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认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将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中心视界。其根据主要是:一、交往实践观成为当代哲学主导范式,是全球化趋势的内在逻辑;二、随着世界哲学主导性思维方式由“主体—客体”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三极关系结构的转换,唯有交往实践观才能科学解答主体际难题;三、交往实践观融会中国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2.
以任平教授的三部著作为标志 ,当代中国交往哲学研究 ,已经走过三个阶段。第一 ,2 0世纪 80年代至 90年代初 ,为提出、建构阶段 ,代表作是《广义认识论原理》(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这部著作的特点是 ,从认识论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进行反思 ,它开创了中国马克思哲学交往实践研究方向。第二 ,90年代后期 ,为哲学、文化对话阶段 ,代表作是《交往实践与主体际》(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这部著作的特点是 ,它实现了交往实践观与当代西方哲学及中国哲学的全面对话 ,意义在于提出、建构了“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第三 ,《当代…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对话范式"一跃成为一种全新的哲学范式。如果说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等主张只是揭开了当代西方哲学对话范式这首交响乐曲之序幕的话,那么马丁·布伯的"对话主义"、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话伦理学"则以共同的理论旨趣把这首交响乐曲推向了高潮与极致。对话范式不仅是诸多人文学科走出自身困境的不二法门,同时也是中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重构的新的基本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与时代进行"问题式"对话,与不同哲学形态进行"交往式"对话,与解释者进行"解释学"对话,才能使自身勃发生机与走向当代。  相似文献   

4.
新全球化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挑战和应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新全球化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深层次上构成挑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在新地平线上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展示自己当代性,因而必然导致创新、与时俱进。本文基于“时代反思”的基本路径,考察了新全球化时代的特征及问题谱系,认为理论创新的主题、视界与范式应以“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宗旨,从而成为“充分适应”这一时代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的缺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生产”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表明中国学界的“问题式”还处于传统哲学思辨的轨道上,没有真正地走向社会历史实践。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道主义大讨论,还是近来的现代性问题意识,都提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要求。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也需要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其提供一个历史与逻辑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刘怀玉(河南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近代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个体性主体哲学,走向现代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交互性主体哲学,这是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总体趋向之一。换言之,如果说近代哲学的重心是在绞尽脑汁地解释,主体是怎样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了厘清毛泽东实践观与现代西方哲学实践观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必须从一般意义上明确毛泽东实践观的性质和基本观点。所谓毛泽东实践观主要是指毛泽东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实践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诸种思想认识。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最高概括,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论思想。毛泽东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中国化”,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毛泽东实践观既吸收了作为西方文化传统发展高峰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精华,又吸取…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哲学文化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将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到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作出深刻反思。在这种反思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的斗争与融合将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沟通与对话是 学术 界颇为关注、并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然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诞生后一百多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分成了东西两支,一支在苏联东欧 地区 尤其是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东方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显 然与西方文化有所脱离,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走向了对峙。因此,在今日,倡言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对于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编者认为,沟通与对话存在于三个层面: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与中国的现代 西方哲学研究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发表这组文章就是想引导这方面的讨论,探讨沟通与对话 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合适路径,供学界同仁思量。  相似文献   

