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生 《山西老年》2011,(7):18-18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8月27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电报,正式向党内宣布:“中央决定毛、周赴渝谈判。在毛离延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由此至翌年春,刘少奇一直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会后,党中央决定刘少奇同志领导中原地区的工作。 11月23日,刘少奇、李先念等同志肩负着“发展华中”的伟大战略使命,离开延安,奔赴中原抗日前线。少奇同志时化名胡服,以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军官的身份出现,随行的有栗在山(栗剑秋)和副官李拓等人。因时系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故均着军服,佩戴第十八集团军胸章、臂章,公开行动。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同志是新四军中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的光辉代表,他与粟裕等同志一道,对创建茅山和大江南北战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九三八年六月中旬,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一部到达苏南的茅山地区,与先期到那里由粟裕同志率领的先遣队会合,开展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随后,根据中央的“向南巩  相似文献   

4.
张闻天给东北局并报毛泽东的三份电报时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薄一波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5月版)在论及1950年党内围绕东北农村土改后出现新富农发生争论的问题时,有这样一段表述:“少奇同志的谈话传达到东北局后,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常委张闻天同志于5月间,三次通过东北局给毛主席写信,就土改后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三个问题,发展自己的意见”。“张闻天同志这三封信虽没有提到高岗的总结,也没有提到少奇同志的谈话,但看得出来,他是就这场争论向中央表示他自己的看法的。”①笔者查证有关史料,认为时间与史实不符。首先,从工作时间和地点来说,张…  相似文献   

5.
5月20日下午,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将为盐城师范学院陈毅塑像揭幕。共和国元帅陈毅曾在盐城这片热土上留下深深的战斗足迹。1940年下半年,陈毅根据中共中央“发展华北、开辟苏北”的指示,率部北渡长江,东进北上来到盐城。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陈毅力挽危局,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毛泽东迅即签发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不久,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盐城遂成为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也渗透进盐城的每一寸热土。盐城师范学院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大力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培育和凝铸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陈毅元帅十分重视教育。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他戎马倥偬仍不忘教育;在他关心下,抗大五分校、华中党校、鲁艺学院华中分院等相继在盐城建立。1958年,盐城师范学院前身之一的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创建时,陈毅元帅欣然为学校题写校名,寄托了他对老区高等教育的殷切希望。陈毅塑像为铜质全身立像,塑像屹立在盐城师范学院通榆校区东进路中部,展示了陈毅元帅叱咤风云、大气若定的儒将风采。简朴而隆重的揭幕仪式由盐城师范学院院长薛家宝主持、院党...  相似文献   

6.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60多年来,“为人民服务”这一响亮的口号连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在中华大地上久久回响。  相似文献   

7.
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前后,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滋生起来,在“司令部对外”口号的是非、党委制和党代表制的存废等重大问题上,党内军内歧议纷起,莫衷一是。遵照党中央“来中央报告与讨论一切问题”的指示,红四军派陈毅同志赴上海,向中央做了详细而忠实的汇报。党中央组织部长、军委书记周恩来同志听了汇报之后,代表中央对红四军工作做了全面指示,并由陈毅同志代笔整理成《中共中央给红四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这就是著名的“九月来信”。  相似文献   

8.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以刘少奇为书记,统一领导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敌后抗日斗争。刘少奇于11月23日从延安动身,奔赴华中敌后。此时,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在皖南集中整编后,东进江南,北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中,盐阜区以及整个苏北,当时被人们赞誉为是抗日民主运动的先进地区之一。这个荣誉是和刘少奇同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九四○年十一月,少奇同志由皖东北来到盐阜区,担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一九四二年三月奉令回延安。在这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少奇同志在领导整个华中党政军工作的同时,并直接指导盐阜区的各项工作。在少奇同志的亲切关怀下,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整个华中抗日民主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在一九三九年九月到一九四二年三月期间,先后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重建军部后的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等身份,领导华中党的工作。这一时期,他根据华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路线,巩固和扩大了华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坚持华中长期敌后斗争,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2,(15)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活动,是从党诞生15周年的1936年开始的,但是明确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的纪念日,则始于1938年。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的《论持久战》演说中谈到:“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7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几天以后,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作出响应,决定从7月1日至7日“为抗战周年纪念与中共17周年纪念宣传周”。7月1日晚上,隆重举行了“延安各界庆祝中国共产党17周年纪念大会”。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  相似文献   

