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经历了由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历史演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键。"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欢 《南方论刊》2014,(1):8-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经历了由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历史演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键。“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的开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和创新开辟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时代变迁和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推动着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范式转变,文化建设服务于经济、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文化建设找到了正确的位置;由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封闭保守的社会文化结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开放创新的社会文化结构转变,文化建设获得了反映社会进步、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崭新的时代内容,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由"穷过渡"的文化价值目标取向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价值目标取向转变,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的论述和部署,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已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研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主要围绕着演进历程、历史动因、意义与实现途径等问题展开,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地位,对于促进其他四方面的建设发挥基础性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新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内含新的文化价值理念,推动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有助于推进社会整合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或者探索出自己的模式。那么,这种道路和模式应当是什么呢?近期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赵凌云教授等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较系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细读该书,我有如下感受:1.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基于当代中国语境来定义生态文明,该书认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其实质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任务和执政目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亦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和伟大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前瞻性回应,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时代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五位一体"总布局之所以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是因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的难题。这种现象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盈利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具有化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的难题的内在机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提供了制度保障,"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两个"三位一体"、一个"四位一体"和两个"五位一体"构成的"多维一体":旗帜是道路、体系、制度的"三位一体",总部署是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三位一体",特色是实践、理论、民族、时代特色的"四位一体",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要求是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五位一体"。  相似文献   

10.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定位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区别于过去人类文明发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思想;生态系统的自然、和谐、可持续运行是"美丽中国"全新视镜的真实展现;生态建设将战略思想转化为全新视镜;林业在转化中起到重大作用。由于森林、湿地、荒漠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三大系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下,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动机、转化器和调节器。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林业衰则生态衰,生态衰则文明衰。基于林业的基础性、公益性、民生性、包容性特征,以及林业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综合复杂性,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多路径推进,林业必须勇于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高效地发挥发动机、转化器和调节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地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取得的成果来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具有十分突出的世界格局。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我国生态文明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性生态文明,也是贯穿于“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中的整体性生态文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格局集中体现为,它是倡导并践行“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生态文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当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既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在动力,又是全方位推进“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格局。随着社会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中国公民社会建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深圳市明确提出要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更早地建立起公民社会。可以预见的是,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以“政治革命”为主导,建构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正确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邓小平与毛泽东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思想相比较,因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特征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阻碍社会发展、制约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政治性问题。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对发达国家正反发展经验与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系统总结并深刻反思的结果。政治思想与政治理念只有转化为政治实践才具有现实意义,因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更需要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角度去考量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关系,去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去探索在政府主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路径,这事关我国长治久安、永续发展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布局,表达出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培元固本的主体自觉意识.中国地域辽阔,生态复杂,民族众多.生态文明作为“人和”问题,不仅要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相互为用,还要有各地、各民族及其文化的能动参与.基于中国国情,结合学科新知,将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的区域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相结合,以中华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导向,构建“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民族关系.中国学界、政界凝聚力量,实现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的联袂建设,达成民族团结与美丽中国携手同行的生态政治学共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制度建设共同构成了美丽中国生态梦的"六位一体"总布局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党找到了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现在的任务是再次从根本上面对社会发展道路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来指导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我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向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型的实践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核心,这个理论体系,包括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经济建设;以法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党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创建90年来,在致力社会革命、为中国发展进步奠定根本前提的基础上,领导人民进行全面的社会建设,使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基本经验: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明确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把握社会建设的道路方向;三是围绕优化社会结构制定社会建设的相关政策;四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建设的各方资源;五是按照统筹兼顾方针营造社会建设的良好环境。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管理服务、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更需要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当然也是统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倡导和实行一套低能耗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才能顺利完成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过渡,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