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校产生于统治阶级对教育的垄断和培养统治者的需要,这一理论来源于对苏联关于学校起源理论的认同。50年代,翻译过来影响比较大的苏联教育史学著作主要有麦丁斯基的《世界教育史》、康斯坦丁诺夫等的《教育史》和杰普利茨卡娅的《教育史讲义》、沙巴也娃著的《教育史》等。其中学校产生于统治阶级对教育的垄断和培养统治者的需要的理论,就是以麦丁斯基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一种观点。麦丁斯基在他编著的《世界教育史》中说:“学校最初是在蓄奴制社会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2.
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能有新的创获实属不易.杨恩玉副研究员所著《萧梁政治制度考论稿》(中华书局2014年版,下文简称《考论稿》),正是这一领域的一部最新力作.该著史料详实、内容宏富、考订严谨、新见迭出,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底蕴. 其一,关于萧梁官班制的渊源,史学界流行的观点是十八班制由九品官制一分为二析分而来,还有学者主张梁官班制来自对北魏孝文帝官品析分的模拟.  相似文献   

3.
在西周法律史的研究中,《吕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欲论一代之制,必先辨其史料的真伪.因此,对《吕刑》制定年代及内容真伪的考证,实为研究西周法制不可缺少的一环. 收于《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勘本)中的《尚书正义》源于《孔传古文尚书》,这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尚书》最早版本,自宋人吴棫对其真伪提出质疑后,经几代学者考证,《孔传古文尚书》为伪书已成定论.然而,伪讬之中,却也有着真迹的存在,目前学界已断定《孔传古文尚书》中有三十三篇源于汉代伏生所传,《吕刑》即为其中之一.《今文尚书》中言尧、舜、禹、夏、商、之事的《虞书》、《夏书》、《商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历史的跨越——黎族原“合亩制”地区的变革》系94年出版的《黎族“合亩制”研究》的姐妹之作,并着重评述《历史的跨越》的意义,认为该书是研究“黎族经济发展史的补空之作”。  相似文献   

5.
《国朝典汇》是明代万历年间学人徐学聚编纂的一部本朝典制体史著。在《国朝典汇》中,徐学聚在继承传统典制体史书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综合会典、会要二体,突出典制特征,兼采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等多体之长,其编纂特色已表现出新综合体的雏形。  相似文献   

6.
由日本东京都立大学佐竹靖彦教授任主编,中国山西大学教授李裕民、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教授王业键、中国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副教授朱鸿林任副主编的大型国际学术杂志《中国史学》第2卷,于1992年10月在日本东京出版。本卷主题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共刊登11篇文章。论文5篇。高敏(中国郑州大学教授)《两晋兵户制考略》,探讨了晋代兵户制的渊源、发展及其演变、晋代兵士的分休制度、晋代军屯制度的改革和兵户家属随营居住制  相似文献   

7.
宋太宗于雍熙三年(986年)大举伐辽.最近,李一氓同志在《读〈辽史〉》一文中(《文艺研究》1981年第4期),认为是“宋五路攻辽”;常征在其《杨家将史事考》中,也认为宋军兵分五路,北攻辽朝.雍熙北伐究竟兵分几路?常征说,除了山西、河北三路宋军攻辽外,还有高琼“曾率水军浮海北攻平州,并占领今滦河下游及秦皇岛地区,为北伐中宋军重要的一路.史传疏漏其事,而观于《辽史》,其军事行动曾严重危胁契丹,故肖太后曾派重兵御之也.”考《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四年三月十四日,“诏林牙勤德以兵守平州之海岸以备守”;又《耶律化哥  相似文献   

8.
父子连名制是民族学研究中一种常见现象,为治原始社会史学者所熟知。然而这种连名制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抑或有其历史发展轨迹可寻,据笔者所知,鲜有人论及。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海内方家。林耀华先生在其主编的《原始社会史》一书中,列举了我国西南的彝语支各族和佤族的父子连名制,最后结论说:“总之,父子连名制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通过一代代口耳相传,明确了世系,巩固了父系继承,因而在氏族制已经解体的地方,仍得以流行于上述民  相似文献   

