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埃及文明的演进:问题与论证李晓东(编译)引言《史前世界杂志》1991年第五卷第三期上刊登了华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罗伯特丁·温克的一篇关于早期埃及文明演进研究的总结性论文,作者高屋建级瓴地评价了当代各种史学理论在公元前四千到两千年间的埃及文化演进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中国农村政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办的“政策于预与农村转型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9月10日至1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三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国外学者包括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阿图罗·埃斯柯瓦尔教授(Arturo Escobar),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布赖恩·罗伯茨教授(Bryan Rees Roberts),美国萨拉劳伦斯学院的乔舒亚·马尔达温教授(Joshua S.S.Muldavin),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25日,由北航法学院主办、外层空间法研究所承办的"国际空间站政策与法律问题研讨会"在北航法学院会议室举行,来自北航和美国密西西比大学、香港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法学会、《中国航天报》等单位的共20余位代表与会。研讨会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由孙新强教授主持,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国家遥感、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主任约娜·加布里诺维奇(Joanne Irene Gabrynowicz)教授做了题为"国际空间站政府间协议"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陈启新教授著《中国民俗学通论》陈启新教授的新作———《中国民俗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今年上半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原在中山大学历史系任教,1981年经批准中山大学复办了人类学系,随之调至人类学系任《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工作,并开展了有...  相似文献   

5.
洛厄尔·迪特默(Lowell Dittmer),中文名为“罗德明”,国际著名政治文化理论家、比较政治研究和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美国犹它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硕士、哲学博士。曾任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助理教授,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mia,Berkeley)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亚洲观察》杂志(Asian Survey)主编。兼任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研究与文化沟通——访费孝通等五位东亚人类学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5年6月21日至7月12日,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举办了“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举办这样规模和规格的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中国大陆还是首次,它在我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北大社会学系研究生王俊敏就“人类学研究与文化沟通”这一主题,采访了莅临研讨班授课的东亚五位著名人类学家,他们是:费孝通博士,北京大学教授,本刊顾问中根千枝博士,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际民族学与人类学联合会名誉会员李亦园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乔健博士,原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现为台湾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创系系主任及讲座金光亿博士,韩国文化人类学会副会长,韩国国立汉城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教授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11日至15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武汉大学文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武汉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等海内外近80所高校200余位学者与会,大会收到会议论文共计170余篇。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日本神奈川大学校长辅佐(助理)铃木阳一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霖教授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新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8.
索端智.男.藏族,1966年7月生,青海省平安县人。1985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民族学系学习.1989年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后一直在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从事民族学、人类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3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攻读人类学专业族群与区域文化方向博士研究生.2006年6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人类学硕士学位点首席导师。  相似文献   

