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女性主义"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女性写作理论,它唤醒了中国女作家的女性意识,并将中国的女性写作带入一个新的视域。中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大胆地吸纳了这一理论,并以自身的文本创作对此进行着中国式的实验,为传统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智性与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中国女性研究领域,女性群体形象一直是东西方学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一些较有分量的研究专著和期刊论文.文章试图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的英文研究成果加以评介,并与大陆女性研究进行比较,以期从女性群体形象的角度探讨西方中国女性研究的特点及其与大陆女性研究在理论立足点、学者性别构成、选题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近代文化女性是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社会变革密切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女性近代化的提倡者、推动者。虽然她们只占广大女性群体的极少数,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活动、宣传表率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教育的发展,及女性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产生于中国本土的 ,借鉴、吸收了多种先进性别文化理论的女性思想者是当代中国女性中一个独特的群体 ,她们中已经出现了多元、开放、动态、发展的理论批评格局。“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不纯粹是个“学术概念界定”的问题 ,它的“涵义”要更宽阔、更深远。  相似文献   

5.
胡台丽女士《媳妇入门》的背景是一次细致而周全的农村田野调查 ,其体现了女性人类学者的灵心智慧与学术风范 ,给人一种丝丝入扣的熨贴之感。以此出发 ,回顾了西方与中国女性人类学肇始、发展的历程 ,并对中国女性文化的研究内容、研究特色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民俗相生相伴,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发展有着内在联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女性民俗作为文学启蒙的一个触手,其发展也经历了民俗与启蒙的互动、民俗与政治的博弈、民俗与风情的融合等阶段。女性民俗的文学嬗变,其背后体现出时代作用于文学的复杂因素,研究其文学发展脉络对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也开启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新的批评视角。  相似文献   

7.
按照现实主义精神的标准来衡量百年中国电影,无一例外都是深刻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的电影。而百年中国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轮回:从自我走向社会,又从社会走向自我。百年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人物谱系经历了四个年代,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如果按照代际标准来划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性,为中国电影的人物长廊奉献了很多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说文解字》所收录的"女"部258个字的系统分析,全面透视中国古代妇女生活的方方面面,剖析中国古代女性观的内含及形成,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女性主体意识觉醒是近代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宗法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它萌蘖于戊戌维新时期,至辛亥革命时期获得了真正觉醒.其显著标志是自立自尊的人格观念、自由平等的权利意识和救亡强国的社会意识在一批先进女性中自觉确立.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与发展,不仅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代女性运动的发展也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萧红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与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作家相比,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没有局限于知识女性的狭窄视野,避免陷入女性文学的精英主义误区,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执著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悲剧;第二,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来描绘普通女性生存真相并对她们寄寓着深切悲悯,体现出独立、清醒、深刻的现代女性意识;第三,拓展、丰富、深化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内涵,提高了其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哲学意义上永恒的探索与追寻是中国女性文学现代衍进的典型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女性的游园之风,和中国古典园林高度的"模山范水"有关;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又呈现出女性化的特点,这和园主、营造者的传统审美心理有关.女性、园林、女性化三者的关系是——现实中的女性是园林极佳的欣赏者,理想中的女性则是园林最好的诠释者.  相似文献   

13.
吴藻词论     
吴藻是清代词坛上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词人,她的词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境界各异,风格多样,兼有各家之长,在形式美感和内涵深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仅在中国女性文学史和清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我国古代词史上,也自有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一重大影响关系足以确定丁玲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奠基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虽然只是商代后期的占卜文字(后来又包括西周甲骨文),但它却如同一部不藏善不隐恶的信史,记载了华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政治、哲学、经济、宗教等等。其中也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中国古代女性的辉煌和喜悦、厄运与悲苦,使人能从中看到中国古代女性的音容笑貌,也能听到她们的低沉呻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写作特点是集中性与多元性并存。女性作家多是写城市与乡村中的女性生活遭遇,从中可以看出女作家写作时对女性自身性别境遇、生活境遇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与审视,建构了区别于男性文学的话语方式和写作方式,从而推动了中国现代两性文学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中国女性小说家群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1900-1919)在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了一个女性小说家群,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60余人,其创作既有长篇,也有中篇和短篇.女性小说是顺应中国女权运动而诞生的,呼唤女权,倡导男女平等,争取妇女解放,主张婚姻自由,提倡女学,成为女性小说最鲜明的主题.从总体上来说,女性小说虽然未达到同期男性小说家的思想水平和认识高度,但她们在创作中所传达的女性意识、女性特有的思维特征、情感方式和性别视角,以及在艺术上若干新的尝试,却是值得女性文学研究者珍视的.  相似文献   

18.
从中西方文化典故女性形象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对女性的规范要求和宽容度是不一样的,西方文化对女性宽容随性,而中国文化则是苛严蔑视。西方文化的随性使得他们对女性没有具体的行为要求,这体现了西方文化个人本位的意识;而在传统文化中,中国女性是丧失了自我的,这也是中国文化群体本位价值取向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娜拉形象自引入中国后,迅速在中国形成“娜拉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知识阶层中的青年男女纷纷效仿娜拉,从旧式家庭的牢笼中挣脱出来,走向社会,成为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另一方面是在文学领域表现婚姻痛苦和叛离家庭的小说、戏剧竞相涌出。笔者意在探讨中国现代作家对“娜拉”形象的中国化及嬗变:回来、堕落、实现自我解放及超越。  相似文献   

20.
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制度特别严酷。母系氏族社会后,女性处于从属地位,毫无与男人平等的权力。随着封建制的崩溃,女性意识也慢慢萌生,女性主义也逐渐成为潮流,女性主义批评也逐渐勃兴。在认识领域,女性和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相差甚远,这是历史的必然。男女平等是口号,而不是实际,这也导致女性批评的发展。女权主义批评要客观公正地去探索新时期女性主义精神,使女性主义向健康方向发展,男女也才能靠近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