12.
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住在延安枣园。往年每逢春节时候,延安附近各乡群众代表和秧歌队,都来给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拜年,已经成为惯例。 这年春节的一大早,毛泽东提议说:“今年赶个早,咱们到老乡家里去吧!”周恩来也说:“是要去早些,不然他们又要抢先了!”早饭后,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同志以及随同前往的工作人员,带着年礼,来到枣园乡政府。乡长杨成福看见他们来了,笑嘻嘻地迎上前来。毛泽东紧握着他的手,亲切地问道:“杨乡长,你们辛辛苦苦一年了,年可过得好吗?”  相似文献   

13.
新四军建立后,为了开辟华中敌后战场,为了发展自身力量,为了实行和八路军携手作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规定新四军的发展方针是东进、北进,即“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在贯彻执行这个发展方针上,陈毅和项英发生了严重分歧。陈毅是坚定的、完全的、彻底的,项英是动摇的、不完全的、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4.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一书,是少奇同志1939年7月8日在延安马列学院的讲演稿。以后撰写成书,毛泽东同志阅后曾给以高度评价,并批了八个大字:“提倡正气,反对邪气”。以后,作为一部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一直是我们提高马列主义水平,砥砺革命品德不可缺少的好书。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少奇同志同当时党的其他领袖一样,预见到由于外界的各种影响,如王明机会主义的流毒,军阀主义的抬头,某些人对革命的厌倦和对抗战胜利的缺乏信心,党内一部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发展华中”和“巩固华中”的方针。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刘少奇同志深入华中敌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等职,为实现发展和巩固华中的战略任务,为在华中广阔地区创建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决策和延安经验,把培养文艺干部纳入党的统一体系,具有远见卓识地成立了鲁艺华中分院。它的成立,团结了境内外许多文化名人投入抗战,传播了新文化、新思想,为军队、地方基础文艺工作的开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文艺人才和骨干,成为中共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开展文化工作的大本营和参谋部,推动了华中,特别是盐阜区的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朱理治同志在河南工作将近三年,历任河南省委书记,豫鄂边区党委书记,军委主任,中原局委员、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委员。在此期间,他正确执行了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拓了河南、乃至中原抗战的新局面,为河南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禹康 《山西老年》2011,(3):21-21
电视连续剧《延安颂》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位年轻漂亮、性格泼辣的红军女干部,刚刚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延安,就急着来拜见毛泽东。她来到毛泽东住处时,毛泽东正在院子里摆弄炉子烧水,她望着毛泽东的背影没吱声,笑眯眯地踮着脚,轻轻绕到毛泽东背后,猛然拍了一下毛泽东的肩膀,朗声叫道:“老毛!”毛泽东回头一看,立即惊喜异常,马上拉住她的手问长问短……就这一声“老毛”,足见这位年轻女同志与毛泽东关系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9.
弯弓射日到江南, 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陈毅同志的这首七绝,作于一九三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它是新四军成立后东进抗日的一段历史记录,也是新四军挺进江南首战告捷的一支序曲。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党中央、毛主席根据当时国内形势发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在历史著述、报刊宣传中,都认为:一九二八年五月四日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其实这是不确切的。这支部队成立时叫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才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农军,陆续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同年五月二日毛泽东同志以“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书记”名义写信给中共中央说:“前湘南特委决定朱、毛两部合编为第四军,指定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说明将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的两部分部队合编为第四军(即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是湘南特委决定的。根据这一决定,是年五月四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宁冈砻市召开的庆祝会师大会上,正式宣告成立了当时我党领导的最强火的一支工农武装——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五月十三日,中共江西省委就目前军事情况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中,就称它为“工农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