9.
一、“体兼众制、文备多方”说的提出萧子显通常是以其《南齐书·文学传·论》见称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而他在《自序》一文中提及的“体兼众制、文备多方”之说所蕴含的文体论思想及其地位,则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应该指出的是,“体兼众制、文备多方”之说是由赋体创作所引发出的一个实践性的问题。萧子显《自序》云: 少来所为诗赋,则《鸿序》一作,体兼众制,文备多方,颇为好事所传,故虚声易远。(《梁书》卷三十五《萧子显传》例) 据《梁书》本传记载,萧子显“尝著《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可谓得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结合上文“颇为好事所传,故虚声易远”之自述,更可见《鸿序》是萧子显在生前就颇有影响的一篇赋体作品。尽管这篇作品早已亡佚,我们无法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逻辑史的科学研究,是从胡适的《先秦名学史》和郭湛波的《先秦辩学史》开始的.但胡适的原著为英文,逮至1983年才有中译本与读者见面.郭湛波的著作也仅限于名、墨、荀部分资料的梳理.解放后,直至前几年关于先秦逻辑的断代史也仅有两部问世.新近出版的由孙中原同志所著的《中国逻辑史》(先秦),无疑地仍是这个领域研究中的新收获,新成果.由此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几个特点或优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汉文帝时《孟子》立传记博士之事,《史》、《汉》无明文,前人争论颇多。汉初之博士制度沿袭秦制,广立诸子而不限于五经,故《孟子》以诸子书而得立博士当在情理之中,且《孟子》尊立博士亦有汉代相关著述及记载作为佐证。《孟子》传记博士之罢黜,史籍无载,当在董仲舒对策,提出罢黜百家之后。《孟子》“传记博士”之名未必是文帝时的称号,可能是后人追称。《孟子》被称为传在西汉文献中难以见到,基本只见于东汉乃至魏晋六朝时期的著作。较之西汉,东汉《孟子》的学术地位和受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孔孟并称已成为一些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张亚军 《中州学刊》2012,(5):184-186
正史《文苑传》这一体例创始于范晔《后汉书》,《梁书》、《陈书》中均设有《文学传》,其中《梁书.文学传》纳入传主二十四位,《陈书.文学传》纳入传主十四位。较之前史而言,梁陈二史对梁、陈文人的记载更广泛、更集中,例如《文学传》中史传人物数量明显增多,史传人物的选择标准发生了变化,史传人物文集的辑录情况等等。史臣着重记述传主的文学活动,注重时人品誉,并最终确立了前序后论的史学体例。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梁陈二史不仅存留了丰富的文学史料,而且,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3.
广东现代史》是地方历史之一,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对其教学教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紧密联系《中国现代史》进行讲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二、注意讲授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力求对重大的历史问题讲深讲透;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广东现代史》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四、课堂教学与参观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广东现代史》的兴趣;五、寓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于《广东现代史》教学中,以史育人  相似文献   

14.
(一)《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尚书·多士》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从《周礼·春官》和《礼记·玉藻》中可以看出,西周的记史和史官制度,比之殷商更趋完备.《春秋公羊传注疏》引闵固曰:"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可见,西周以至春秋时期,周王室及各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史书.《墨子·明鬼》谓西周晚期周、齐、宋、燕皆有《春秋》.《孟子·离娄下》说:"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就是说,按年代顺序记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事迹的《乘》与《祷杌》,其性质与体裁同于鲁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史籍,《史记·十二诸  相似文献   

15.
蒙古和宁的《西藏赋》、吉林英和的《卜魁城赋》、大兴徐松的《新疆赋》等《三边赋》,既是赋作精品,也向来被视为史地著作.本文就《西藏赋》的史料价值,从藏族源流史、藏传佛教史、清朝前期治理西藏史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对今天研究清代中叶及以前的西藏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邱靖嘉 《文史哲》2022,(2):45-59+166
《金史》记载完颜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建国称帝,国号大金,建元收国,长期以来一直被奉为信史。刘浦江先生撰作《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一文,首次对《金史》的开国史叙述提出深切质疑,引发学界争议。在刘文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宋元文献及石刻材料有关金朝建国记载的仔细考辨,能够大体复原出金初历史的真实面貌。阿骨打当于辽天庆七年(1117)采纳谋士杨朴的劝进意见,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建元天辅,《金史》所记开国史乃是出于金修《太祖实录》时的改写与重塑,并不可信;至于刘文提到的吕颐浩所谓“女真于宣和四年(1122)方建国号大金”之说也不准确,它所反映的史实可能是金朝从“大女真·金国”的双国号制向“大金”单一国号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耿世民 《西域研究》2004,(3):116-118
早在 1 8世纪 3 0年代法国学者就对回鹘历史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他们是 :古比 (R .P .Goubil)于 1 73 9年出版了与回鹘史有关的《成吉思汗及蒙古诸王朝史》。② 接着杰古英格斯 (Deguinges)发表了《匈奴和突厥起源考》和四大卷的《匈奴、突厥、蒙古通史》。③ 2 0年后维斯德卢 (  相似文献   

18.
不能据《春秋》中的"仍旧"之文来否定孔子在《春秋》叙事笔法上的贡献,与《竹书纪年》比照,就会发现孔子"以义而制异文"的叙事特点。周朝礼乐教化所促成的取法于《诗》而"微言"的风气,至春秋末未减,故孔子修订《春秋》有取于《诗》。史与诗、戏曲"为体则异",但中国古代叙事诗和戏曲也有使用《春秋》叙事笔法者。虽然中国古代叙事源起于史官,但《春秋》叙事实出于对安身立命之儒家伦理的维护,儒家伦理在中国古代没有淡出,《春秋》叙事自然也不会从诸叙事文体中淡出。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史领域里,立宪运动史可说是研究最为薄弱的课题.近几年来虽然情况有所改变,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一些旧观点的影响还仍然存在,一些新观点的论证还有待充实.而在史料的运用上,也有许多想当然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侯宜杰先生的新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以下简称《立宪运动史》),第一次全面、系统而又详细地揭示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全过程,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并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迥异于传统的新观点,从而将这个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上;同时,又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启发性的新课题.这对于立宪运动史乃至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标志着立宪运动史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立宪运动史》一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其客观.冷静而又鲜明的创造性的新观点、新见解的提出.  相似文献   

20.
1840年后,《天津条约》设汉口等10处为通商口岸,期间经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本文力图通过对李鸿章《营口炮台营制折》及《营口改练马步队章程》的分析,探究营口海防马步练军的职能与作用,以丰富我国近代军制史和营口地方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