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以前最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的唯物主义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机械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临界点。马克思正是从费尔巴哈的哲学中吸取了“基本内核”,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时空观就是其“基本内核”的一部分。他对时空的论述是很有特色的,这不仅表现在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将旧唯物主义改造为革命理论的哲学成果,也是马克思扬弃旧哲学的最终哲学样态。在唯物主义历史化的过程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辨识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中自然科学的直观和最高的直观构成的二重性的直观的逻辑优先性,全面批判了费尔巴哈感性直观与实践主体之间的矛盾。通过揭示感性对象与感性活动的真实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不仅深刻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论停留于抽象的人的概念,更是以高级的哲学直观超越了直观范畴,从而建构起生产逻辑有机介入的实践范畴,使得直观本身在历史化了的唯物主义中获得异质性重生。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由于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内核”(即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在创立根本不同于以前一切哲学体系的哲学变革进程中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他们还多次明确承认在早期曾受到过费尔巴哈的影响。但是,以往人们总认为,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及其教学中往往给学生以简单的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从费尔巴哈哲学反观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费尔巴哈哲学反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王金福我们从前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认识深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式理解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对立的,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或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在普遍意义上被理解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理论并没有进行考察,更没有研究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关联。理论研究表明,马克思在早年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三部理论著作创作,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与超越,形成了实践哲学这一科学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回答“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何种意义上属于旧唯物主义”的问题 ,不仅对于恢复费尔巴哈哲学的本来面目具有一般哲学史研究的意义 ,而且对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推翻了一个传统的认识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因其是形而上学的而归属于旧唯物主义。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是辩证的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不在其“形而上学性”而在于其“直观性”。因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深刻本质 ,不是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而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 ,而是在于克服其直观性 ,创立从实践出发的实践唯物主义 ,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感性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出发点,基于人和自然的两大主题,费尔巴哈创造了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中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超越,找到了感性的活动这把钥匙,终于实现了哲学的革命.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只有通达马克思感性活动的存在论的在场,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新的世界观第一,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的缺点,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此后,又把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并在这个应用的过程中具体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各对范畴.第二,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人的本质,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它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消极直观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把历史唯物主义放在首位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理论领域的突出问题,也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但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都表明,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情况下,两者都不可能是彻底的,更不可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底,科学地说明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了科学的社会实践观,把它做为新哲学最根本的观点,从而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而又能够吸取其“合理内核”,于是便远远超出于费尔  相似文献   

11.
我国哲学界的多数学者都承认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前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哲学上最主要的贡献是较深入地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和传统宗教神学,创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宗教观、伦理观等作评价时,则多有偏颇,对其哲学中合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也是马克思主义以前最后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他继承和发挥了十八世纪法国战斗唯物主义传统,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他坚持唯物论反映论原则,有力地揭露和批驳了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先验论哲学,在宗教和黑格尔哲学长期笼罩的德国,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马克思和恩格斯正确评价了费尔巴哈的历史功绩,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的哲学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是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转化的中介环节。费尔巴哈为马克思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转换提供了一个唯物主义人本学的立场和方法,即从自然的、感性的、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出发。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没有真正领会实践的真正含意。以至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雏方式有着巨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在自然观问题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哲学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差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体现在:人化自然对感性自然的超越;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对自然之于人的优先地位的超越;实践自然观对感性自然观的超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分歧,源自于两者对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费尔巴哈将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感性直观的对象,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则将其理解为感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是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转化的中介环节。费尔巴哈给马克思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转换首先提供了一个唯物主义人本学的立场和方法,即从自然的、感性的、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出发。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没有真正领会实践的真正含意。以至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有着很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方式有着巨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自普列汉诺夫之后的流行者认为,费尔巴哈仅仅在自然观上对马克思有影响.列宁曾说,马克思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笔记》386—387页)列宁的论断为我们研究费尔巴哈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科学和哲学、科学和唯物主义关系等方面,论述了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和认识论上由自发到自觉的历史性转变,并指出这种转变对干实现哲学与自然科学联盟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古典哲学中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起着“‘划时代的’世界历史作用”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理论时,批判地吸取了他的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因此,科学地研究和正确地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对于总结和吸取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些哲学家对人的本质观和社会历史观作过一些有益的理论探讨,包括人文主义者、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尤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观和社会历史观的思想中,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萌芽",这些"唯物主义萌芽"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直接理论来源.本文试图就他们在人的本质观和社会历史观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作一客观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从黑格尔出发,经过费尔巴哈走向新的世界观的。费尔巴哈是旧唯物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杰出代表,也是青年黑格尔派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构成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共同思想前提,只有彻底批判和扬弃了费尔巴哈,才能最终清算黑格尔派,因此,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在新唯物主义的创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超出费尔巴哈过渡到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的重要标志。但是,在这两部著作中,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还带有浓重的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