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麦进入越冬期要重施腊肥,既可培土壅根,弥合土缝,增温防冻,保苗安全越冬,又可补基本苗肥的不足,有利于争取越冬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增加小穗数。施用腊肥,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苗小叶少,根系较少,“单根独苗一  相似文献   

2.
一,出苗分蘖期的管理措施。(1)查苗补种:麦苗出土后7天左右发现缺苗,就要用同一品种的种子开沟补种,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目前许多地方采用“三湿”法补种:一是将种子浸种催芽(露白即可);二是土壤要湿,土层吃水至少要1~2寸深;三是盖种子的肥、土要湿。(2)早施苗肥:以施氮素为主的速效肥料较好,干旱时要浇施粪水肥。  相似文献   

3.
(一)小麦播种过浅怎么办?小麦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播种过浅(不足3厘米)时,麦苗匍匐生长,分蘖节裸露,分蘖多而小,不耐旱,易受冻和早衰。对这样的麦田。可在出苗前及时镇压几遍,出苗后结合划锄、壅土围根,必要时在越冬期采用客土覆盖或盖施“蒙头粪”,防止越冬受冻。  相似文献   

4.
马宏彬 《小康生活》1998,(11):19-19
茶园冬季管理主要应抓好以下四条:(一)及早清理茶园。冬季要及早将茶园中的枯枝落叶和杂草聚集起来,挖穴深埋或烧毁。同时要剪掉茶树中的枯枝、病枝,以减少茶园越冬病虫的基数,对有病害的茶园,在清园、清树后,喷上防病对口农药,区分不同病害情况,喷洒石硫合剂或托布津、多菌灵、波尔多液等农药。(二)深耕改土,施足基肥。茶园经过春夏两季采茶人为的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区水稻在籽粒充实或成熟阶段都有大量茎倒现象,给产量带来严重影响,多为缺乏栽培技术所造成的,现提出几点防止措施。(1)改变施肥方法:杂交中稻本身属生育衔接型,幼穗分化与拔节同时进行,应采用前促中控后保施肥法,即重施基肥和分蘖肥,约占施肥总量的70—80%以促分蘖;其余肥料用作穗肥,而从分蘖末期到穗分化始期控制氮肥、施用钾、硅肥,合理排灌,养根保叶以利茎秆物质积累和转运。(2)改善光  相似文献   

6.
王玉堂 《小康生活》1999,(11):12-13
小麦出苗后,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弱苗。为便于因苗、对症管理,现分别介绍如下:(1)土壤干旱造成的弱苗:多发生于底墒不足或透风跑墒的麦田,其特点是: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群众称之为“缩心  相似文献   

7.
杨淑玺 《小康生活》2002,(12):49-49
蜂群的越冬期,一般从立冬后开始到来年雨水前后。要确保蜂群安全越冬和来年养蜂效益,在长达3个月的越冬期内,除了必须加强管理外,还要做好“三防”和“四救”工作。 (一)三防。(1)防饲料短缺。蜜蜂是在运动状态下越冬,不断消耗能量,必须取食一定量的蜂蜜,因此,越冬饲料的质量和数量至关重要。如发现饲料不足和质量低劣,或结晶发酵等,应及时调换优质蜜脾或补喂糖浆。(2)防温度变  相似文献   

8.
别家新 《小康生活》1996,(10):17-18
近年来,笔者对小麦的分蘖、成穗率及穗型进行了定点观察和大面积的实地调查。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一)影响分蘖发生及成穗的因素。除了施肥水平和土壤质地的差别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肥料运筹不当,由于早期速效肥的不足,导致小麦3—4叶期苗势不壮,是麦苗第一叶位空位的首要原因。定点田块中,除有机肥外,每1000平方米施40—50公斤碳酸氢铵作基肥,比对照田分蘖期提前3—6天,第一叶位分蘖增加7.5—18%,平均单位株分蘖在冬前和越冬  相似文献   

9.
除草剂的危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土壤残留超量用药或使用的除草剂残留、使当季或下季作物缺苗断垄、苗瘦苗弱,生长受抑,甚至枯萎。有些敏感作物则不出苗,或出苗后枯死。二、误用选用除草剂不当,或喷药时药液随风  相似文献   

10.
1.麦收前“抓三防”一是防缺苗断旺长。三是抢浇水。施肥后接着浇透提苗垄。棉花播种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发棵水,以利棉苗生长和吸收土壤养分。现缺苗,及时补齐;麦收前适时浇水,防四是抢治虫。麦收后常有玉米螟从麦株止干旱死苗。二是防虫害。麦收前易发生向棉花转移钻杆为害,要做到随割随运,地老虎为害,可取90%晶体敌百虫1千克,不使割下的小麦留在田间。当棉花有1%先用少量热水化开后再加水10千克,均匀被钻杆时,可采用5~10倍久效磷涂茎防地喷洒在100千克炒香的饼粉或麦麸上,于治,或撒毒土保护带(用100毫升有机磷傍晚撒在田间诱杀,每亩2…  相似文献   

