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并趋于成熟,经济新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目前中国政府提出"改善民生",为"民生视角"的新闻报道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广泛受众。大势所趋,媒体应以"民生视角"来报道经济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为"民生视角"的广播报道提供了借鉴。而"小角度"报道、"百姓立场"关注、"零距离"解读和"大容量"覆盖则是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般地说,新闻是由若干要素和若干信息构成的高信息形态,具有相应的新闻价值。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电视媒体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向人们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把消息写短、增加信息量,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需要。这样,新闻才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用最快的速度告诉人们要知道、想知道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无论在体裁还是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大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应该在教法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4.
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的核心,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现实针对性。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处于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写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作为理论指导和技能培养的新闻教学更是显得有些被动和无助。需要对当前新闻写作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修订。  相似文献   

5.
新闻写作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要采写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就要处理好新闻写作与日常采编工作的关系 ;处理好个人写作与集体合作的关系 ;处理好写作与理论指导的关系 ;还要解决好厚积薄发、深入采访、新闻敏感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新闻价值要素的认知方面,存在过于强调"新鲜性"和"事实性"的问题,同时,在新闻传播中也出现了"刻意求新"、人为炒作、拘泥事实的弊端,忽视了大众对信息的需求。提出大众性、需求性、信息性是新闻价值的根本要素。这三大要素,具有社会劳动群体对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需求的特征,新闻传播应该从深度和广度上满足其需求,以促进和引导受众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些高等学校校报科技新闻的写作还停留在仅仅报道高等学校科研成果表面的“老套子”中,写作者的头脑缺乏意识创新、写作缺少技巧创新,在发现科技新闻线索、挖掘新闻深度和表现新闻价值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高等院校新闻采写的创新,尤其是科技新闻写作的创新,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从新闻表现的高度入手,探讨新闻写作信息载体的性质、新闻写作的内在规律及其变化的能动因素,进一步明确对新闻写作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校园新闻是以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为主要载体,对学校内部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的文体。与其他新闻相比,校园新闻具有贴近性、专业性、周期性和文献性等特点,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英语的写作需要有两个步骤 ,其一是酝酿阶段 ,即树立明确的主题 ,安排合理的结构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coachingmethod。其二是正式写作过程 ,一篇新闻主要分三个部分 ,即导语及中心段、主体、结尾。可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 ,分别选取恰当类型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公共新闻”运动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发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改革运动。“公共新闻”倡导媒体关注公共领域建设,鼓励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寻求与公众、政府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探寻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近两年国内也掀起了一股“公共新闻”热潮,其中都市类报纸的“公共新闻”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仅秉承了“公共新闻”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理,同时也具有自身特色,对新闻媒体探索如何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发挥信息沟通和舆论导向作用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人民性是我国新闻事业的特性之一.通过对党报三次新闻改革的历时性考察,回顾了我国新闻事业人民性的产生、变迁过程,旨在为当下“走转改”活动中更好地处理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摆脱“轮子作风”,真正实现新闻事业“接地气”与“聚人气”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公共新闻运动虽经10年之久,却依然无法根本改变普通市民无法获取近用权、参与公共生活的状况。传统媒体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体系内部的改革无法完成这一使命。在移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参与新闻在传统媒体系统外部逐渐兴盛开来。这种新闻传播模式并非是要取代传统模式,而是在一个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与传统模式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公共新闻运动虽经10年之久,却依然无法根本改变普通市民无法获取近用权、参与公共生活的状况。传统媒体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体系内部的改革无法完成这一使命。在移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参与新闻在传统媒体系统外部逐渐兴盛开来。这种新闻传播模式并非是要取代传统模式,而是在一个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与传统模式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教育急剧升温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目前我国大学新闻教育的现状、价值取向及其实践性特点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大学新闻教育的改革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新闻学自初兴之日起,便伴随着诸多质疑与争议。无论是学理上还是实践中,对其困境与出路的思考一直都是学术界与业界关注的热点。公共新闻学与客观性原则的矛盾、自下而上设置议程的不足以及公共新闻空间构建中电子媒介的不力等等,都是公共新闻学所遭遇的现实。而厘清“公众”一词的含义、区分公共新闻报道与媒体的公关行为、加强公众的媒体参与、消除媒介从业人员所制造的鸿沟并建立网络公共空间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共新闻学寻找到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公共新闻学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新闻界,是从业者致力于新闻理想的一次努力。而近年来,随着国内一些地方性报纸和电视节目改革的开展,不仅使这类媒体和节目本身成了学界探讨的热点,也使得“公共新闻学”一词被引入国内的新闻传播实践,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实,从其诞生开始,公共新闻学所提倡的理念和进行的新闻实践,一直是具有争议性和探索性的话题。本文从公共新闻学的发展和现状出发,着重对其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国内学界和业界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闻学比较研究在我国学界开展得比较晚,关注的焦点在于中西方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比较。进入新世纪之后,学者们开始转向中日、中欧等相关国家与地区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如果从媒介交互视野中考证比较新闻学,在中国可追溯到孔子编撰的《春秋》,并在历代王朝的媒介中交互相传。到了晚清时代,随着西方报刊媒介传入中国,中外媒介产生剧烈交互,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办报高潮,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民主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初年,中国媒介深受苏联媒介思想影响,直到中苏外交关系破裂而止。改革开放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出现了新的语境,媒介的学习与互补进入到了新的交互阶段。中俄"比较新闻学"应运而生,弥补了比较新闻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缺憾。《中俄现代新闻理论比较》中许多新论新说,丰富了媒介交互视野下的比较新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万历野获编》是明人沈德符在万历三十四至三十五年间写成的一部笔记小说。该书的记述起于明初,迄于万历末年,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其鲜明的写作特点,在明代笔记中称得上是上乘之作,是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学研究的绿色转向主要体现在:新闻价值上的生态中心主义定位,新闻写作上的风险转向与新闻教育研究上的科学转向。这些变革同时消退着传统新闻学研究之人类中心主义、经济价值判断与传统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