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拆除违章建筑的城市改造办法以压缩流动人口聚居区人口规模,遏制公共安全隐患,是各地城市政府治理“城中村”的通常措施,北京也不例外,但多年实践证明成效甚微。本文从北京的实际出发,通过分析流动人口聚居区对当地政府和村民的积极作用、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的有利条件,指出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需要管理制度的创新,同时提出了标本兼治、拆建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构社会资本的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内涵之一,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介入行动,也是社会工作推动服务型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路径。本文以流动人口社区社会资本建构实践为例,从服务型社会治理的视角对流动人口社区进行社会资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社会工作通过建构社会资本的专业服务开展推进流动人口社区服务型社会治理的实践内容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李翔  安招 《社会工作》2011,(16):91-93
进城农民工子女陷入“被污名化”的困境,是当前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及其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引入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污名化研究,有助于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促使其自觉地接受和适应这个社会并最终被这个社会接纳的理念,有助于进城农民工子女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和人格修养,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翔  安招 《社会工作》2011,(8):91-93
进城农民工子女陷入"被污名化"的困境,是当前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及其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引入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污名化研究,有助于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促使其自觉地接受和适应这个社会并最终被这个社会接纳的理念,有助于进城农民工子女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和人格修养,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人口也在大规模流动,很多城市形成了城乡接合部。城乡接合部往往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区,同时也是城市扩展的最前沿,集中了城市化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妥善解决城乡接合部的一系列特殊难题,北京丰台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加强社区建设是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过程 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政府和企业分离出去的社会职能,大部分需要依托城市社区来承担。同时,下岗、失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滞留在社区,流动人口大量涌入社区,城市老龄化和贫困人口等问题,都给城市民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尽快发展和完善基层社区的功能,向以社区为依托的新的管理、保障、服务方式转变,进一步强化城市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乡-城移民社会融入的实践策略研究:社区融入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娥 《社会》2010,30(1):127-151
本研究基于社区融入的视角,探讨中国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的实践策略与理论模式。作者梳理出移民的社区融入的组织化、专业化、政策行动和文化融入这四项实践策略,以使各社区能及时回应移民普遍性需求,提供制度支持,改善政策环境,营造融入文化。作者还提出了在社区实务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移民的社会全面融入的理论模式的重要性,即从跨社区融入的广度视角与决策融入的深度视角,推动乡城移民的社会资本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与发展,实现全面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已开始注意到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犯罪的关系。流动人口一般是指呈流动状态的非当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成份极为复杂,开会学习、旅游探亲、采购经商、乞讨卖艺,流窜作案者等都属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中总会出现停滞,总会有一部分人在流入城市后呈相对不动的状态,沉积在城市的弱控带落脚谋生,  相似文献   

9.
薛新娅  杨扬 《社科纵横》2009,24(2):23-24,28
社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下,城市社区的功能、职责、权力关系等都发生急剧变迁,并且伴随有诸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中国社会当下处于转型期,经济体制的转轨、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等给社区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适应转型期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城市社区应建立高效的社区发展体制,完善规划体系。本文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转型中社区的变迁产生的若干问题与矛盾。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金卫 《探求》2013,(Z1):9-11
目前关于城市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问题,我国主要强调从领导意识抓起,不断适应新的、变化了的社会形势转变管理理念,从源头上去管理,做到以最低成本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过去了,社会环境、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相应的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许多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不能守着一套老办法来管理出租屋和流动人口,必须真正与时俱进。下面,结合广州市天河区的一些情况,从现状、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来谈谈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1.
