),不妨采取求同的手段。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和《谈骨气》两篇课文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都是“总——分——总”形式,是“三段论式”结构。在求同的基础上求异,学生就容易“知其所以然”了。  相似文献   

20.
评价语言资源是英语议论文中最典型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客家学生英语议论文中评价手段的运用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客家学生由于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在表达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时,不善于使用具有明显评价意义的评价手段,而倾向于间接表达观点和态度的评价语言资源,体现了客家学生较强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保守中庸的心理特质。建议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客家学生评价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