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联斌 《社会科学》2001,3(7):77-80
实践“三个代表” ,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官德”建设上来说 ,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学会尊重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 ,这既是立德的一种境界 ,也是立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种境界的修养方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尊重人民联系人的实际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 ,也是一种价值欲望和要求。尊重人民群众的需要 ,就是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尊重人民群众的价值。既然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那么 ,就应当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地位。尊重群众的…  相似文献   

2.
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进入21世纪以后,大学生的诸多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并且以培养出身心健全的人才为己任.  相似文献   

3.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我们对人才的要求,也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方向。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高校德育而言,应当将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尤其关注的就业作为重要视角和内容。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加强就业视角下的信仰教育——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加强就业视角下的理想教育——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加强就业视角下的行为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成为核心内容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事业机构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它曾对发展我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种传统的机构体系、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各种社会矛盾以诉讼形式不断进入司法领域。就目前而言,民众的诉求主要集中在民生问题上。民生检察建设以关注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对我们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提高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立足民生检察,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才能提升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程度,增强检察公信力。因此,检察机关要关注民生问题,立足检察职能,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依法惩治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6.
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强调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方面的责任 ,二者需要相互配合、补充。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将孩子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圆明园铺膜事件"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拷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和执法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立法方面,对违法建设者不仅应要求其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还应对其处以罚款;应规定环评机构①就其评价结论的内容向法律负责;应当明确公众参与的途径、程序和救济方法.在执法方面,应当着力解决一些行政主管机关"有法不依"、对某些行为主体"违法不究"、对环评机构管理不力等问题.同时,应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与我国环境法的整体完善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关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领导干部的实际影响力,既取决于其地位、权力、知识和才能,还取决于其人格魅力、心理健康等。总体上看,这个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个性特征以外向性居多,但也有一些值得关注和改进的方面。需要对领导干部进行领导专门能力的训练,关注领导干部创造性思维的开放和培养,还要编制一套客观标准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人格评估测量表,把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纳入体检项目,同时也作为考察干部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9.
黎勋 《南方论刊》2008,(7):58-59
当代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列举了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种表现,并就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从家庭教育得法;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导有方;把握学生心理,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描绘未来的蓝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中学生,处在长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都特别重要。高中生心理健康是是学校安全稳定、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情。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表现在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智力功能、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消除疲劳和治疗心理疾病等方面。开展高中生体育锻炼的途径主要有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各高校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为课程目标的一门课程。忽略本课程的特殊性,采取如同其他课程的常规考核方法不能真实、可靠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没有遵循本课程的科学性与发展性的课程目标。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是通过不断地对人自身的积极因素的激发,并帮助学生利用这些积极因素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积极力量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顺利适应与主动发展。因此,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以积极心理学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思考与讨论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常规课程考核方法存在的诸多不足,来探究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考核方法,真正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科学性与发展性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应对突发事件的认知教育、动机教育与能力锻炼入手,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消极心理,而忽视了大学生作为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现代心理学正处在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时期,它研究的更多的是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更多的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实现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追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张伶 《阴山学刊》2007,20(2):102-106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确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要求,同时要挖掘幼儿园语言文学作品中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充分利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探索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使其在完成语言教育任务的同时,进行极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艳 《阴山学刊》2009,22(2):126-128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本位性,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谈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个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 ,高校应从心理教育、群体示范、团体建设等方面入手 ,探讨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个性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良好健康的情感状态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持续压力,导致情感总是经常处于焦虑、压抑和忧愁之中,这些不良的情感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严重者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有责任帮助、指导他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健康情感,从而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8.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形势严峻,大学生面对学业、就业、学费等各种心理压力,很容易产生角色错位和心理偏差,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失衡。因此,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培养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白洁 《理论界》2014,(10):36-43
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博爱、和谐、正义、民本。这些蕴含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系统,体现了中华民族所共有的心理情感和伦理特色,直至今日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成为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心理纽带,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方法。它们遵循各自不同的规律和原则,前者立足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后者立足于解决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问题。二者互相关联,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应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消除大学生的消极心理反映,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