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梦龙于《寿宁待志》中自言“司训丹徒”(《升科》)。据此,冯曾任丹徒训导,这可肯定。至于任职年月,冯未明说,需加考定。但在史料中,冯这一生平重要史实的记载却不一致:光绪《丹徒县志》卷21《官师表》载:“冯梦龙,吴县人,天启中任,升寿宁知县。”这就是说,冯在天启中曾任丹徒训导,并由此升寿宁知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30于冯梦龙《春秋衡库》一书注云:“(冯)崇祯中由贡生官寿宁知县。”民国《吴县志》卷16《选举表八》载:“(祟祯)三年庚午,冯梦龙,犹龙,官寿宁知县。”这就  相似文献   

2.
冯梦龙的宅名长期存在争议。新发现的《寿宁待志》一书中,冯自称:“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县人”。这就说明冯原籍吴县,后寓长洲。[据《明史·地理志》记载:苏州城(府)领辖吴县(城西),长洲县(城东)。]明·梅之焕《<麟经指月>序言》中,称冯梦龙三弟兄为“吴下三冯”,冯梦龙为老二。其兄冯梦桂,字若木系明末名画家。冯梦桂(若木)与乌程董斯张字遐周是好友。据董斯张《吹景集》记载: 予(董斯张)入吴饮冯若木斋头酒,(予)次语若木曰:“兄(指冯梦桂)所居葑门,今俗伪为傅音何也?’若木曰:“葑门,《谷风》葑菲之葑……”。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中国俗文学学会、福建省文联、福建人民出版社、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和宁德地区有关单位发起和筹办的全国首次冯梦龙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八日至十二日在福建省宁德县和寿宁县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和三位从事冯梦龙研究的日本朋友。大会收到三十多篇论文,并就冯梦龙的生平思想和对中国俗文学所作的贡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容肇祖的《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岭南学报第二卷第二期)和谢巍的《冯梦龙著述考补》(《文献》第十四辑),以及易名的补正等(见《文献》第二十四期)文章都对冯梦龙的全部著述进行了考补,近来笔者复得二则冯梦龙著述佚篇。《纲鉴统一》三十九卷论题二卷,作者署名:古吴冯梦龙犹龙父辑,男焴参阅。  相似文献   

5.
谜讽张半仙     
明朝崇祯七年,冯梦龙任福建寿宁知县,当地百姓誉之“清官”。冯梦龙不仅为官清兼,而且很有学问。他在当地提倡新风,反对迷信。 有一次,冯梦龙微服出访,环游县城。忽见街口围着一圈人,走近一看,乃是一个自称张半仙的术士捻着几根老鼠胡须摇头晃脑给  相似文献   

6.
李灿朝 《云梦学刊》2005,26(6):144-144
冯梦龙(1574-1646)编撰的“三言”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冯梦龙因此被称为中国小说史上传播通俗文学最出色的大家。聂付生《冯梦龙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12月版)出版以来,社会反响良好。我认为,这部专著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突破。一是,还冯梦龙以本来面  相似文献   

7.
明朝中叶以后,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两名反封建斗士,一位是被视为“异端之尤”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公元1527~1602年,即明嘉靖6年至明万历30年);一位是以编著“三言”著称于世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即明万历2年至南明隆武2年)。比李贽晚生四十七年的冯梦龙,“酷嗜李氏之学,奉为耆蔡”,并尊称李贽为“李卓老”。对此  相似文献   

8.
一、《小说》残本的刊刻年代明两截版《小说》《传奇》合刻本(竹纸印)存第三集下册,三至八十凡七十八页。本书匡高二○·八公分,宽一一·九公分,白口,左右双边。软体字。上截版匡高七·三公分,半页十三行,行二十字,鱼口镌“小说下”三字。收小说五种:(一)《荥阳郑生》(首二页佚)、(二)《女翰林》、(三)《王魁》(附《严武》条)、(四)《贵贱交情》、(五)《玉堂春》(末页佚)。均不书撰者名氏。前四种是短篇白话小说。《女翰林》《贵贱交情》为冯梦龙分别收入《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玉堂春》是文言体小说,为冯梦龙改成白话小说,收入《警世通言》。下截版匡高十三·五公分,半页八行,行十八字,鱼口镌“传奇”,又镌“三集下”三字。收传奇五种:(一)《绣襦记》、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1574—1646),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是我国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诗人、戏曲家、历史家、民间文学收集和研究家。他著述甚丰,共有五十多种,其中以他编著的《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统称《三言》最为有名。过去有人认为《三言》只是冯梦龙编集宋元明话本成书,并不确切。准确地说,《三言》是由冯梦龙编著而成,其中的作品都经过了冯梦龙的整理、加工和再创造。这里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一种情况是由冯梦龙独立创作而成,如《老门生三世报恩》。一种情况是冯梦龙在原作的基础上作了彻底改写,如《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对《柳耆  相似文献   

