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构建新疆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研究新疆经济、人口、空间、社会、生态方面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期望通过对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性和内部差异性研究,为提高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提供参考。首先利用熵值法计算出新疆各地州市2000—2017年的综合评价得分,然后运用Arcgis对新疆各地州市的时空分异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不同地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新疆的新型城镇化整体发展存在"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格局,各地州市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增长指标是关键影响因素,社会城镇化是重要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疆独特的文化底蕴及民族传统决定了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发展优势的分析,并根据新疆农村体育多层次、富有典型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性质,提出新疆农村体育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对于推动新疆经济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展,为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新疆城镇化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但是,绿洲的分布格局决定着新疆城镇的格局,绿洲内外的生态状况也制约着新疆绿洲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只有正确认识新疆绿洲城镇化遭遇的生态瓶颈,采取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步进行环境资源建设,并充分运用包括环境法在内的法律武器,才能确保新疆的城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与新疆所占面积和所处地理位置相比仍显不足。一些突出问题仍不能有效解决。如:城镇化水平低,进展缓慢;城市布局北重南轻,结构不平衡;城市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较弱;依托绿洲的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制造了负面影响,等等。应针对这些问题改变观念,真正认识城镇化的对发展新疆经济、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的动力结构并非是单一的,而是由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促成。本文按照三次产业推动城镇化的逻辑顺序,构建了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指标体系:第一产业发展形成的推动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推进形成的二级动力或者叫做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的后续动力。考虑到劳动力在三产中就业比重以及在城镇化进程中所起到的指向性作用和推动作用,故也将其作为一个单独指标予以考虑。通过对各动力因素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各动力因素对新疆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认真分析新疆农村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对于加快新疆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论述现阶段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产生的影响,肯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次论述我国农村力流动的变迁历史,结合实证分析,概括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最后以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为出发点,结合时代背景,运用产业经济学等相关基础理论,分析城镇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和制约影响,针对这一进程中引发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制度因素是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制约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因素主要有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地制度、财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9.
以新型城镇化理论和政策为指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对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四大因素对华东和西北各省新型城镇化的贡献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于西北地区,但区域内部也存在较明显差异;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推动2005—2014年这一期间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因素,人口发展和环境发展因素贡献较小;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各有优势,但华东优势更加突出;环境是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共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新疆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差距,对于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城乡收入、劳动生产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结构,研究发现:南疆三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化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均衡,二元结构制约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分析南疆三地州城乡差距成因的基础上,从利用差别化产业政策和对口支援机制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喀什在南疆三地州发展中的增长极,适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提出了缩小南疆三地州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各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划分了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类型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探讨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临夏州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思路,并期望以此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反过来,城镇化的大力发展又可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会受到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与体制、认识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克服上述因素;并且努力做到突出区域特色,充分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产业化经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确立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和城镇化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实施集中和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3.
集镇社区是一种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独特社区模式,着力建设集镇社区对于优化城乡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集镇社区为例,在总结该县集镇社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集镇社区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并对集镇社区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发展改革战略的调整,城镇化战略逐步取代城市化战略成为核心发展战略。文章对城镇化战略形成中国特色城镇化体系,引导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及在社会领域对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模式依赖自我探索和实践及其对中国政治格局和社会格局的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同时指出这种探索逐步深化仍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并促进人口城镇化的进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城乡“对垒”的局面正在全面打破,城乡联系日益紧密,城乡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城镇开放,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与日俱增,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发展。本文根据河南城镇及城镇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制约河南人口城镇化主要因素的分析,力图寻求提高河南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并且对河南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农民增收,文中主要分析了政策及体制因素、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业财政投入的有限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缺陷、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减弱、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和农民自身素质有限、城镇化水平低、农民负担重、加入WTO的冲击等八方面因素,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艺术评论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但在新疆艺术评论界 ,其整体水平与全国及世界有较大的差距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必将给新疆艺术评论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该文仅就新疆艺术评论滞后的制约因素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在社会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相对而言,农业问题却日益突出。通过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得出在工业化、城镇化趋势不可扭转,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发展低碳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产物,益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镇化驱动下,深处内陆省份的忻州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其中,忻府区、繁峙县和五台县依赖各区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其城镇化发展,民众收入明显增加,但在此进程中,受市场因素及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的一些负面因素的制约,民众收入增收步履维艰。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变观念,使社会中的个体"人"得到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民众收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走一条城乡协调、工农互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此,在分析中部地区城镇化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城镇化三种典型模式和国内城镇化的三种主要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若干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