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的力量、价值、尊严的肯定,对人性的尊崇,对人的全面关怀和终极关怀。它作为一种自由意志、创造精神和价值理想,是与蒙昧主义、权权主义相对立的,也是与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不相容的。在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的转型期,浸润着人文精神的西方文化闯进俄罗斯国门,与其传统文化发生了撞击与冲突,三四十年代俄国思想界围绕着俄国向何处去的论争即是两种文化矛盾冲突所激起的反响。俄国的才俊之士如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则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进行批判借鉴和吸收,力图使俄罗斯文化在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中实现自我突破和超越。而西方文化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冲突、撞击、交汇、融合,则造就了俄国作家的高尚人格:崇高使命感和公民责任感,自由不羁的叛逆精神,大无畏的殉难、献身精神,同情人民、关怀人类命运的人道主义。人文精神不仅陶铸了俄国作家的人格,而且为俄国文学注入了新质,决定了它的品格:巨大的批判激情和力量、理想主义光辉和人道主义的优秀传统,从而成就了俄罗斯文学的百年辉煌。  相似文献   

2.
黑色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追求和价值创造过程。从整体角度看,黑色旅游价值取向的各个向度是内在统一的。对黑色景观的审美追求、以人为本的价值尺度、以责任和教育作为核心价值动机等都构成黑色旅游的价值取向基本问题。推进青年黑色旅游的价值内化,有利于激活青年个人价值内生动力,有利于增强青年一代灾难意识、生命意识、责任意识,有利于构建旅游服务“出圈”格局,也是多元化旅游治理体系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黑色旅游价值取向设置,青年旅游者在情感体验上经历了“情感唤起-情感回应-价值内化-情感输出”的行动逻辑,实现个体和社会层面对于“死亡”与“重生”的两极关怀,完成从“悲伤”到“认同”的情感迁移,丰富精神价值重塑的内观化生成实践。新时代青年黑色旅游责任系统搭建,要遵循“以文化人“”道术合一“”精准服务”的循环逻辑,不断理顺组织体系、配强力量体系、完善功能体系、优化运行体系,构建多元化黑色旅游治理体系,推动青年参与旅游治理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3.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视域中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居学明 《天府新论》2009,(6):153-156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和倦怠、抑郁和逆反、迷茫和困惑、功利和浮躁等不良心理。高校应注重“四个结合”:即合理规划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科学公平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突出导向与提炼特色相结合,丰富多元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紧扣“四个抓手”:即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积极探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自由观的总体性表现为历史总体性、现实总体性与具体总体性的三重规定。历史总体性规定基于人类历史发展历程对自由的发展作出批判分析,展现出马克思对相对自由的历史关怀;现实总体性规定要求从生产关系出发理解人的社会关系及其自由状况,展现出马克思对集体自由的现实关怀;具体总体性规定要求从人类社会主体出发理解人的自由状况,展现出马克思对主体自由的具体关怀。马克思自由观在中国的当代实践表明:自由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共同体总体进步的发展状态,是个体主体性和群体(人民)主体性的获得与焕发,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努力中彰显出自由价值的巨大“溢出效应”和“导向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五四”的重读,就几个有关“五四”的敏感话题发表了看法,对以下观点作了详尽的分析:所谓“五四”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所谓“五四”在文化上的“欧化”倾向严重丧失了“民族主义”的立场;所谓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期的文化失范、价值无序、道德失落等问题是由于“五四”对传统道德的批判过了头;所谓“五四”在社会革命和政治经济关怀方面有所缺失。文章认为,随意抹杀“五四”的历史功绩是一种轻率的、不严肃的态度。如果能以较为客观的态度,将“五四”摆到本世纪文化发展的特殊语境中考察,我们就能看到,本世纪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五四”的开创之功,“五四”所提出的许多文化命题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高房价和生育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购房压力是否引发、如何引发青年生育焦虑是极具社会意义的研究话题。已有研究往往着力于探讨购房与生育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但其中的影响机制却很少受到重视。本研究引入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作为购房压力影响生育焦虑的中介变量,然后利用对重庆市323位青年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购房压力对生育焦虑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购房压力除了能够直接作用于生育焦虑外,还能通过“购房压力→主观幸福感→生育焦虑”和“购房压力→社会公平感→主观幸福感→生育焦虑”这两条路径实现影响。最后,对于如何降低青年的购房压力和生育焦虑情绪,提高其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本研究得到了一些政策启示,如推行“租购同权”、引导大城市的产业分散至周边的中小城市等。  相似文献   

7.
