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讲政治高度看待分配不公问题“限高保低”是今年工资工作重点劳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其炎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劳动计划与工资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劳动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当前出现的分配不公问题,把缓解分配不公作为企业工资工作的一项突出任务抓紧抓好。李其炎强...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我国普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 ,有使社会向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方向退化的趋势。针对“分配不公”产生的原因 ,必须从政治理念、制度重建、政策调整、文化重建等多方面入手 ,解决“分配不公”问题 ,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1978年到2013年,我国城镇化高速度发展的同时也衍生了需求膨胀、分配不公、地方治理失效等诸多社会问题,而新型城镇化中地方政府治理更面临着治理理念落后、治理主体单一、治理能力和治理工具有限等诸多发展滞后的问题.分析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这一政府治理转型的典型案例,可以总结城镇化发展中的成功和约束因素,并获得新型城镇化中地方治理转型的诸多启示:治理理念要由从“物本”转向“人本”;要厘清不同层级政府的财权事权,保障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治理工具和社会整合方式需要创新,治理主体更需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公平分配是人们对社会财富(包括收入和社会资源)、社会机会分配是否合理适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分配的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一种价值目标,然而现实中分配不公问题仍是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文章在分析现阶段分配不公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分配不公问题的对策,包括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在初次分配领域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再分配领域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制度;积极探索第三次分配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格局等.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影响改革进程、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十六大报告将收入分配改革列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八项任务之一。如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实行“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分配体制,使职工工资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提高;进一步抑制和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并且在政府调整地区经济关系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如何适当控制和缩小地区、行业之间、企业和职工个人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仍然是我国职工工资分配宏观指导与调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又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个社会部门可以被区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门为政府组织,这是纯粹的公共部门;第二部门为工商企业,这是非公共部门;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的一些部门,其情形非常复杂,一般统称为第三部门,不同类型的部门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第三部门的基本特征看,它与第一部门具有更多的共同点,因此可以把第三部门看成是“准”公共部门。从广义上讲,公共部门应包括“纯粹的”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两个部分,公共管理学不仅要研究政府组织及其管理问题,而且要研究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从目前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现状来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仅仅是政府组织自身的管理及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因此,公共管理学与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学既存在着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着重推进城市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要在转变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打破“一大三铁”(即“大锅饭”、“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体制方面迈出决定性的步伐。而打破“一大三铁”的关键之一在于解决整个社会的分配不公。近几年来,我国严重存在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已成为人们深为不满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事关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整顿收入分配不公迫在眉睫.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综合运用三个条件:一是中央财政收入能够解决大量的民生问题,有了共享的财富基础;二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强烈意愿和社会共识,可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势能;三是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要像抓节能减排那样通过可量化的方式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抓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战略期”要综合推进五大改革.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越来越富裕的同时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在阶层、行业、职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都存在这种情况。贫富差距过大容易激发社会矛盾,不利社会稳定,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长期贫富差距过大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解决分配不公着手,要从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着手,需要执政党、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下一个30年,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改革.这种"五环式"的改革,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就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无论是与前一个30年相比,还是与1919年以来中国现代史的前三个30年相比,都将是一场更深刻、更伟大的变革.第一,改革的实质在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应从横向、纵向和内核三个层面准确把握"人"的含义;抛弃"人本工具论",树立"人本实质论";由"不完全的、基础性人本"向"全面的、高端性人本"渐进式提升.第二,把握"双线均衡": 即寻求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正之间的最佳均衡点.主要包括推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改革,缓解社会财富"三个倾斜"(向政府、垄断企业和非劳动者倾斜)问题;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解决资源类产品价格和税收不合理产生的分配不公问题;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联手,运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机制,缓解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第三,促进"三个解放互动":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以及促进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并使三者互动.