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学是使对存在的研究真正上升到理论思维的纯粹哲学,而不仅仅是哲学的附庸,因为哲学之所以能成为追问存在之本意的一种形上之学,在于它是美的存在的创造方法。作为美学的哲学只能是对政治的反思。柏拉图第一次揭示了哲学与政治的内在一体性,即政治的本质是哲学性和知识性,所谓"最好的政治"是哲学和知识,而非现实的制度和实践;哲学对更高存在的创造在于它是一种创造政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特殊技艺,从而使哲学成为一门政治美学。马克思重新为现代政治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将现代政治重新带回到对最好制度与最美人性的创造与理解的界面上。就这一点来说,马克思学说是一种政治美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实践哲学终结了西方近代的政治与哲学相对立的政治思想传统,实现了政治与哲学的联合.而这一联合以"实践"本身具有的政治维度为基础.政治维度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一个根本维度,从这一角度可以把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理解为一种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9,(5):64-71
先秦诸子的政治哲学以儒墨道法为大宗。其中,儒墨道皆有复古主义思想倾向。儒墨两家同尊封建,不同之处在于孔孟复古以阐扬经典文物的精神为主旨,墨家复古则流于空泛。道家复古的实质是反对一切社会制度,主张复归于自然和人的天性。法家反对将古代道德混入当世政治,试图构造一种更为纯粹的政治哲学,但是缺少政治人格的"先天不足"导致其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缺陷。总体看来,先秦诸子的政治哲学缺少纯粹的逻辑原点,不得不依托理想典范的历史预设进行历史和逻辑相混合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刘擎 《浙江学刊》2008,(2):111-117
近年来政治哲学在汉语学术界似乎成为一门显学.原因在于首先,政治哲学的理路与狭隘的"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取向对立,强调对根本价值问题("应然性"层面)的研究,这对于经历各种"批判理论"洗礼的中国学术界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其次,政治哲学关乎政治安排的基础性原理,它超越现实又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这契合了中国儒生的传统.最后,政治哲学也是对"应当如何生活"的哲学追问,在"人文精神失落"、知识分子边缘化的时代,政治哲学为学人探索"安身立命之道"提供了某种方式.一些学者也开始尝试在当代的问题意识中和当代条件下对中国传统文明做"创造性转化"."亦中亦西"与"亦古亦今"相得益彰的发展之道,也预示着未来中国政治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人的自我意识,是关于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反思。而传统哲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对本体的认识只是从客体的角度,以一种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探究终极本体。这种本体论思维方式不会为我们的安身立命提供指导。马克思哲学的伟大变革在于其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从关系的角度,确立了主体的价值坐标,从实践的生成过程探究本体,这种思维方式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本体论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实践哲学历来是哲学的主要领域之一,其中存在着众多的理论范式.实践哲学必然包含两个面向:一是关于实践的哲学,即对实践的理论解释;二是作为实践的哲学,即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一种实践哲学范式,当这两个面向相统一时,则处于常规时期;而当这两个面向相分离时,则处于危机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走出危机的出路在于,实现"关于实践"的哲学与"作为实践"的哲学的统一,使其既能对实践作出理论解释,同时又能实际地对人们的实践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马克思哲学建树的起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基于对当时德国理论和实践困境的回应,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这两位古希腊哲学家自然哲学之差别,彰显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中的自我意识哲学维度,曲折地表达了自身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但此时的马克思仅仅把现实中存在的困境理解为人的自由的自我意识匮乏的结果,因而试图诉诸自由的自我意识的自觉与升华来达及人的自由的实现,最终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化哲学的解析与建构需要将自己建立在一个哲学理念之上.这个哲学理念需要将内在性与超越性、此岸与彼岸、现实活动与超验意向等统一起来.这个哲学理念需要既摆脱旧形而上学所隐含的价值虚妄与暴力,也需要规避一元实践主义所隐含的虚无主义.在后实践哲学的视域中,文化作为对人的生存安顿包含着超验信仰与现实的劳动实践两个维度.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与思想脉络中,"文化"乃是以"文""化"之,也就是所谓的人文化成的王道政治;"政治"乃是"正"之以"文"以"治",也即是以"教化"实施统治.因此,文化的问题在其现实性上就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4):35-38
葛兰西主张,一个政治家的真正的哲学应到其政治著作中去寻找,真正的哲学家同时也是而且不能不是政治家。纵观其思想,我们认为,他的"实践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阐发与深化,是哲学与政治的完美联姻。  相似文献   

10.
胡雪萍 《学术交流》2007,42(10):23-26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成员阿多诺认为,西方主流哲学从古希腊以来一直以概念为基石追求规律,追求事物的同一性来高扬理性的力量,这样无疑会使充满差异事物的现实世界成为机械的、虚假的概念世界,导致人的存在方式单一化、概念化,而丧失人本真的感性、个体性、创造性、批判性以及思考的能力。因此,阿多诺重申哲学的兴趣在于非概念性、个别性和特殊性。"否定的辩证法"正是这样的哲学,它以尊重事物的差异性为指向,彻底否定依据同一性把事物贬低成种或类的解释现实的方式。无疑这一思想源于马克思所开创的以主体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哲学,它为当今社会倡导创新,凸显个性提供了卓有见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董事及董事会既是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客体,处于公司治理承上启下最为核心的地位.董事及董事会不可能具有独立性或中立性,这是由每位董事与生俱来的身份差异决定的.现行公司法一味强调董事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相应的董事选举制度设计并不支持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致使董事角色错位,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应明确承认不同类型的董事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名选任,并由提名人对被提名人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王越芬  郜娜 《社科纵横》2010,25(10):120-12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政权由一时强大到失去执政地位,退守台湾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党建的失败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国民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失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高洪 《日本学刊》2006,(3):32-40
日本民主党作为最大的在野政治势力,十年来一直在日本政治局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4月,民主党因“伪造电子邮件”的政治败笔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整合,素以手腕老辣、信念坚毅著称的小泽一郎终于走上前台。随后,作为两大保守政党间新一轮较量的千叶县国会议员补选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胜利结束。民主党的变化给日本保守政治局面带来新的波澜,但无论是对于民主党还是小泽一郎来讲,只有主张相对温和与稳健的内政、外交政策,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11):104-109
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和彼此融合,是开展学术研究以及推进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科学与中共党史研究的交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从整体上关注和审视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因而,通过研究个案的学术史梳理和考察,为不断深入推进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提供新思路。这是不断完善党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论日本人自我认知的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7,(2):95-108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演进经历了从极"左"的理论范式到改革的理论范式(或过渡的理论范式),再到当代的理论范式的转变。决定这一转变的是这种理论所置身于其中的全球化环境和实践的转变,以及从事这一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种变化的环境和实践的科学判断。面向全球化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吴占军 《日本研究》2007,44(3):71-76
经历了黑船袭击阵痛的日本,很快确立开国思想.仔细分析幕末日本的对外意识,从其最初就与东亚"华夷秩序"保持暧昧关系,到"脱亚入欧"醉心于西方列强制定的弱肉强食原则,最终发展为走上侵略亚洲、争霸世界的军国主义不归路,可以得出日本这一选择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