张媛  袁祖社 《人文杂志》2022,(6):99-106
面对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生产的“增长式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态足迹”已经出现了“过冲”现象,无极限的增长不但使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而且还制造了贫困、不公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用物质增长来满足非物质的需求不仅是一种无止境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的错误做法,而且还让人的精神世界日益空虚和无意义。文化的本意在于追寻美和完满,在于使人获得自我的完善,恢复人性的价值内涵和心灵本真。“后物质时代”的发展是价值、质量和品质的关照性发展,现代人应当基于文化的价值审视发展,在物质生活方式的定义和界线上做出改变,树立一种关注生活质量、生活品质和生活品味的合理合意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文化之美好本质价值的追寻,以期浸染美和完满的心理,引导发展走出物质拘禁的泥沼,转而关心人的心智成长和良善性格的培育,从而走向一种向善、向美的和谐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8.
科学实践精神是人的实践精神的特殊形态、典型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内容,借助自然界 人 社会(精神)发展的形式予以对象化和客观化,藉以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精神的统一”,从而实现人的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 人生价值的创造精神。科学实践精神的文化价值性反映在自然界 人 社会(精神)的双向互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对“自然界的创生”(物质文化) “心智的创生”(精神文化) 人的创生(社会文化)的价值性,而其更深刻的反映则是在“本体论上”,由科学客体向“文化客体”的转化;认识论上,科学反映向“文化反映”的深化;方法论上,科学方法向“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彭小燕 《东岳论丛》2006,27(5):109-113
物质生存匮乏与“平等—自由”意识缺失的生存现实迫使回国之后的鲁迅重构自己的思想。留日时期的鲁迅集中关注人在精神上的自由创造问题,回国之后,眼见他人以及自身的物质生存困境,鲁迅意识到了物质生存问题在中国现实中的重要性。而国民身心中充斥的等级观念、主奴意识也迫使鲁迅重新调整他对19世纪人类“民主—自由”文化的态度。留日时期的鲁迅并不认为19世纪人类的“民主—自由”文化就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高范本,他认为,未来的人类文明必然有新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人类生生不息的自由创造意志。而归国之后,眼见蒙昧、守旧的国民精神现状与社会文化氛围,鲁迅意识到了“民主—自由”文化的生长对于中国现实的重要性,意识到了“民主—自由”文化的生命基石—国民精神中的“平等—自由”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以后.胡适等《独立评论》派自由主义文人群.在凸现的个人主义与 民族主义两难困境中,改变以往片面强调个人主义价值理念、淡化帝国主义侵略、将民族主义统一 服从于个人主义的作法,将关注焦点从个人主义转向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提出了自以为从国家 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的理性的对日观:其一、支持国民党政府保守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其二、反 对青年学生非理性的爱国激情;其三、寄希望于国际公法.反对排外民族主义;其四、主张妥协自强 韬光养晦.以实现现代化.作为抗日救亡的前提。这种对日观.概言之.是“理性民族主义”;详析之, 可分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两种类型;典型的理想型自由主义者胡适对日观的“理性”,是个人主 义、文化激进主义的“价值理性”,民族主义是其形式。以蒋廷黻为代表的大多数自由主义者对日观 的“理性”。是出于国家富强的外在功利考虑的“工具理性”。自由个人主义的价值关怀已被搁置乃 至放弃。他们公开主张“新专制独裁主义”。这说明自由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的无根性特征和中国自 由主义者必然分化、边缘化及政治保守化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1.