11.
(一)美国青蛙。(1)蝌蚪:美国青蛙8—9月产卵孵化的蝌蚪,当年大多不能变为幼蛙,则以科蚪越冬。蝌蚪的耐寒能力较强,在冰层下只要有水就能存活,当气温降到10℃以下时,先将越冬池进行清塘消毒后,灌水1米深以上,将水培肥,适当投些饵料,将蝌蚪放入就能安全越冬,一般成活率可达90%。(2)带尾幼蛙前后肢都已发生,但尾部尚未消失,变态未完成的幼蛙对寒冷和不良环境抵抗力弱。越冬期或开春后死亡率常高达50%以上,需要特别保护。①开春按蝌蚪越冬保护法,在池上覆盖稻草,塑料薄膜等御寒  相似文献   

12.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这段时间称为苗期。一般约需35-45天。苗期以生根,长茎、叶,增大营养体为主,并开始花芽分化。在此期间应克服多种自然灾害不利影响,改善生长发育环境,促进壮苗早发,为夺取高产丰收奠定基础。一、及时查补定苗:当棉苗出土或钵苗移栽后,要及早查苗。发现缺苗断垅,立即用备好的营养钵苗移栽,补足密度。在此基础上定苗,除双株留苗栽培外,一般每穴只留一株,去弱留壮。麦套棉共生期间不便于补苗,收麦后抓紧把苗补足。二、防治病虫害: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等,低温阴雨天气常会发生。此期应及时中耕,松土散湿,提高地温,抑制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喷施1:1:200波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杆直接还田就是把秸杆切碎后直接撒在地表或深翻到地下。这样,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性能,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直接还田方法使用不当,也会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不良影响。因此,玉米秸杆直接还田必须把住以下要点: (一)秸杆要切碎。把秸杆就地趁鲜铡成3—6厘米,或采用机械粉碎法,以免秸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与生长。(二)足墒还田。秸杆还用时,由于秸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  相似文献   

14.
壮苗早发是红麻高产的基础。抓好苗期管理是培育红麻壮苗,促进早发的关键。1.间苗定苗。出苗后及时间苗,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使幼苗健壮生长。在出现第一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以叶不搭叶为标准;苗高10—15厘米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并定苗,定苗间距15—18厘米,每亩20000株左右。间苗要去小留大,去弱留壮,去杂留纯。2.查苗补缺。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缺,补缺最好是就地取材,移密补稀。最好双株补栽,特别是要取壮苗、高苗补栽,以免栽后被  相似文献   

15.
早衰是杂交中稻高产的重要障碍,如防止早衰,是实现杂交中稻高产的关键措施。要防止早衰,应抓好如下措施:(1)补肥增源杂交中稻抽穗以后,功能叶逐渐枯黄,稻株的光合作用即被削弱,此时应补肥增源,延长叶片寿  相似文献   

16.
仲伟富 《小康生活》1999,(12):19-19
耕牛以草食为主,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动力。进入冬季后,要注意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一)备足越冬草料:饲养一般以稻草为主,有条件的农户还可贮备一些青干草,地瓜藤、花生秧等。草料要妥  相似文献   

17.
胡凯 《小康生活》1995,(1):28-28
冬季来临,当水温降到10C 以下时,河蟹就很少摄食或不摄食蜇扶在池埂或池底洞穴中,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很少活动。为了使河蟹能够安全越冬,提高河蟹越冬成活率,特提出如下措施:(一)要加强河蟹越冬前的饲养管理.在三个月左右的漫长冬季河蟹往往因抵抗不了冷冻和病害的侵袭而死亡,必须在越冬前适当增加含高脂肪、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黄豆良种发展较快:特别是同出一类的 JF(巨丰灵珍)品种,都属巨棵扇型分枝。由于广大农民难以真正掌握种植管理技术,以致使高产品种不但不能高产,有的甚至绝收。现将栽培管理技术奉献给《专业户》读者:(一)、播种出苗时期:黄豆在12—14度时就可正常发芽出苗,最适温度为20度左右。在北方及高寒地区一般都是春播,因此要选择播期同时要进  相似文献   

19.
晚稻茬种小麦,由于农时紧,草多地湿,士板泥硬,加上气温偏低,往往造成播后难出苗,苗不齐,苗势弱,既难全苗,也会加重越冬冻害,严重影响产量。如何使稻茬麦苗齐苗壮呢?(一)开好“三沟”:稻麦两熟或三熟轮作田,沟厢应做到规格一体化。围沟要常年保留,三季作物共用。晚稻收割前,即晚稻生长后期,要浅水勤灌,湿润管理,适时排水,做到干田割谷,爽土起板。水稻与小麦的厢面宽度一  相似文献   

20.
1、适用作物:单作玉米。2、用药时期。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施药。3、土壤要湿润。土壤湿润可提高除草剂阿特拉津的活性和渗透性,要在浇水后或下透雨后及时施药,土壤干燥,影响除草效果。4、亩兑水量。地表潮湿平整,兑水30—40公斤,地表干燥不平,兑水60—75公斤。机动喷雾,水量要多些,小喷片喷雾,水量可少些。5、药剂品种及用药量。目前较为理想的配方有以下几种:40%阿特拉津+50%乙草胺各75毫升;40%阿特拉津+48%拉索各75毫升;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