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理论是陈秉公教授"主体人类学"原创重要理论成果之一.从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二元论"观点辨析出发,解读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在共时态存在、历时态存在、交互关系态存在等方面分析"结构与选择"的多种存在方式,并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角,阐释人的"结构与选择"生命本体所具有的实践性、现实性、主体性、二重性等多种特性,对我们深入探索和理解"人的生命本体"等主体人类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首先,作者介定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概念,即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门科学,接着指出了其内容的三个方面是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关于人在世界中的地位的理论和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其次,分析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三个基本方法是历史继承法、唯物辩证法、理性分战法.同时批判了众多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最后投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创造性地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点全面审视和考察人,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创造性实践.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理解与以往西方哲学根本不同,它对人的本质的深刻揭示为我们认识幸福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幸福观科学阐释了现实的人的幸福与劳动、人与自然和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人学幸福观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行政人的伦理道德问题是行政伦理学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而"现实的人"及其存在方式是理解行政伦理学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科学理论,它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地位、人的价值以及人的发展等多个角度为理解行政领域中的人提供了新的路径。以人学为向度的行政伦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以"现实的人"为逻辑思维前提,以关注"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为中心内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追求,构成了马克思人学的逻辑思维范式。马克思人学始终关注于人的发展,主张在无情地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深刻剖析人的"实然"中走向"应然"。它是批判的,同时又是建构的,从而科学回答了"人从何处来"和"人向何处去"这一重要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唯物史观的宏大叙事中,社会形态的演变伴随着人和制度伴生关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和制度观揭示了人和制度的发展规律.制度与人的关系从原始状态的人服从于制度,发展到制度服务于人,再发展到人的制度信任,经历了"人化制度"和"制度化人"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人学制度观,使制度越来越完善,使人...  相似文献   

8.
本体论问题,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域。有研究者认为实践的思维方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存在本体论。也有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自己的本体论,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本体论形式。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应该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表露的“本体观”思想中去寻找答案。本体论意义的历史变迁以及西方哲学对本体论的研究也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大学生现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高校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从教育原则、价值观和发展观角度做好大学生现代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在提高媒介素养的同时,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价值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入学思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矢志不移的追求,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获得了丰硕成果,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切实推进和实现着中国人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当代中国》丛书(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近期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是在我国学术界人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和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思想的大背景下出版的。人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中国发展实践互动性的不断增强,使得人学研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7,(1):123-130
不是诉诸于抽象的人性来解释人,而是从劳动的维度来揭示人的“斯芬克斯之谜”,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最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之所以能够避免重蹈在他之前的哲学家们陷入到“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的覆辙,实现了人学研究的重大转向,是因为他首先确认了劳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然后科学地揭示了人通过这种能动的实践活动自我生成的历史过程。既然劳动对于人的自我生成具有本体性意蕴,那么,对劳动进行奴役也就意味着奴役了人本身,因此,把劳动从私有财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必然是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通过科学的劳动概念来考察人自身和人类历史的诞生与发展过程,马克思最终揭示了人的自身之谜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之谜,创立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而使人学和历史学首次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学界对新公共服务理论一边倒式推崇的背景下,一项客观理性的理论分析与价值对话显得十分必要.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和批判,新公共服务理论把公共利益置于人的抽象规定和虚拟的价值层面,这也导致它所倡导的基于共同价值的领导并未能形成统一有效的责任机制.尽管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参与式管理能够融合政治与行政的行为一致性,然而分散的权力和责任在操作层面容易产生一种真空的状态,从而致使国家行为偏离基于人性的基本需求.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阈中,新公共服务理论中这种公共行政逻辑的矛盾性从反面彰显了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与个人性在本质上的同一性,理想的公共行政需要立足于现实人的自由发展,在“议行合一”的民主政体中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兴起既有深刻的世界哲学与文化背景,也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吁求相契合,更是我国理论研究发展的逻辑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双重维度展开。广义理解,可以说整个马克思哲学都是马克思人学;狭义的马克思人学主要涉及人的本质问题、人的存在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学研究紧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人的精神世界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和精神教育共同关注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精神教育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根基:人的精神属性是精神教育的人性根源;人的精神需要是精神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主体性是精神教育的根本宗旨;人的实践性是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精神教育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当代文艺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体的,都是指普遍的、一般的人,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承认人有普遍的、一般的本质,即共同人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考察文学艺术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一种视角,而且是更加贴近文学艺术自身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当代文艺学建设,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文学艺术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眼点,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文学艺术的最终目标.首先,应当从马克思实践存在论的高度,认识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的文学艺术;其次,文学作为人学,其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的、想象性和情感性的对象化和确证;最后,文学艺术的功能不仅仅是审美、认识、教育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起点和主要对象.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现实的个人"首先是"有生命的个人",一种自然存在物;其次,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现实的个人"还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性;再者,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现实的个人"还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一种精神存在物;此外,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现实的个人" 同时也是实践存在物,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开放的人;最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现实的个人"还是具体的历史存在物.  相似文献   

18.
王毅 《学术探索》2012,(2):11-13
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化改革,促进和谐社会,就必须培养出和谐的个体,使社会成员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享受到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来看,和谐个体的内涵至少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自我和谐这三个方面。论文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和谐个体的构成要素、辩证关系,并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矛盾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抗疫的思想旗帜,其中马克思主义人学为严防严控的总体布局提供价值依归,为以人民为中心的防控策略调整提供思路方法,并构成评价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尺度,对疫情防控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在中国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生命至上是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取得胜利的根本动力,集体主义是凝聚力量的核心价值取向,团结合作是应对疫情国际化的基本主张,历史的、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得到充分彰显.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及其在全球范围的扩散也反映出当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寻找解决的智慧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最基本的立足点就是将自由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类实现自由解放,获得审美的生存。这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美学与美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人学观通过与时俱进的理论建构,获得了更加全面、科学的发展。这一发展过程也促进了我国当代美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