10.
黔案是崇祯十六年(1643年)发生于徽州地区的一起重大兵民相斗事件。这次事件牵涉到十数位地方军政要员,相斗双方一直讼至崇祯皇帝,历时二年方告结束。它不仅是晚明兵民关系恶化的典型事例,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军政矛盾、兵匪同类、乡兵义勇等诸多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梦龙四书学活泼灵动,对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都不盲从,总体而言,受王学影响明显。在《四书指月》中,冯梦龙对理学的心性气情、理与欲、本体与工夫、经与权等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究。其治四书与治春秋学一样,都是为经世致用之目的,这与晚明实学思想有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12.
拙作《冯梦龙与侯慧卿——冯梦龙生平及思想探幽之一》中,详细分析了冯梦龙与名妓侯慧卿相恋和分离的原因,以及此事对冯梦龙的影响,认为这是他一生重大的转折点。根据现有材料还可以证明,冯梦龙与侯慧卿分离并“遂绝青楼之好”后,不久又应湖北友人的邀请赴麻城讲学,由此开始了后半生创作的高峰期。因此,麻城之行,对冯梦龙一生的影响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汤若望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原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年5月1日生于德国科隆,早年加入耶稣会。1622年(天启二年)来中国,先在北京学语言,后去西安传教。1630年(崇祯三年)由徐光启推荐入历局,编纂《崇祯历  相似文献   

14.
《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赵景琛、张增元编,1987年2月中华书局出版。是书“冯梦龙”条征引方志史料有误,而编者于《序》中明言:对于“一些前人已知的曲家事绩,也有不同程度的填补,如冯梦龙、盛于斯等。”为免后之征引以讹相传,谨将笔者所知,附识于此。  相似文献   

15.
张志合在《四川师范火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4期上撰文探讨冯梦龙运用其小说理论进行实践时的成败得失。他的论述为小说史研究拓宽了境界。张文指出:冯梦龙“重视的是小说可以‘醒人,‘醒天’的社会作用”,“小说甚至胜过经书史传”。冯梦龙基于“情教”思想,强调不悖情,情合于理,并怀抱“醒人”、“醒世”、“醒天”之志来整理、编纂“三言”。冯梦龙还提出了小说的真赝说,论证了“真”、  相似文献   

16.
世纪回眸:冯梦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弋 《殷都学刊》2001,(2):67-69,111
综观20世纪的冯梦龙研究,前50年偏重作家作品考证,出现了一批像郑振铎、顾颉刚、赵景深、容肇祖、谭正璧等冯学大家,成果斐然,为冯梦龙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50年在考证上基本没有大的突破,但在作品文本的阐释方面亦有可喜的成绩,并且有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冯梦龙的学术趋向.  相似文献   

17.
<正> 《荒年志》碑,1957年在河南省内黄县苏王尉村发现。立碑的时间应为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碑文记载了崇祯十二年至十七年(1639——1644年),河  相似文献   

18.
论冯梦龙的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有些属于冯的搜集,有些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即使是搜集,也包含着冯的某种加工、制作),所以能以较好的思想、艺术成就,成为明代短篇白话的高峰,开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作为编撰基础的冯梦龙的文学观。 如果从中国小说理论史的角度考察问题,先于冯梦龙的李贽,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比较充分地提到了中国小说的理论问题。李贽的理论给予后代以很大的影响,不仅小说评点的形式影响了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而且许多重大小说理论见解影响了冯梦龙,例如对小说产生的社会原因的论述,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叙》中指出,《水浒》的作者“虽生元日,实愤宋事”。由于“宗室不竞,冠屦倒施”,遂成就了《水浒》这样的“发愤”之作。这样论述小说的社  相似文献   

19.
在《三言》众多的故事中,迄今为止,被大家公认为冯梦龙自己创作的作品,仅有《老门生三世报恩》(《警世通言》卷十八)一篇。但是,对这篇作品,历来各版的《古代白话小说选》不曾入选;小说史一般对它也似不屑于一提,更有一些研究者,甚至简单地将其判为“鼓励人民顽固地追求科举功名”的糟粕。笔者认为,冯梦龙的这篇作品与其反映的社会生活真实程度有重新探讨的必要。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网罗人才,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于洪武二年(1369)下谕令:“京师虽有大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于是,“天下府州县卫所皆建儒学。”在京师则设有国子监,“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入国学者谓之监生。”当时,一般知识分子,都要由儒学“国子监”一步步走入仕途。到了洪武三年(1370),又开设科目取士。“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以上引言皆见《明史·选举志》)这样一来,大多数读书  相似文献   

20.
明代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搜集、整理、编写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作品,数百年来广泛流传,其生平却鲜为人知,其著作也未得到充分肯定。王凌同志有鉴于此,利用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论文,《畸人·情种·七品官——冯梦龙探幽》(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就是这方面成果的结晶。收入书中的17篇文章,从总体和各个侧面发掘并剖析了冯梦龙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在“探幽”的基础上提出了独见,填补了冯梦龙研究中的许多空白,很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