刘朱红 《探求》2001,(Z1):74-75
一、广州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1、只有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广州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才能更好地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量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同时,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加上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到位、不适应,致使广州市社会人口的管理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式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随着广州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有的城……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壁垒的作用,流动人口在工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并没有享受到和户籍人口相同的待遇。尤其是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影响因素多且复杂,涉及到经济体制、社会保障立法、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关系等诸多方面。因此,了解目前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情况的现状,探讨影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因素,对于寻找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有效可行的政策方案,妥善处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城乡流动的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是把流动人口当作个体,及强调他们劳动的角色。然而近十年来,流动人口家庭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个体流动的需求扩展到完整的家庭生活需求,也扩展到他们所在社区。考虑到家庭流动的趋势,本文介绍了社交网络的新形式城乡社区,通过描述一个案例从广州血缘网络和地缘社会网络增加移民社区。然后分析影响社交网络的新形式的因素,包括家庭和生育的需要,和性别视角。最后,本文说明了新的社交网络的重要性,能满足家庭流动人口的倾向的生育和定居城市的需求,改善移民社区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王杉 《社科纵横》2014,(3):88-91
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国社区治理的四大主体,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利益需求日益分化和多元化等视角,分析了重塑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必然性,提出完善社区治理社会化运行机制的四大举措,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公民意识、积极培育浓厚的社区文化意识、培育扶植社区组织以及大力培育社区专职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等。  相似文献   

15.
王威  颜冰  郑克岭 《学术交流》2012,(9):147-150
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社区以及社区工作的作用尤为重要。然而资源型城市的社区工作困境突出,如政府与企业关系未能理顺、居民失业严重、居民社区意识不强、社区文化供给不足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城市文化为之提供价值引导和方法策略。大庆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何深挖大庆精神、整合大庆城市文化,并以此推动社区工作,走出资源型城市社区工作的困境,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符平 《社会》2006,26(2):136-158
青年农民工适应城市的实践受到乡土世界、想象世界、城市世界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的影响,其形态和逻辑被四个世界型塑。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都是其实践世界之社会与人际关系结构的直接反映。他们通过实践性惯习的生产与再生产方式,来寻求一种界定并表达自身身份的社会适应性。这足以使他们应付城市的一般生活,并不一定需要获得现代性来适应城市。乡土性在他们的生活中仍然发挥着较大的路径依赖作用,获得一些现代性特征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适应、融入城市。青年农民工实践世界里诸多冲突关系和限制因素直接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和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7.
温淑春 《社科纵横》2010,25(10):85-87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利益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而作为城市社会构成基本单元的社区在调整城市社会利益关系、化解城市社会矛盾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城市社区的利益调节功能,应从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和强化社区管理三个方面来协调社区利益关系,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单位和社区并存的组织结构。单位和社区的分立及其矛盾,作为城市诸多社会矛盾的表现和复合体,将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基层党建领域也出现了单位和社区两种党建模式并存的局面,并且与单位和社区分立的社会结构具有很强的同构性。所以,要构建和谐的城市社会,必须有执政党基层党组织体系内的和谐;要克服城市社会基本结构中的“二元化”状态,就必须实现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的互动。在当前单位和社区互动乏力的情况下,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将成为克服单位和社区组织“二元化”状态的重要动力,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薛红 《社会工作》2016,(5):88-1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并由此带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国的传统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流动中的农民工家庭呈现出不完整离散化的拆分型家庭模式,这对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很多现实的困境。本文在回顾了城市流动对农民工家庭关系的影响、流动人口中的家庭亲子关系、流动人口社会工作干预现状这三方面的文献基础上,通过一项建筑工人“亲子关系”培训项目的社会工作干预的实践,试图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去发现“流动人口”的“家庭”。该项目强调了通过建筑工人的参与式学习和分享,梳理他们各自的家庭生活和关系的现状,学习增进家庭成员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促进和谐家庭建设。要改变流动人口家庭的现实困境,尤其是“只生不养”的儿童抚养难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善:第一从政策层面上,需要国家给予流动人口“困境家庭”以制度化的社会支持和相应社会福利的保障;第二从实践层面上,我们要将流动人口家庭服务的实践主体从“个体”向“家庭”转变,从家庭生态系统去回应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的各阶段的问题和需求,凸显出父母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对城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本文拟对当代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状况与特点、原因与利弊、管理与对策进行考察、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