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阳在汉代具有重要的交通地理地位。以南阳为一端,联系关中平原和江汉平原的武关道,春秋战国以来已经成为秦楚之间的交通要道。汉代许多历史事件,因南阳交通系统的作用而发生。南阳和以南阳为枢纽的交通结构,曾经表现出特殊的历史意义。考察汉代交通史和汉代区域文化史,不能不重视南阳的交通地理形势。东汉以来,南阳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交通作用也有所增强。随着南下移民浪潮的兴起,南阳作为四通的枢纽,联系南北的交通重心的地位愈益突出。诸葛亮择定南阳作为居所,以眼观天下,分析形势,等待时机,显然注意到南阳集中、交汇四方信息的优势,体现出不同凡响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2.
河南南阳汉画与汉代谶纬迷信思想王玉金,李建河南省南阳地区有大量反映汉代谶纬迷信思想的画像石刻,截止1990年,南阳汉画馆共收藏汉代画像石1260多块,画像1700余幅,其中,谶纬迷信类的画像就有410多幅,约占四分之一。一、汉代谶纬迷信思想对南阳汉画...  相似文献   

3.
贾付军 《南都学坛》2001,21(5):11-12
砖最早出现在西周中期 ,而大规模使用则在汉代。从南阳汉代画像砖墓及画像石墓的结构可以看出 ,南阳汉代墓葬的砖结构技术包括仿木椁空心砖构筑技术、斜撑板梁砖券技术、条砖纵列券技术以及穹窿顶、顶构筑技术四种。反映了南阳汉代砖结构技术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汉代画像石的学术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于1985年10月17日南阳师专汉代画像石研究室正式成立,该室共有12人组成。南阳在西汉时是全国五大都市之一,又是全国出土汉代画像石较多的地区之一。1935年我国第一座汉画馆在这里落成,馆藏118块汉代画像石。1956年,重建南阳汉画馆,郭沫若为之题名,馆藏汉画石达500余块。1978年,在南阳名胜武侯祠内再建新汉画馆,馆藏已达1200余块汉画石。因此,研究南阳汉代画像石,南阳师专有得天独厚的  相似文献   

5.
江富建 《南都学坛》2010,30(2):20-23
南阳汉代出土的玉器较丰,且以西汉玉器为主,共分为葬玉、礼器、装饰品、浮雕和圆雕美术品等四大类,玉质以和田玉为主。南阳汉代玉文化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传承性和创新性并存、儒道文化内涵和吉祥文化主题。研究表明,南阳汉代在玉石开采、玉雕加工、琢玉技艺和玉器应用等方面兴旺发达,成为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南阳地区多处发现汉代铸钱遗址,出土了吕后八铢半两石钱范、郡国五铢钱范,王莽时期的大泉五十、契刀五百、货泉、大布黄千钱范等,分布范围广泛,种类较多,不仅反映了汉代南阳铸钱业的发达和货币经济的繁荣,而且表明汉代南阳郡以宛城为中心曾有规模可观的“造币厂”,是全国最重要的铸钱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1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以下简称南阳汉画),向以恢宏博大的气势、生机勃勃的活力、激昂飞扬的动势、恢谐直率的稚趣、粗犷质朴的品格著称于世。形成南阳汉画这种深沉雄大、豪放朴拙的艺术风格虽有多种原因,但主要还是汉代的审美意识。作为美学思想与具体的艺术实践之间的中介,艺术风尚是受社会风俗和时代心理制约的,是社会与时代审美意识的外在表露。一个时代艺术风尚既为同时代美学精神的概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感性素材,又将时代的美学取向具体化为感性的、流动的、丰富的社会需求,直接催生着富有时代个性的艺术世界。在汉代,缔造这种美学风…  相似文献   

8.
<正> 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珍贵的乐舞百戏画像,它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切地再现了汉代辉煌的音乐成就。这些形象化的音乐史料,为我们研讨两汉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状况,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仅以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已发掘并确认的乐器为基本,拟就汉代民族乐器的种类、乐队组成情况及其特点等,作些初步探索,以求抛砖引玉,把南阳汉代音乐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评《南阳汉代天文画像石研究》刘安南阳是我国出土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地区之一,而天文图像之多又为南阳画像石的一大特点,至今发现的约50多幅。汉代画像石(砖)作为墓葬建筑材料和艺术品,是汉代丧葬风俗的物化系统,其中物像和星象是科学的,符合当时实际的天象,反映...  相似文献   

