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资问题是国民经济运动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既关系到国民财富的分配问题,又关系到国民财富的消费问题。对工资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会影响到国民财富增长的快慢,关系到社会的兴衰与政治局面的稳定与否。因此,对工资问题的处理要做到积极、慎重和稳妥。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执行的工资制度在经济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为贯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知识分子收入偏低的现象。在旧的经济体制之下,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承认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差别,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虽然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人同其他劳动者一样,收入的绝对水平有了相当的增长,但是,与大多数体力劳动者或其他阶层的人士相比,知识分子收入的相对水平下降了,出现了大多数脑力劳动者的收入低于普通体力劳动者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发展及技术的应用程度,从实质上来说是一个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各自作用程度的问题。科学发展水平较高,技术在工艺(经济)中应用的范围较广,所占比重较大,也就意味着复杂劳动在社会生产中具有主导的地位,社会财富也主要地表現为复杂劳动的产物。反之,则说明简单劳动在社会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具有主导的地位,社会财富也就主要地表现为简单劳动的产物。虽然这种比重,地位、作用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却是相对稳定的,以至表现为不断的重复过程。在这种不断的重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人们对“不同劳动”的评价标准,亦即形成其“习惯”。因此,在科学发展较落后,技术在工艺(经济)上的应用范围较  相似文献   

4.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是社会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在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脑力劳动者的收入在总体上低于体力劳动者的现象,即脑体收入“倒挂”现象,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热点”。这里,笔者就脑体“倒挂”及其解决出路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脑体收入倒挂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变这样难以为继的分配格局,也已经成为众口一致的呼声。我们面临的难以推卸的责任是,冷静分析脑体收入倒挂程度,认真诊断脑体收入倒挂原因,审慎选择治本方略。  相似文献   

6.
一、创造了世界"奇迹"所谓脑体收入"剪刀差",是指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含工资和奖金)低于其劳动力价值,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又高于其劳动力价值,形成脑体劳动者之间的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超过脑力劳动者产生倒挂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不是我国自古到今的普遍现象.而是在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和政策之后出现的新现象.据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均年收入为200两白银,是体力劳动者的13倍.本世纪20~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均月收入为250元,是体力劳动者的16倍,从解放初期到70年代末,我国脑体收入基本持平.而自1977年工资解冻和后来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分配不均是对分配结果是否均等的事实判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适度的分配不均既是必然的, 更是必要的。分配不均不足虑, 分配的均等不可求。分配不公是对分配问题是否合理的价值判断。分配不公包括分配机会不公、分配规则不公和分配结果不公。分配不公令人忧, 分配的公平不可不求。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在改革进程中也伴随着一些消极因素,其中收入差距较大是全社会反应最突出的问题.本文认为,理论界及媒体不应过度渲染收入差距问题,而应该对与我国收入分配相关的问题进行"冷思考",进行理性分析,通过一系列与收入分配有关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实现贫富同舟共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1958年、1970年、1978年出现了三次投资规模大幅度膨胀.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周期有越来越短的趋势.1978年投资规模严重膨胀后,国家及时进行了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但1982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接近30%,1983年降到10%左右,1984年又增加到25.6%(已扣除不可比因素),1985年又比上年增长5.5%,1986年投资规模继续膨胀.不少同志从经济角度对造成投资膨胀的供给原因(如银行贷款规模扩大、预算外资金来源增加等)和需求原因(如消费结构的变化、非生产投资需求的迅速增长、企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温州创造了独特的经济发展之路,并表现出全国首屈一指的强烈的功利观和市场意识?很多专家学者已从经济角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这里,笔者就非经济因素的宗教、思想文化传统和政治角度加以定位,粗述一些浅显之辞,以求教于大方。一、宗教对世俗的影响可谓潜移默化,不经意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缭绕在人们的心间。对温州地区的影响较大的首论天台宗,这是隋唐之际我国创立最早的佛教宗派,代表人物为慧思、智、湛然三人,开创人为智。天台宗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最可靠、最根本的实体,事物的存在完…  相似文献   

11.
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两个提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个提高"是我党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和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两个提高"的提出,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两个提高"贵在落实。  相似文献   

12.
对“白条”问题的深层思考周良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农村经济也应尽快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渡。但农村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运行过渡时期,因“白条”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各种矛盾的急剧暴露。对此,必...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在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三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国民收入三次分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收入分配由过去的平均主义开始转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公平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缓解突出的社会问题,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国民收入分配系统十分复杂,以往在二次分配中才强调公平的思想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初次分配中劳动所得比重低是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很难通过再分配纠正过来,同时我国的伦理分配长期没有得到关注和加强,也成了收入分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收入分配,这一牵涉到每个社会成员切身经济利益、因而最容易触动人们的神经中枢的敏感性问题,始终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其消极效应已构成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尽快走出这一误区,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三角债”的形成与蔓延,已经严重地困扰着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国务院决定把解决“三角债”问题作为搞活大中型企业的一个突破口,这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刻不容缓的。本文着重从法律的角度,对“三角债”问题作一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普法”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1986年“一&#183;五”“普法”到现在正在实施的“四&#183;五”普法历时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增强,法律素质得到了提高。但在“普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中型企业难以搞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除了历史的因素和企业内部的原因外,是否为搞活企业真正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何目前仍存在着这些问题?应当采取何种主要对策。本文拟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关键阶段作出的关键决定。社会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其中消除不和谐因素,是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刘永莉 《齐鲁学刊》2003,(3):128-130
老舍创作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思考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现代性的国民人格建设理想 ;二是对敷衍、自甘堕落等国民“劣根性”作了揭露和批判 ;三是揭示了传统国民性“家国一致”的理想人格的悲剧内涵。老舍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不仅在于批判国民性 ,而且在于建设国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