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城镇化建设是加快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过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地方财政职能的创新和实践尤为重要。转变财政职能,利用财政体制推动城镇化进程。分税制从制度层面增强了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财政动力,分税制赋予了地方财权,把相关城镇建设过程的税收作为地方可用财力,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做大财政收入蛋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是指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按税种划分财政收入以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如今一提到分税制,人们一般都会想到九四税改。其实,我国分税制的构建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3.
国家《十二五规划》(草案)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履行提供地方公共品,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职责,这就要求地方税收体系必须要满足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需要和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然而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财力逐步向中央集中的趋势,导致地方政府职责、事权与财权利益之间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能力与效率。因此加强地方财力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现行地方税收体系进行构建和优化,可为提高民生福利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刘俊生 《决策探索》1994,(10):15-16
分税制改革不仅从根本上克服了原有财税体制的过度集权的“大锅饭”弊端,崦且对于另强国家宏观调控,建立事权与财权的相互平衡机制也是十分有利的,但从地方角度看,这项改革无疑是断了地方财政的奶,各级地方财政再也不能无限量的去淘国家财政的“大锅饭”,唯一的出路是加大改革力度和配套改革的同时,加快建立灵活有效,相对独立的地方财政运行机制,着力解决自身的财政平衡问题,否则,财政工作就不能适应地方事业发展的需要,甚至会成为地方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那么如何建立地方财政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体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大降低,但地方政府的事务并不因财政收入的降低而减少,相反有增长的趋势。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源不得不采取"土地财政"的策略。"土地财政"带来的负效应的蔓延呼唤"土地财政"制度的改革。规范化的财政分权体制,尤其是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是"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中国2000多个县级地区1993~2003年的财政数据,借鉴收入分配文献中发展出来的收入来源不平等分解法,对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分析。本文得到了十分稳健的结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不但没有起到均等县级财力的作用,反而拉大了财力差异,特别是在分税制改革后,转移支付造成了近一半的县级财力差异;专项补助和税收返还是非均等性最强的转移支付;明确定位在缩小财力差异的各项因素法转移支付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虽然从财政供养人口平均财力的不均等角度看,它们具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然而从总人口平均的角度分析,它们是非均等的。  相似文献   

7.
柴华 《决策探索》2003,(3):51-52
1980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以"包干"为主要特征的财政管理体制.为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包干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即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确定各级政府财权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改革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卫华 《决策》2005,(3):34-35
政府事权不断下移,财权则逐渐上收,结果“中央财政蒸蒸日上,省级财政稳稳当当,市级财政摇摇晃晃,县级财政喊爹叫娘,乡级财政集体逃荒”。地方财政收入没有保障,乱收费不可避免。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要求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基于历史数据对我国财政收支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已经建立起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但是目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分配、财政支出以及运行情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近期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把现行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过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所谓分税制,就是指一个国家在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指础上.根据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税种统一划分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分级独立编制收支预算、自求平衡,并辅之以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比较普遍地实行了分税制的体制。我国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力争用不太长的时…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3,(33):11-11
推荐度指数★自9月1日起山东税改方案将开始实施。近七成省级税收将下划市县,同时对省级分享税收增长15%以上部分全部返还市县,省里不再参与分成,取消原体制按3%比例递增上解政策等。这次改革主要是扩大县级这一级政府的财力,是中央与地方分税制的延续。取消固定的上缴比例,代之以增量分享机制,对于地方财政能减少一些压力,但是未来15%与85%的增量分成问题令很多县市级财政人士担心。  相似文献   

12.
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拟自然实验,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可有效校正选择偏差问题的 PSM-DID 方法构造“反事实”状态,估计改革对县级财力水平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显示: 改革增加了人均本级财政收入,却减少了人均转移支付水平,且下降幅度较大,致使人均财政总收入减少,表明“省直管县”改革不但无法提升,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县级财政状况。东、中部地区的平均处理效应与全国类似,上述结论具有比较好的稳健性。此外,还进行了影响机制检验,地级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财政竞争以及省对各市、县的协调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前,分税制的现行体制下仍存在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某些收入划分不合理,地方税收体系不完善,地方政府过度透支未来财力等问题。在渐进式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在坚持分税制的基奄框架的大前提下,有必要把明确政府事权和支出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建立合理科学的地方税体系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处理好分税制的渐进性改革与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我调到响水县任常务副县长,主抓财政工作。接到任命的时候,我心里着实诚惶诚恐。其原因有三:一是响水是一个经济基础很差的贫困县,工业增加值在三大产业中仅占28%,经济指标排序在江苏省各县市中位于倒数二到三名,工作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二是全县财政收入刚过亿元,可用财力中60%是省转移支付,有1万多名财政供给对象,典型的“僧多粥少”。三是我虽从事县级领导工作多年,但对财政工作却是个“门外汉”。两年来,我在调研中思考、在实践中调整,与大家一起努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应当前形势、有利于积蓄发展后…  相似文献   

15.
《决策》2006,(7):4-4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把土地出让金全部划归地方政府。但是,土地出让金始终不是财政预算内收入,有的县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到了其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有“第二财政”之称。同时,地方政府既不向人大报告,也不受监督,这就给地方政府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如何将资金分配和安排,至今混沌不清。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答1.试析我国财政收入“两个比重”的提高财政收入两个比重是指“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前者综合反映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与地位。后者反映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能力。从1980年起,由于对企业和地方放权让利,我国财政收入“两个比重”明显下降。财政“两个比重”过低,严重影响了政府各项职能的正常履行,削弱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调控能力。为此,必须采…  相似文献   

17.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对平抑地区财政收支能力差异通常起着重要作用,而地方财政努力是地区财政收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建立了一个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的简单模型,并将这一模型应用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的中国财政实践。本文发现,以税收返还和总量转移支付为主要内容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刺激地方财政努力总体上来说并不成功,它抑制了地方财政的努力程度。同时,富裕地区与贫穷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努力行为是有差异的,富裕地区的财政努力程度低于贫穷地区,这导致了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财政转移支付效果被弱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过去乃至现在,人们很少论及政府财政能力这一概念.在评价一个地区财政状况时,常是依据该地区财政收入的多寡作出这样判断:对收入多者,日其财力雄厚;对收入少者,则日其财力薄弱.这里所谈的"财力"只不过是一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并非我们所要讨论的政府财政能力之全部.本文从市县政府财政能力的内涵及市县政府财政能力的评价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以弥补人们对财政能力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程默 《决策探索》2008,(19):46-49
许多地区的地方财政“退化”成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退化为“房地产商的附庸”。这一局面的形成要从分税制说起,因为分税制是土地财政的根源。而最新的财税体制改革不仅没有朝着“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方向演进,反而在“强干弱枝”的路途上越走越远,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0.
吹风     
《领导文萃》2011,(7):134-134
谢旭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工作重中之重 国家财政部部长谢旭入指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财政部门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的示范引导作用,集中财力重点支持“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实事,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组织人事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