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劝学篇》是张之洞在晚清国运衰颓时力主全面变革的鸿篇巨著,以内篇为根基,外篇围绕求智、求富、求强、求和展开了一幅全方位社会变革蓝图,这才是张之洞为自强而急于采摘的果实。在甲午之后的维新思潮中,张之洞适逢其时地把学习西学的范围明确地拓展到西政,表现出一意向西的变革方向,为后来的晚清新政作了观念政策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关于这些近代工业的性质、作用、历史意义等问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史学界曾展开热烈的讨论。当时大家的意见颇为分歧,争论相当激烈,通过讨论提高了认识,推动了洋务运动史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张之洞的政治人格,可以发现张之洞具有典型传统意义上的君子人格,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调适性人格特征.张之洞的政治人格也表现出强势的主体性,将传统政治文化塑造的群体主体意识发挥到了极致,却没能完成以张扬个体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的近代政治人格的升华.虽然如此,张之洞能审时度势,调适其中,对中国的近代发展有丰功伟绩,亦可誉为"圣之时者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张之洞治晋的经济方略以及张氏由传统的治术到偏离故道的尝试的系统论述,充分揭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这种过渡型社会里,象张之洞这类过渡型人物矛盾多变的心态和相位差异、形质不一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采用西法编练新军,与此同时,各类军事学堂在南北各省纷纷建立,军事教育勃然兴起。其主要倡导者和开拓者就是张之洞。 一 张之洞军事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是对军事人才的重视,而对军事人才的重视又与他在中法、中日战争中对外情的了解不断加深和对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担忧有关。 1884年7月8日——清政府对法宣战前夕,张之洞从腹地山西抵达战云密布的广州就任两广总督。他上任后亟筹战守准备,起用老将冯子材,为谅山——镇南关大捷作出了重要贡献。事隔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之洞又奉旨到靠近战区的江宁权篆两江总督。在江宁,他不分畛域,调兵遣将,筹固大局,主张对日本的侵略进行坚决的抵抗。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国内学者已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但大多研究以张之洞与洋务新政关系为主,分析张之洞在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活动较多.实际上,晚清时期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非常突出,他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本文着重论述张之洞在办学宗旨、教学内容的创新贡献张之洞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更新有大量的实践,在中国近代社会的重重危机中,始终致力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从西学与中学、学校与科举、新教育与旧教育等诸多矛盾中寻求新的途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学界曾认为1896年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是被张之洞胁迫的。本文经考证以为,甲午战后,盛宣怀被查办与张之洞根本无关,系王文韶独力保全。盛宣怀对铁厂的接办从酝酿、策划到实施有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不仅对接办铁厂早已胸有成竹,并欲图将铁路和铁厂"综于一手"。在接办铁厂的过程中,盛宣怀主动争取到南北洋和中枢的有力支持,尤其是得到翁同龢先接办铁厂的授意,并非张之洞一人所为。铁厂的商办使盛宣怀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盛氏也实现了一次从困境中突围而确立强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5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曾讲到:提起中国的近代工业,不可能不想到张之洞①。无疑,这给我们研究评价张之洞所办的洋务企业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一张之洞兴办洋务企业,对于我们湖北地区甚至全国生产力起了促进作用。张之洞办洋务企业是着眼于国防的需要,从军事工业开始的。为“免受制于人”,为“自强持久计”,他在任两广总督时,看到“广东地方,边防海防胥关重要,枪炮一项最为急需”②,便着手建立枪弹厂,筹设枪炮厂,委托驻英公使刘瑞芬等人向英德等国购买机器设备。1889年底,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于是将原拟在广东建立的枪炮厂改建于汉阳龟山北麓,1904年,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督鄂后,非常重视教育,创设了从蒙养院到高等教育,从师范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学校体系,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善的区域性学制,极大地推动了湖北教育事业的近代化。本文从湖北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入手,探析张之洞重视学前教育的社会背景,并重点分析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归纳出张之洞为推进湖北学前教育近代化所作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的思想对民国初期的孙中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一,在政治上,张之洞提倡“将海南建省”,这促使孙中山主张“将海南建省”;张之洞提倡为官执政需直言进谏和有风骨,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鼓励革命者和国家工作人员要有勇气,要为国民尽忠竭力。其二,在经济上,张之洞主张自行设厂以“固国本”,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认为在维护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落后中国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包括借外债和允许外国来华投资)以振兴中国实业。其三,在军事上,张之洞极为重视军工制造,兴办了湖北枪炮厂,孙中山继承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主张将此厂恢复和扩大。其四,在文化教育上,张之洞重视新式学堂,在湖北兴建多所新式学堂以“教育人材”,最终“造成楚材,颠覆满祚”,这促使孙中山主张要多兴建新式学堂以培育更多近代人才从而有利于治国经邦。