法律的人文关怀与法制的现代化--一种人文主义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主义所彰显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价值。现代法律的人文关怀是对社会个体的生存与生活、价值与尊严、人格与精神、现实与前途的真情关切,是对社会个体权利的充分确认和有力保障。法制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文精神的现代化,故其应当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幸福自由生活为终极关怀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两种解构——当前中国人文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最朴素简捷的说法,就是人类的文化精神、人类的文明素养。文化与文明是人文精神的核心。终极关怀是它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的关怀,是对人类命运、前途的关怀。人文精神的形而下具体操作层面,即是自由、平等、科学、民主实践的关注,对人类进步的关注。本文重点谈谈有关当前对“人文精神”进行解构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质疑鲁迅思想与近现代人类“民主———自由”文化有着逻辑矛盾的观点,力图探寻鲁迅思想内在的、统一的逻辑构架。在社会历史观的角度上,青年鲁迅已经越过人类文化演进的表象而直取其背后的生命自由意志与“自由—独立”精神;作为一个决意投身文艺的人,鲁迅重视人的精神觉醒、精神创造力量的思路是一种回归其生命本根的思路;而对于中国思想文化史而言,鲁迅瞩目人之自由意志、“自由—独立”精神的觉醒的思路关注的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远远没有得到正视的重大问题,看取的是一个民族不断通向新的历史文化进程,包括通向“自由———民主”文化历程的生命本根。  相似文献   

14.
与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不同,林语堂追寻人的本体意义,强调享乐、个体及人格修炼;重视审美人生,倡导“美”、“爱”和“自由精神”;喜爱平和雍容的文化心态,力避焦虑和粗糙。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显然是相当有意义的。当然,林语堂的人生哲学并非尽善尽美,而是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时代感和社会历史性;对物质文明的价值估计不足,缺乏伟大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一些杂志又开专栏,大谈特谈“人文精神”,颇有“热”人文精神之势。照我粗浅的理解,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时下呼唤人文精神,当然不是空谷来风,而是当今社会现实在这方面让人忧心件件。今日之中国,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到处弥漫着拜金主义的气息。在这种“向钱看”的实利心态占主导地位的风气里,仁义道德之类的古人遗训,多被当作“迂腐”之言嗤之以鼻。以文史哲三大学科为核心的人文学术,也多被看作“无实用价值”而备受冷落。不少大学为适应市场经…  相似文献   

16.
<正> 青年学生中出现的西方社会文化思想热,是我国八十年代的一大文化现象.人们对此有种种议论,有人担忧青年学生被资产阶级思想俘虏,有人认为是昙花一现的"封闭后现象",也有人则认为是人类文明交融的必然结果,看法各异,莫衷一是.究竟应当怎样评价两方社会文化思想对我国青年学生的影响,怎样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对待两方社会文化思想,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青年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深受康德的自我意识、普遍理性思维和黑格尔抽象思辨哲学的影响。在完成了“两个思想转向”后,马克思开始从新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维度出发探索“自由何以可能”。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主要有三个维度:劳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自由、自主活动主体性、自由的高级形态即自由个性。马克思不是抽象地、观念地谈论自由,而是从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从市民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视域探索自由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缺乏真正的人文关怀,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育、教学的诸多环节中体现、突出人文关怀,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创新的必然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灵台”是儒道都使用的概念,都与先秦气论有关,但具体内涵不同:儒家在巫术文化背景下,沿用灵台概念,使其成为天子的礼乐建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物质载体,表现出儒家对于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怀及其制度的等级性。道家以其为喻,赋予其精神自由之内涵,体现出道家对个体精神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湛若水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明代大儒陈献章的学生,提出了“随处体认天理”的思想。陈献章对此高度评价,并将“江门钓台”作衣钵传与湛若水执掌。湛若水在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升至礼、吏、兵三部尚书,创建书院,教书育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完善和丰富“随处体认天理”哲学思想和实践理念。“随处体认天理”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指“静养”,更重要的是指在实践发展中“感悟”“认识”,“吾之所谓随处云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盖随其所寂所感时而。”“天理”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自然之理、自然法则;二是指德性之理、道德法则,包括尧、舜、孔、孟以来的“仁、义、礼、智”等方面内容。体认天理的关键是勤于学习、涵养心性、努力实践。湛若水所述的“随处体认天理”哲学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深入发掘和传承“随处体认天理”思想,有利于激励青年立志,勤奋学习,树立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青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引导青年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有利于青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