10.
“南阳工官”初探──南阳两汉铭刻辑考之一刘绍明,曾照阁汉代南阳郡为著名大郡之一,其铁工业和其它手工业极为发达.《汉书·地理志》载,南阳郡宛县设工官、铁官.铁官之设因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铸铁遗址的科学发掘,特别是"阳一"、"阳二"刻铭范等南阳郡铁官产品的出...  相似文献   

11.
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反映了汉代的礼俗、节俗、宴饮陈俊习俗、丧葬习俗、辟邪风俗、祈雨风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汉代民俗。  相似文献   

12.
汉代先民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找到并运用了构成气势美、稚拙美、韵律美等图式语言,创造出了南阳汉代画像石刻的深沉雄大、粗犷劲挺、古朴稚拙、单纯厚重、简洁明豁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这些汉代工匠艺术家们还以他们诙谐幽默的内在气质,赋予南阳汉代画像石刻以清新旺盛的生命活力及天真直率的浪漫主义气息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南阳汉代画像石,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西汉末至东汉初,到东汉末年已彻底衰落下来。我们从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分期中可以发现:从西汉中期到西汉末期,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建筑规模较小,墓形为方形和“回”字形,画像内容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  相似文献   

14.
<正>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成的《张衡》影片摄制组,于三月二十八号参观了南阳汉画馆。南阳,是汉代杰出的科学家张衡的故乡。汉画馆内展出的二百余幅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的宝贵文物资料。为了真实地再现汉代人民的生活画卷,《张衡》影片摄制组专程来到南阳,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5.
曹新洲 《南都学坛》2001,21(1):123-124
南阳汉代碑刻,据史料记载应为数不少,但流传下来的实乃罕见,近年来,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汉代墓室中的碑刻题记,其内容给南阳汉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所刻文字反映了汉代刻石书法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6.
薄清江 《南都学坛》2008,28(4):35-36
数以千计的南阳汉画像石(南阳汉画)是中华远古本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形象载体,也是汉代社会生活的曲折展示。它是佛教全面影响中国之前的比较纯净的中国本土文化的形象展现。它上承浪漫、强悍的楚秦文化,下启魏晋佛教造像艺术。又处在黄河长江之间文化交汇的中原腹地,在汉代被称做"帝乡",是"商遍天下"富庶的人群聚集地。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构筑了以画像石刻为载体的南阳远古文化的厚重和丰富。  相似文献   

17.
桓晓虹 《南都学坛》2010,30(2):24-27
南阳汉画像石具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敦煌前的敦煌"的代表,蕴含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为我们提供了印证汉代华夏民族丧葬传统独特形式的独特依据,作为中国建馆最早、藏量最大、藏品种类最多的南阳汉画馆是馆藏"绣像汉代史"的典型。综合看来,南阳汉画像石完全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李伟男 《南都学坛》2002,22(5):7-10
南阳建筑汉画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反映了汉代建筑地面、屋顶、门户等的装饰情况,展 示了丰富多彩的汉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9.
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现存汉代画像石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之一。它完整地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绘画表现、艺术审美的追求,是研究汉代艺术文化的重要资料。南阳汉画像石在散点透视、以线造型和意象造型三个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0.
南阳汉画像砖墓的科学发掘和大批画像砖的出土为汉画爱好者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尤其是《新野樊集画像砖墓》①和《南阳汉代画像砖》②的问世,汉画像砖的研究更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发表不少与之相关的专著和论文,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和看法。1南阳汉画像砖墓的排比分类研究赵成甫先生把新野樊集出土的37座画像砖墓分作A、B、C三型。墓葬的分型,为南阳汉代画像砖墓的深入研究及南阳汉代画像砖的分期断代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③。柴中庆先生则把樊集37座画像砖墓分作甲、乙、丙、丁四组。分组的依据是按照墓葬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