10.
现状与限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沟通与对话是 学术 界颇为关注、并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然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诞生后一百多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分成了东西两支,一支在苏联东欧 地区 尤其是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东方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显 然与西方文化有所脱离,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走向了对峙。因此,在今日,倡言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对于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编者认为,沟通与对话存在于三个层面: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与中国的现代 西方哲学研究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发表这组文章就是想引导这方面的讨论,探讨沟通与对话 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合适路径,供学界同仁思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沟通与对话是 学术 界颇为关注、并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然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诞生后一百多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分成了东西两支,一支在苏联东欧 地区 尤其是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东方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显 然与西方文化有所脱离,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走向了对峙。因此,在今日,倡言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对于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编者认为,沟通与对话存在于三个层面: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与中国的现代 西方哲学研究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发表这组文章就是想引导这方面的讨论,探讨沟通与对话 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合适路径,供学界同仁思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沟通与对话是 学术 界颇为关注、并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然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诞生后一百多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分成了东西两支,一支在苏联东欧 地区 尤其是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东方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显 然与西方文化有所脱离,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走向了对峙。因此,在今日,倡言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对于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编者认为,沟通与对话存在于三个层面: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与中国的现代 西方哲学研究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发表这组文章就是想引导这方面的讨论,探讨沟通与对话 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合适路径,供学界同仁思量。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当代哲学发展主要趋势论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及各种流派和思潮的不同层次的共性来探讨其主要趋势。认为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挑战 ,陷入了新的困境和危机 ,但又以不同方式寻找解脱的道路而进一步转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文章总结概括了几种主要趋势 :首先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大都从反形而上学转向重建形而上学 ,都企图既能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独断性等弊病、又能避免因拒斥和否定形而上学而走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 ;其次 ,向现代哲学的转向从一方面说就是使哲学研究从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 ,两大思潮各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了这种倾向 ;再次 ,是各种不同思潮和流派在上述倾向的推动下越来越打破原有界限而走向相互沟通和对话 ,甚至包括了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人类的新全球化时代.交往实践是这一时代的本质所在.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把握全球化时代特质的主范式.新旧全球化时代的转换,必将导致植根于其中的政治范式的重大变革,即由现代政治学经由后现代政治学向交往实践共同体政治学的转向.交往实践共同体政治学成为新全球化时代超越前两者政治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白钢 《兰州学刊》2001,(4):11-12,10
审视迈向新世纪的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会发现其未来发展逐渐呈现出了四大走向 ,即回到马克思走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走向 ,“类哲学”走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对话走向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世纪回眸,百年如过眼云烟。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人类实践将我们牵引到了和平和发展的轨道上,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的中心视界。作为研究发展规律、探索发展内在逻辑、解答发展之谜的发展哲学,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纵观20世纪发展哲学嬗变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客体论、发展主体论、中心一边缘论、全球交往论、可持续发展论诸个阶段。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交往实践的新成果,是人类跨世纪的新发展观。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以开放的姿态,将发展问题作为自己的中心视界,构建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引导人类…  相似文献   

17.
杨学功 《河北学刊》2005,25(4):35-42
近两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随着"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之说的兴盛,马克思文本研究格外引人注目.目前讨论的重点是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论问题,特别围绕有学者提出的"以文本为本位"研究纲领,展开了富有意义的学术争鸣;与此同时,马克思文本研究开始向某些实质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除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外,学者们从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而把这种研究的目标锁定于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对话范式的兴起,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使哲学对话走向"内在视城",对构建适应时代生活需要的当代中国新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哲学对话的重要性,在当前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共识。在当前的中国语境之下,如何加强不同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问题的厘清必须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何以可能谈起,从何以能对话(前提根据)、为什么对话(目的意义)到以什么对话(话题内容)的分析进路,不仅是对话问题的展开逻辑,而且内在地蕴含着对如何来对话即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的现实路径这一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西哲学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中国哲学必须面对的现实 ,也是今后发展必须依赖的基础。伴随强势文明的向外输出 ,2 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在中国所形成的超级话语霸权对中国哲学来说几近于一次清洗 ,但这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必然组成部分 ,未必是一件坏事 ,甚至还构成中国哲学再生的必须条件。西方哲学的理性分析气质、批判创新精神、宗教坚执态度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都应该成为重构未来中国哲学的可用资源。后现代主义的诞生为中西哲学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对话创造了理论契机。全球化时代的哲学对话是一个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当哲学比较与互动走出认识论而进入存在论的时候 ,中西哲学之间的对话才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比较与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各种形式的哲学观点展开直接的对话交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境遇和路径选择。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出发,着眼于世界历史变革和未来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思维为工具,分析比较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产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致思特点和理论旨趣,大胆地吸收借鉴其中所蕴藏的合理因素和思想营养,必将丰富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