9.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坐落在有着百年历史的马丁堂,其学术传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创办的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人类学系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先后有傅斯年、顾颉刚、杨成志、梁钊韬、容观瓊、黄淑娉等著名学者,为人类学系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开创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重视田野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1981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并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2000年,周大鸣教授被任命为人类学系系主任。这一阶段,人类学系对内加强教师问的交流与合作,对外加强与系友和相关单位的联系,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本系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完整培养体系的教学科研机构,2002年人类学专业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本系拥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和考古学四个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招收人类学、考古学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并建有人类学博物馆、人类学实验窒(包括视觉人类学工作室、体质人类学工作室、考古学工作室)、文物年代测定实验室(筹建)等教学试验单位;建立了“中国族群研究中心”、“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与历史系合作)等多个学术研究平台,其中“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人类学系同校外学术机构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开展了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人类学系教师派出学术交流共计28次,包括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赴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赴瑞典隆德大学做访问学者等;同时接待国内外学者共计26次,并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人类学系还多次主办国际会议,如2006年人类学系主办了“田野中的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有日本爱知大学、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日本冲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 在科学研究方面,人类学系制定了“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的科研战略。积极开拓渠道寻求科研课题,例如在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科研项目的同时广泛争取横向课题。在考古学方面,与国家文物局,湖北重庆三峡文物办联系并获得研究课题,2005年9月,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签订“共建广东田野考古研究基地协议书”;在人类学方面,2004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共建“凌云县教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0.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坐落在有着百年历史的马丁堂,其学术传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创办的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人类学系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先后有傅斯年、顾颉刚、杨成志、梁钊韬、容观璃、黄淑娉等著名学者,为人类学系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开创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重视田野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1981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并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2000年,周大鸣教授被任命为人类学系系主任。这一阶段,人类学系对内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外加强与系友和相关单位的联系,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本系在国内外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7月21至23日,由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与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后现代(生态)农业与西部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2.
1999年7月7日至7月13日,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和中国文化研究所先后接待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梁在博士和美国德克斯萨AandM大学社会学系教授D·鲍思顿来访。梁在教授在校逸夫馆报告厅作题为《美国社会学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美国社会学三大研究热点(种族、移民、老年),又与人文系部分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主题座谈会,主题是“中美社会学研究交流与合作、电脑软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进行了电脑软件的演示,双方还探讨了合作研究的方向和步骤。鲍思顿教授在校外办大课堂作题为“…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中日两国学者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交流,由日本广岛大学和四川大学合办的"近代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28日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行.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日本学者有广岛大学的曾田三郎、水羽信男教授、丸田孝志准教授,琦玉大学的笹川裕史教授和下关市立大学的金子肇教授.中国学者有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王挺之、陈廷湘、杨天宏、刘世龙、李德英教授、杨兴梅副教授和徐跃、周鼎、查晓英等教师,还有外国语学院的林敏教授.  相似文献   

14.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迈克尔.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在其政治人类学专著《文化亲近性——民族国家的社会诗学》中提出了"文化亲近性"和"社会诗学"等重要概念,把民族国家的建构与普通人日常社会生活的修辞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捍卫了人类学实践的价值。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用符号学视角解读民族国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陵儿 《市民》2006,(6):11-11
2006年6月12日晚7时。著名学者周大鸣教授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多功能厅举办题为“珠江流域的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的讲座。  相似文献   

16.
中山大学和台湾中原大学于1999年5月10日至11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海峡两岸跨世纪大学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部分大学校长及有关专家学者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副校长李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小曼教授、暨南大学副校长蒋述卓教授和台湾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教授、台北科技大学校长张天津教授以及参会的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就“大学与社会发展、大学教育理念与现代化、通识教育与人的素质提高”等问题发表了专题演讲和述评。大会围绕着大学教育的功…  相似文献   

17.
“边疆学说”的演进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疆学说”的演进和影响王宇博张曙美国的学术界一向深受欧洲的影响,因此,美国被称为“出口商品而进口文化”的国家。而在1893年美国历史协会年会上,威斯康辛大学历史学教授弗·杰·特纳(FrederickJacksonTurner,1861-1932)宣...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座落在美国东海岸弗吉尼亚州风光绮丽的夏洛茨维尔城(Charlottesville)中心,是一所由美国《独立宣言》起草者、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于1819年亲自创办的历史悠久的著名学府,享有“公立常春藤”(Public Ivy)大学之美誉。笔者去年曾在该校的高级研究中心及人类学系任访问学者一年,现特将人类学系基本情况简介如下,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东方传统环境思想的现代意义"是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主持的研究课题。在1997年4月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于1998年3月22日至26日又召开了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美国、越南等国家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代表四十余人。他们中有第一次研讨会的参加者,也有不少新参加的学者及NGO的代表。会议共提交了近三十篇论文。杭州大学向这两次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有:日本文化研究所教授王宇华的(东方传统思想的现代转型》、《神道环境思想的…  相似文献   

20.
洛厄尔·迪特默(Dittmer,Lowell),中文名:罗德明。1937年出生于美国,美国犹它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硕士和哲学博士,曾任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助理教授、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亚洲观察》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及东亚政治与中美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