总之,张之洞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初期的孙中山,而且这些影响在当时基本上是积极和具有进步意义的。不过,孙中山在受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时亦存在一些不足,但这是次要的,瑕不掩瑜。研究张之洞的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既反映了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深远,又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孙中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之洞研究逐步走向繁荣。伴随着历史学研究理论的变革,学术界对张之洞的评价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张之洞与‘中体西用’论"、"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张之洞与晚清政治"等三个方面,对近十多年来张之洞研究予以叙述和评论。以期这个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义和团事件是清王朝垮台之前所处理的一件最重要的政治突发事件。慈禧太后及其满族亲贵、李鸿章、张之洞成为担待这次历史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三方之中,张之洞无疑居于核心地位。不幸的是,张之洞的个性与信念之中存在着不可挽救的缺陷,使他临大任而不能有大作为。通过庚子议和一事,我们看到张之洞形象的另一面:一个虚张声势好为大言、投机取巧不负责任的张之洞;一个长于务虚、短于务实,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张之洞。在关键的历史时刻,张之洞做出的是一种自保、谗佞的选择,既不敢对外抗争,也不敢对内力争,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近代中国无可奈何地进一步沉沦。清政府最后虽然度过了这次政治危机,但也耗尽了它自身的力量和人们对它的信任。随着清王朝的垮台,张之洞个人的事业和抱负也完全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家 ,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国内学者已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 ,但大多研究以张之洞与洋务新政关系为主 ,分析张之洞在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活动居多 ,实际上 ,晚清时期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尤其是在学制方面的创新是不可磨灭的。本文着重探讨张之洞在中国学制方面的创新贡献 ,为学术界有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于戊戌时期按照“存其大体而斟酌修改之”的思路,设计了一套对科举制度进行体制内变革的方案。清末新政时期,为推广学校和培养新式人才,张之洞先后提出分科减额渐废科举和立停科举的主张,从而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最终停废。在筹议变废科举的过程中,为减缓变废科举的社会震荡和延续中学之命脉,张之洞主张实施一些补救措施,这种趋新之中的守旧意识,正体现了张之洞的文化关怀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在晚清长期出任督抚,处理了大量教案,形成了独特的教案政策。张之洞严格遵守条约,镇压反洋教斗争;同时,依照条约,维护主权、保护人民利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张之洞的教案政策不可避免地带着两面性。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抗争在张之洞思想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对张之洞的研究中 ,有关他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铁厂———汉阳铁厂 ,开创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之先河问题 ,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 ,专论尚少。从张之洞创办近代钢铁工业之动机、创建情况、失败原因等多方面的史料进行分析 ,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张之洞在中国钢铁工业迈向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病逝后,《申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绍了全国各界的悼念活动及其对他一生的评价.既有为政之评价,也有人格声望之评价,还包括与袁世凯的为政比较.在为政上,肯定了他兴办实业、兴学育才以及政治主张和措施,但也认为他用财浩繁和后期保守;在人格声望上,张之洞为官清正廉洁、不事聚敛,其声望当时无人能及;在待人处事上,张之洞与袁世凯在行事风格、政治主张和宦海经历等方面虽相似,但希望张之洞死后,袁世凯“他日行事之异”.这些评价充分彰显了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的历史地位及其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末汉口贸易地位的转变与武汉现代化的开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作为明清时期(1840年前)的商业巨镇,于1861年开埠后,其贸易地位与角色发生了转换,即由传统的内陆贸易转运中心到面向国际的大商埠的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徐徐开启了武汉现代化的进程,但在1861年至1889年张之洞督鄂之前,这种现代化是外源性的、被动的,从张之洞督鄂至清廷灭亡,武汉现代化的启动呈加速态势,在这一进程中,汉口对外贸易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既是晚清政坛上一位颇具影响的官僚,同时又是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活动家.在他的一生中,兴学育才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对晚清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础.文章从张之洞的身世和经历、近代中国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张之洞对教育的深刻认识以及他的务实精神等方面分析了张之洞兴学育才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0.
举办商品陈列所和各式各样的商品赛会(即早期的博览会),系张之洞在上一世纪之交督鄂期间所推行的经济措施之一,也是其湖北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张之洞与湖北早期博览事业的发端及其对后世深远影响的粗线条的勾勒,可见张之洞以其开办商品陈列所、劝业场等实际政绩,在两湖乃至中国倡导了商品赛会之风。晚清湖北一度在经济发展上领先于各省,并在当时的早期博览事业中建树良多,实与张之洞在这方面的“先见之明”和“开风气之先”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