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走在天然宝库中———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建州四十周年记文·巴义尔未到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时,就知道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便在该州的元谋县,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250万年的“东方人”的相继发现使这里被誉为“天然原始社会博物馆”。大量的人类文化遗址吸...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林甑皮岩、浙江余姚河姆渡等一系列属于“先越文化”的考古遗址的发现,表明我国华南地区是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壮侗语族各族的共同祖先越族是最早发明农业、栽培水稻的族群之一。然而,越族最初的农业究竟出现于何时?其最初的形态如何?是怎样产生的?诸多问题尚不甚明獠。本文试结合考古材料和民族学材料,对上述问题作简单论述。一、越族原始农业的产生及其最初形态最能证明越人已具有农业经济的材料,就是人们经常引用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在此遗址发掘出的距今六千七百多年的稻谷、稻壳、稻杆和稻叶以及骨耒等农耕工具,有  相似文献   

3.
从最新考古学成就看鲜卑族的渊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学材料把鲜卑族先世的历史推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12000-10000年前,以后又经过新石器时代(8000-4000年),青铜时代(4000-2000年),到了汉代鲜卑族,并发展为隋唐的室韦、蒙古、明清的锡伯族。  相似文献   

4.
通天洞遗址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是新疆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遗址,也是目前新疆最早的洞穴遗址、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自下而上可划分出旧石器—铜石并用—青铜—早期铁器时代连续地层。经碳14测定,旧石器文化层年代为距今约45000年。在通天洞遗址中,发现了许多人类生活的遗迹以及大量石制品和动物骨骼。  相似文献   

5.
近来经常听有人说“蒙古族就是匈奴族”,或者“蒙古族是匈奴族的后裔”。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考察,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生活着两个较大的民族:匈奴与东胡,匈奴居西,东胡居东。最初匈奴与东胡是友好的邻邦,到匈奴冒顿单于时代(公元前209——公元前174),东胡王向匈奴王勒索“脱落之地”,匈奴王怒,“地,国之本也,奈何予之。”于是率众击东胡,大败之,尽占东胡之地。东胡从此便  相似文献   

6.
<正>“胡曹作衣”的衣料何来?在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时代,已有“伯余制衣”“胡曹作衣”的传说。西汉刘向《淮南子》云:“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1958年,在浙江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线、丝带和丝绸残片均为平纹组织,碳化轻微,经纬线各48根,距今约4800多年。这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前,长江流域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在祖国东北的嫩江草原上,有一个达斡尔族聚居的“艾勒”(达斡尔语:村庄),这就是黑龙江省富裕县塔哈公社库木屯大队第三生产队。这个队在十年动乱期间穷得很,1976年秋收分配时,每个劳动日才两毛钱。姑娘们都不愿意嫁到这里。像社员吴锁链和敖立柱两个小伙子快30岁了,还没有找上对象。粉碎“四人帮”之  相似文献   

8.
城址问题是吴、越文化的内涵之一,向为治越史者所关注。本文拟就浙江境内的吴、越城址,择其要者,试为考辨,敬请方家指正。越国都城史载越王勾践自吴获释以后,为雪国耻,采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图霸业。其中迁都于会稽山北,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元前490~前489年,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四达之地”的“平易之都”-今日的绍兴市区,发动民众,建造了一座小城和大城。小城就是勾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旧石器时期,还是新石器时期,考古的发掘(尽管只是属于“初级阶段”的发掘)都已经反映出西藏高原远古先民的智慧。与其他民族相比,他们毫不逊色。原始的但毕竟是人工栽培的农业作为主要的经济部门已经出现。而且时间起码是在距今四千年以前。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卡若遗址》中作了这样的介绍:“从卡若遗址出土的铲状器、锄状器,石刀、石斧等生产工具及其在石器中所占的较大的比重来看,农业无疑是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主要的农作物则为粟米。”(该书154页)当然,畜牧业和狩猎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布特哈的扎兰与阿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特哈是清代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其区域包括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族、阿荣旗、布特哈旗、鄂伦春旗(部分)和黑龙江省的讷河县、克山县、克东县、德都县和甘南县(部分)等地。“布特哈”满语意为“渔猎”,汉语译作“打牲处”,由居住在这里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从事渔猎生产、生活而得名。布特哈“与各城本无一定之界”,“牲丁所至之地,皆布特哈总管应巡之地。”其疆界亦随狩猎范围的需要而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1.
发现美洲至少已经有三次了,距今最近而且宣扬最多的是不到500年前哥伦布的那次发现。公元1004年左右,冰岛人利夫·埃里克森就曾在加拿大海岸登陆。他报告说,那是一个有着良好牧场、气候温和的地方。葡萄和谷物长势繁茂。他把这块土地称做文兰(VineLand),意为“适宜种植葡萄之地”。在那个时候,大西洋北部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得多,来自冰岛的流亡者得以在加拿大戴维斯海峡对岸的格陵兰岛建立居民点。他们的两个建有石屋、教堂和牧场的村落,在不断变冷的气候条件下一直保留到1400年。古老的北欧传奇故事表明,在这400年间那些殖民地开  相似文献   

