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正林 《求是学刊》2008,35(1):66-70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个重大战略,二者又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文章简要阐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历程,分析了新农村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并以日本为例.对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同时提出新农村建设主要任务,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欠账较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远远落后于城市.从新农村建设目标出发,无论是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角度看,还是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角度看,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都将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在其他领域中的作用一样,主要是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包括制度这种公共产品.政府的制度供给至少应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促进农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促进农民拥有的要素在统一的市场上流动,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要素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促进农民拥有的要素与其他要素结合以实现价值的增值以及确保市场交易的公平和公正.目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制度约束主要有三项:土地制度、市场制度和教育制度.这三项制度使农民在市场经济中成为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弱势群体,拥有的要素数量不多、质量不高、难以流动,从而难以按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并非城市的专利,而是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密切。只有深入理解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才能在借鉴国内外农村文化产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地制定属于自己的发展对策,从而真正地活化乡村资源、有交提升乡村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农村建设陷入了"形式化"困境.其根源在于缺乏政治建设的跟进.要破解新农村建设的困局,必须把政治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议题当中,着力调整与完善与农村社会相对应的基层政治体制、政府运行机制以及以农民权利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新农村建设应该包括五大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而政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还权于民,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国珍 《学术交流》2007,(6):108-110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目前,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的诸多因素中,农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是其根本原因。因此,立足于对农民投资而不是对农村空间的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对农民投资要注重各种人力资本投资类型的合理配置,要注重有利于形成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投资,要解决农民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遇到的流动性不足的制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共同作用下,作为农民传统聚居地的村庄发生了演变,有的村庄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空心村,有的村庄建设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尽管村庄劳动力要素流失是普遍现象,但目前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即从原来单纯的单向流动发展为复杂的双向流动,村庄劳动力资源的流入流出频率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发达地区的村庄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村庄的劳动力资源流动情况既存在共性的地方,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村庄经济发展状况是村庄劳动力流动的最初动因,经济性动机起决定性作用。农民自身的技能水平、社会资本积累状况、资金的获取等资本整合情况决定了劳动力的流动趋向,而无论决策的结果是进城还是回乡,目前来看生计型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8.
吕文广 《社科纵横》2006,21(8):47-4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才能够确保乡镇政府不会有吞噬建设资金的机会主义行为。财政压力引起乡镇政府管理体制变迁,解决乡镇财政利益相对独立和上级政府管制之间的矛盾,既要满足乡镇政府的财政利益,又要加强对乡镇政府的财政约束。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从财政视角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红 《社科纵横》2005,20(5):202-203
中等农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发生嬗动。甘肃省中等农职教育应为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满足学生求学就业趋向城镇化的个人需求。面对城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质量要求、学生城镇就业的个人职业要求,中等农职教育需打破传统僵化的培养模式,拓展培养方向,开辟面向城镇化建设服务的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新农村,信息化是突破口,电子政务要先行。农村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对农村开展电子政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揭示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这三种形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又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联结的纽带;“管理民主”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既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巩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成果的充分保证。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广大农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和理解,教育必须先行。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同时,要把教育科技事业与思想道德建设统筹规划,共同实施,使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技文化素质同步提高,为农民自身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只有把先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建设融合起来,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强势的发展主义正在替换乡村社会自生的运作逻辑,并相应地改变了村庄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形态。凭借土地商品化机制及各种策略性手段,宋村的权力精英逐渐异化为土地精英。经由人员的吸纳与物质的聚合,土地精英由个体化导向阶层化。土地精英阶层不仅改变了村庄内部阶层发育的常规逻辑,而且日益对村庄政治系统发挥影响,并不断增加村政治组织的分利化倾向。宋村相应的治理形式由先前的“无为之治”转变为“分条治理”。村庄结构也由于土地攫取成为依附式的稳定结构。看似稳定的背后,其实是以消解村庄共同体的长远利益为代价。从此角度看,土地精英阶层不能不察。  相似文献   

13.
以遵义市两个农村社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从经济、文化、环境、政策四个维度,引入中介变量分析新农村建设与出生人口素质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呈显著正相关.遵义农村出生人口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相适应,是影响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后发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14.
陈亚锋 《社科纵横》2007,22(8):40-41
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是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城乡差距、工农差别这一突出矛盾的基本方略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贫困地区是建设新农村的难点和重点,扶贫开发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以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契机促进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15.
刘同君  陈亚兰 《社科纵横》2011,(8):60-62,75
伴随着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社会中出现的纠纷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从农村装修纠纷的实例进行分析,透视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提高化解农村社会新型矛盾纠纷的办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社区与传统农村社区最大的不同在于成员性质的差异及共同体性质的变化。传统村落社区是家元共同体,生活于其中的农民是同质化的农业劳动者;旧城改造、拆迁以及农民工流动而形成的位于城市郊区的乡村转型社区是族阈共同体,生活于其中的成员是异质化的各行各业劳动者;正在建设中的新农村社区是合作共同体,生活于其中的居民是具有合作精神的新型农民。因此,新农村社区建设应该围绕培育新型农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及建设合作型社区文化等方面展开,其中培育新型农民是关键,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生动体现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农村文化的发展具有新的动向: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冲突;文化需求呈多样化发展态势;科技推动了新的文化形式产生。现有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能满足新农村文化建设需求。建议抓好特色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位居各项战略任务之首。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城乡关系上国家战略目标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不是"敌进我退"的关系,而是共生与和谐的关系。城市能力强劲、功能健全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社区建设切实加强城市社会发展,改善城市发展质量,使城市在城乡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应当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9.
20.
刘志红  王胜 《社会工作》2009,(16):23-25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在新农村建设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的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改革途径,以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师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