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哲学的价值论转向--科学进步模式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进步及其标准问题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哲学研究的重点及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综观现代科学哲学的历史,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真理"模式到劳丹的"科学→解决问题"模式,尽管反映了对于科学进步问题的认识发展,但均未超出认识论领域,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由于它们忽视科学的社会性与实践性,因而无法根本解决科学进步的合理性问题.科学哲学研究从认识论到价值论的转向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在扩展劳丹"真理与价值相通"思想和发掘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为目标的"科学→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2.
库恩和拉卡托斯作为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科学发展模式。这两种模式在各自的发展动力、所蕴涵的整体观、所包含的理论进步评价标准和所蕴涵的目标四个方面有诸多不同,而且这两种模式都不能对科学发展的真正历史作一个详尽、真实的阐述。研究科学史应遵循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张盾 《文史哲》2005,1(6):138-143
认为马克思学说发展的本质是从哲学到科学(而且是实证科学)的知识类型转换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主张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是一种“实证科学”的观点尤其值得商榷。马克思哲学变革规划的总问题始终是一个哲学观问题,而非知识观问题。马克思开创的新科学按其本质来说,乃是关于一种与旧哲学完全不同的全新哲学样式的全新理解,而绝非某种“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4.
张谨 《江淮论坛》2010,(2):68-74,80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知识只作静态的逻辑分析,无论是罗素、卡尔纳普,还是赖欣巴哈,其科学观都具有现代性特点。以波普尔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提出的证伪主义“猜想反驳法”具有动态的人文文化意蕴,是后现代科学观文化转向的过渡环节。随后的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给科学以文化的政治、社会学阐释,成为文化转向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其基本观点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建构主义者英国爱丁堡学派的布鲁尔、巴恩斯、伍尔加、马尔凯和法国巴黎学派的拉图尔等人那里得到“过度”发挥,从而把科学的文化研究推进到了“文化建构”与“文化实践”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科问题的评价是科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科学哲学家们对前者的研究甚多,并取得了丰盛的成果;而对于后者的研究的成果目前还寥寥无几.本文以科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根据科学探究者的背景知识和从科学探究者的背景知识的亲缘性角度,将世界进行了划分,进而界定了科学问题的定义,该定义区别于以往那些不加区别问题类型的科学问题的定义.在科学问题的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理论起源于科学问题,科学问题依赖于科学理论”,进而得出科学理论与科学问题之间是相互引导和互为生成的关系,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图案.重点讨论了科学问题进步的三个评价标准,即前比较标准、后比较标准和当下比较标准,得出科学问题当下标准中的矩标准和秩标准的一致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三、历史主义的科学观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尔的科学观及其对科学进步的看法都是以演绎模型为基础,而历史主义者库恩同他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依他看来,科学中理论更替的性质乃至于科学合理性本身的性质,都不具有由演绎模型的运用所提示的形式。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尔都预先假定,对科学合理性的任何说明必须或者采取演绎模型,或者采取某些别的形式模型所提示的模式,而任何其他的途径都被排除在科学哲学的范围之外。与此相反,以库恩等人为代表的历史主义者却对这个预设本身提出怀疑。库恩从科学史的研究中感到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尔的科学观和历史实际不符,不能够提供科学合理性和科学进步的说明,便首先发展出一种非形式的科学观。库恩的科学观的中心观点是:范式(paradigm)  相似文献   

7.
东南大学马雷教授的《进步、合理性与真理》(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剖析和批判了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的科学观,提出一种新的科学观———协调论科学观。该科学观为我们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与文化传统和哲学传统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协调论科学观抓住逻辑主义者和历史主义者都承认的科学中的“好的理由”加以突破性拓展,把它们从科学观的边缘转移到科学观的中心,使之成为知识的解题能力即协调力的标识,从而建立起一套多元的科学目标体系。其基本观点是,科学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玄学思想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科玄论战”中的一种观点。它肯定了以中国哲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解决人生观问题上的重要意义,认为仅靠科学无法解决人生观问题。限于当时形势,玄学思想受到科学派和唯物史观派代表人物的严厉批判。但是,随着工业东亚的崛起和西方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玄学思想也随着人们对于文化传统的日益回归而逐渐彰显其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9.