12.
一、"断发文身"透视A、从华夏族的评估谈起在百越瑰异奇特的民风族俗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莫过于"断发文身"了.《谷梁传·哀十三年》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汉书·严助传》也说:"越,方外之地,劗发文身之民也."在中原华夏史官的笔下,"断发文身"几乎就是"蛮夷"不开化的同义语.实际上,"断发文身"的表象后面,深藏的正是古代越族独特的价值观念;而透过中原史官的评估,揭示出来的就是古代东南越族与中原华夏族两大价值体  相似文献   

13.
<正>“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个钱塘,便是杭州,古时也称临安,拥有8000年的文明史、5000年的建城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均建都于此,还拥有西湖、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乃享誉中外的古都之一。从古至今,山明水秀的杭州一直呈现出民熙物阜、钟灵毓秀的景象: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  相似文献   

14.
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被当时统治者称为“蛮夷”之地。古书上所谓狼、僮、徭、獠、俚、蛋等,多为对百越诸族的蔑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百越古族有的与中原汉族移民融合,自成体系,有的演变、发展,生存到今,形成了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三大民系,展示了特异的人文风貌。直到解放后,广东仍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即:黎、瑶、壮、苗、满、回、畲族,并有百万风格特异的“水上居民”(即古书上所谓的“蛋族”)。在汉民族中,又明显构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各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使岭南民俗更为丰富多彩,绰约多姿,具有一种神  相似文献   

15.
距贵阳约50公里的花溪区高坡苗族乡,几百年来一直沿袭着一种称为“洞葬”的习俗据当地寨老介绍,高坡86个自然村寨,几乎都有“洞葬”习俗。而这些“洞葬”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甲定村龙打岩洞葬。对于“洞族”习俗的成因,在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认为,居住在高坡一带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黄河流域,神农氏是他们的老祖宗。由于战争失败,祖先们被迫迁徙到现方大山之中,距今大约600年时,苗族首领“香骆”去  相似文献   

16.
壮族及其先民聚居地是我国目前发现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存最多的地区之一,迄今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地点有15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达1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400多处,其中在6处遗址中发现有成批的墓葬,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壮族地区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年代均为距今3至5万年(即旧石器时代晚期),而百色盆地中的右江两岸发现的打制石器的年代约距今75万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这些发现表明,早在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壮族地区已开始有人类居住,并揭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     
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北疆。蒙古族的祖先可上溯到公元七世纪的始祖孛儿帖赤那。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建立了统一、强大,稳定的蒙古民族。其族称来源于某古族的自称“mongol”,意为“永恒之火”。蒙古族以游牧...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中国的达斡尔人!”当1982年我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我自豪地向大家介绍。我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民族而感到骄傲。我们达斡尔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西北地区和新疆的塔城。有关我们民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称谓多采用“打虎尔”、“打湖里”等贬意译音。不过这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达斡尔人狩猎打渔的原始经济面貌。至于我们民族的来源,史学界有两说:一说认为是从古代契丹族大贺日部族演变而来;一说认为  相似文献   

19.
51.由我国古代史学家撰写的一,探讨了图腾崇拜、主制等问题,是我国史、学的先驱之作。 52.我国关于“坎儿井”的记载,最早出自_,那时称“_”和_都曾推广过。 53。1930年的我国台湾雾社起义,沉重地打击了_殖民统治,领导者是,他是族。 54。“京族三岛”指的是,在自治县境内。 55.1963年在举行的世界滑冰锦标赛中,族的运动员_为我国赢得了第一个速滑冠军。母系氏族、军事民。清代_月玫本刊一九八五年民族知识有奖竞赛试题(11)~~  相似文献   

20.
仫佬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共有十三万七千多人(1988年),主要分布于广西,其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九万九千多人,其余散居于宜山、柳城、都安和河池等县市中。 有关仫佬族的族源问题,学者们多以为与魏晋至唐宋时期的僚人有关。这是对的。至其族称,目前接触到的有三:一曰仫佬;二曰伶;三曰谨。这些族称是如何叫起的,含义如何?这些问题,古籍上未有阐明过,我看是这样: (一)仫佬;“仫佬”之称是他称。仫佬旧籍写作姆姥或姆佬;解放以后,经过民族识别,改称今名,仫佬。对是族称的由来和含义,古籍上无解,一九八三年版的《仫佬族简史》云:仫佬族的先祖是从湖南、山东等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