第四,在"上"、"下"、"内"、"外"四个方面推进经济领域体制创新."上"创政府经济管理新体制;"下"创微观基础和市场体系的新格局;"内"创民生性和可持续发展体制;"外"创适应和应对全球化体制.第五,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的"五环"改革.要准确把握"五环改革"每个环的"中心";抓住"五环改革"之间的"交扣"性,使之一体化;增强"五环改革"的动力,注意防止"权贵"和"民粹"两种现象,特别是"权贵"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下一个30年,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改革。这种“五环式”的改革,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就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无论是与前一个30年相比,还是与1919年以来中国现代史的前三个30年相比,都将是一场更深刻、更伟大的变革。第一,改革的实质在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应从横向、纵向和内核三个层面准确把握“人”的含义;抛弃“人本工具论”,树立“人本实质论”;由“不完全的、基础性人本”向“全面的、高端性人本”渐进式提升。第二,把握“双线均衡”: 即寻求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正之间的最佳均衡点。主要包括推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改革,缓解社会财富“三个倾斜”(向政府、垄断企业和非劳动者倾斜)问题;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解决资源类产品价格和税收不合理产生的分配不公问题;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联手,运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机制,缓解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第三,促进“三个解放互动”: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以及促进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并使三者互动。第四,在“上”、“下”、“内”、“外”四个方面推进经济领域体制创新。“上”创政府经济管理新体制;“下”创微观基础和市场体系的新格局;“内”创民生性和可持续发展体制;“外”创适应和应对全球化体制。第五,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的“五环”改革。要准确把握“五环改革”每个环的“中心”;抓住“五环改革”之间的“交扣”性,使之一体化;增强“五环改革”的动力,注意防止“权贵”和“民粹”两种现象,特别是“权贵”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配不公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在做好第一二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调整和公众社会责任心来启动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对缓解我国贫富差距有着巨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谈到关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防止和纠正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时指出:以平均主义分配和收入过分悬殊为特征的社会分配不公,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劳动群众的强烈不满,挫伤了广大职工、干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这一问题在国营商业企业内部也同样存在。究竟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国营商业企业的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通货紧缩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一种常态现象 ,必然对经济、社会产生多方面影响。其效应表现为 :通过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以及对现存市场供求关系的破坏 ,对生产产生促退效应 ,导致失业率上升 ;总体上降低居民的消费能力 ;造成分配不公 ,导致社会财富由债务人向债权人、由国家向公众、由企业向消费者、由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的转移。针对通货紧缩的负效应 ,政府要采取措施 ,抑制分配不公 ,适当地向收入较低的普通百姓倾斜 ;企业要抓住机遇 ,尽快清理库存 ,同时狠抓技术创新、质量提高和内部管理 ,为新一轮发展作准备 ;居民要调整“买涨不买落”的传统心态 ,树立消费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内基层管理创新的典型模式分析,提出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中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路径:即第一阶段从“强政府弱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状态转变;第二阶段从“小政府大社会”向“强政府强社会”的转变;第三阶段从“强政府强社会”向“好政府好社会”转变,经过这三个阶段发展,可以达到政府和社会的理想状态,为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收入悬殊并不等于社会分配不公。在现行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辛勤劳动,是可以获得高收入的。这种高收入形成的收入悬殊不能视为分配不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政策是正确无疑的。当然,违法收入会导致社会分配不公,但这不是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本身所造成的。 平均主义依然是最大的分配不公。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一九八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要着重完善和发展已经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同时配合治理整顿,进行新的改革探索。重点是继续完善和发展工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积极探索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的措施和办法,培育有秩序的市场,缓解分配不公的矛盾。”①在当前国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中期以后 ,一个又一个的西方国家组成了以社会民主党为首的左翼政府 ,并声称走“第三条道路” ,从而形成了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第三条道路”是社会民主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理论和政策调整。要认识这一思潮 ,必须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情况、新发展 ;要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也必须结合这一思潮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第51条第一款第2项规定:“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该规定是以“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为主要条件的。由于刑事诉讼法没有“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衡量尺度的任何规定,刑法也无明文规定可供适用,因而确定“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衡量尺度的法律依据是我们适用该规定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同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衡量尺度的具体事实要素是我们适用该规定时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作一探讨。一、“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衡量尺度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这种理想的状态是要通过自觉的构建才能实现的.其中,政府职能的发挥举足轻重.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至少肩负着四项重大职责:社会成员生活普遍富裕;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社会安全稳定.当前,政府尤其要着力解决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的突出问题,即可持续发展、分配不公、"三农"、充分就业、深化改革等五大问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离不开科学理念指导.指导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主要是由以和为贵的哲学理念、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及以统筹为重的战略理念组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