波普对科学理性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尔·波普 (Karl· Popper 1 90 4— 1 994)是批判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的主要代表 ,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其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讨科学知识如何增长的问题。在他看来 ,任何理论都是一种“假设”或“猜测”,并且在“反驳”中得到进步。为此 ,他反对归纳法和经验证实原则 ,提出了反归纳法、证伪原则和“猜测与反驳”的知识增长模式。他的科学方法论弥补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某些不足 ,如把科学知识当成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但其机械性和脱离科学常规的倾向又为历史主义学派所批判  相似文献   

10.
<正>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曾围绕着科学发展是按照什么样的模式进行的问题展开过激烈争论。以库恩等人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在力图克服波普尔证伪主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认为,科学理论本质上都是猜测的,最终要被证伪,也就是说,科学理论的进步是一个不断被猜测和不断证伪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大科学,两大科学发展经历了交替领先的嬗变过程。原始科学混沌未分;古代早期,哲学社会科学思想萌芽在先;古代后期,自然科学思想萌芽呈后来居上趋势,科学发展显现优势向自然科学转移苗头;近代科学开始分流,自然科学脱颖而出,哲学社会科学落于弱势地位。现代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呈现后来居上趋势,为两大科学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发展两大科学必然趋向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山 《河北学刊》2003,23(2):28-33
文章在概述科学的特性的基础上,阐明社会科学在追求学科合法化的过程中也逐渐获得了科学的基本特性,进而澄清了某些模糊认识,并对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质展开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是一个复杂的世界,也是一个非线性世界.为深刻提示这个世界的本质,科学也已从线性科学步入非线性科学领域.文章认为,非线性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不断演化着的大千世界,有线性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非线性相互作用在起着支配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实体",又要注重"关系";既要注重"线性",又要注重"非线性".只有这样,思维形式才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比以往更加深入,传统科学观面临诸多困境,实践科学观应运而生。实践科学观是一种理解科学的新途径:它认为科学具有活动性、主体间性、语境性和异质性。从原来的理论优位转变为实践优位,以作为文化和实践的科学取代了作为知识的科学。科学观的这些新进展必然要影响和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在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发挥社会科学功能、繁荣社会科学事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系统分析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内涵与外延,回顾总结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历史演进及特点,对研究社会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社会科学界应把握改革全面深化、文化多样化、知识综合化、管理集约化、品牌标准化、治理现代化等发展趋势,促进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宇  张园 《学术界》2012,(5):134-142,287,288
在激励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行动中,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是两条主线,现代化的传媒工具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共同合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剖析了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理论演进,以及科学传播的机制模式会"倒逼"促使正规学校的科学教育加快改革步伐、协同一致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德胜  徐可 《河北学刊》2005,25(4):43-47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其各自的标准与规范.自然科学的标准主要是理性标准、逻辑完备性标准、科学实验和科学实践的标准、可重复性标准、唯物论可知论标准、科学的简单性标准;人文科学的标准主要是法律道德标准、先进性和新颖性标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标准、美学和欣赏性标准、典型性和独创性标准、生产力标准.自然科学标准和人文科学标准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它们的统一性主要是对象的统一性、研究目的的统一性、成果来源的统一性、研究方式的统一性;它们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预言和猜想、重复与独一无二问题、数学逻辑问题、实验与调查等四个方面.所以,两种科学的统一是"有差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胡杨 《云梦学刊》2003,24(5):14-18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2000—2001年组织的“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大讨论,发表了对我国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的现象、根源和具体防治措施等各种观点。随着学术规范大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学术共同体内部深层的理论矛盾如学术规范讨论中的“反身性”问题,科学的价值规范矛盾问题以及科学共同体的自足性问题等等逐渐暴露出来,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既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理论矛盾的结果,同时也是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孳生的原因,因此整饬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应该从学术价值和学术规范的重构入手。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价值中性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厘清了科学价值中性的涵义,指出科学在内部和对外部都是中性的。同时归纳出科学中性概念的诸多特点:历史性、与境性、相对性、集成性、两面性。最后论述了科学中性的现实意义和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只有通过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角度,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思想的真正本质。马克思的思想不是实证意义上的科学,它也不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以探讨普遍性为目的的思辨哲学。事实上,对马克思思想本质的界定必须超越科学与哲学的简单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