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传承中,能歌善舞的康巴藏民形成了丰富独特且同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的歌舞、戏剧等表演文化。这些文化艺术活动对康巴藏民精神世界的构建与民族记忆的传承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和精神需求。在文化表演艺术活动中,无论演出者还是观看者均会获得或产生一些相关的感受与体验,此即这里所谈的表演经验。表演经验有着自身的生命特性,往往具有情境上的集体性、整体性,方式上的直接性、直观性和本质上的超越性等特征,是文化表演形式得以维系和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重要动因。康巴地区海拔较高,且多为高山深谷区,路途险阻。  相似文献   

2.
语言承载着文化,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带有文化的印记,对这些印记的分析有助于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本文以四川康巴地区民族语言为例,从词义、词源、词的组合与聚合关系、语法、语言接触等各个层面,考察了康巴地区方言表现出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长中 《天府新论》2018,(5):143-152
表述是一种再造主体性行为。由于“康巴”地域的异质性及其表述历史的晦暗不明,“他者”表述成为“康巴”形象/记忆建构的基本方式。以还原“真实的康巴”为修辞论目的的康巴文学,亦时常被纳入“地域文学”意义生成谱系框架加以研究。然而,当前学界以康巴文学地方性知识景观叙事性特征而将之纳入地域文学阐释逻辑,以其对地域性景观的真实性表述作为评价其成功与否的标志,其实误读了康巴作家群及其文学。康巴文学不是张扬“对抗的美学”,而是强调多元文化/族群“和解”的美学表述,预示了多民族文学发展某种新的可能。只是受制于后学理论话语影响,多民族文学的“和解”美学生产问题尚未引起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藏汉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中,对康巴藏族和川西南藏族("东蛮")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本文论述康巴、"东蛮"与宋朝的历史关系,有助于加强这个薄弱环节.作者根据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及亲临实地的访问记录,对"东蛮"的族承进行了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邱柳 《中文信息》2006,(8):6-12
措普沟汇集了山川景物的精华,雪峰、冰川、原始森林、湖泊、河流、峡谷、瀑布、温泉、草原、寺庙、野生动植物、藏族康巴风情……由于进入的艰难性,游客罕至成为秘境。  相似文献   

6.
文献作为一种物化了的精神财富资源,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民族-地方文献是民族文献与地方文献的有机结合,是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创造新文化和促进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和长期以来轻文化、轻文献的错误观念的存在,造成内蒙古自治区各类文献工作部门在民族-地方文献上的大量缺藏,给自治区的各项建设尤其是学术、文化建设带来巨大而深远的负面影响,也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和人才浪费.因此,在当前民族文化大区的建设中,加强民族-地方文献工作是不可忽视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从而说明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是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康巴情缘》与康巴文化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1月 2 8日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省文艺理论学会、四川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了“《康巴情缘》与康巴文化研讨会” ,来自四川省作协、四川文艺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及我院的专家学者和文学批评家 4 0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我院副院长杜受祜研究员主持 ,我院党委书记李翠贤编审、原院长刘茂才研究员、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意西泽仁到会并作精彩发言 ,与会者对《康巴情缘》这本由我院副院长、作家陈焕仁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其主旨及文本所依据的康巴文化进行了深层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历史悠久,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传于世的民族文献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文献,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民族文献的收集和开发利用,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振兴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岑参边塞诗的传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参是盛唐很有特色的边塞诗人 ,他的诗意境雄奇 ,色彩鲜明 ,除了能满足人们娱乐及感情宣泄方面的需要外 ,诗中的客观描写、主观表达还具有传播的意义。即诗人以诗歌为媒介 ,将塞外风光、风土人情、异域文化传输到中原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理解 ,推动了各民族间文化的融合 ,同时也具有文献传播和保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发展需要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丰富发展了主流文化的内容,增强了主流文化发展内在动力,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多种精神需要,有助于社会稳定。多元文化呼唤和谐文化,社会更需要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条件,和谐文化有助于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彰显民族风貌。建设和谐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不同于某一种具体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探讨建设和谐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对和谐文化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探讨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有利于民族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使城市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同步进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长征文化的历史启示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巨成 《学术探索》2001,1(1):92-94
本文提出了"长征文化"这一概念.长征的历史和精神,有关长征的文献或文本,60多年来人们对长征的历史叙事、宣传、纪念活动、学术研究等等,构成了长征文化.长征文化主要是精神文化.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治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合法性依据和历史依据,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对长征文化遗产的继承意味着对政权合法性的继承.长征文化的革命话语作为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党的合法性,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有利于引导公民追求高尚的道德观念.长征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4.
江日青 《南方论刊》2014,(11):91-93
广西南丹土司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南丹土司文化旅游开发,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广西壮族历史文化的了解,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开发中要做到深挖史料,搜集遗物遗址,突出文化内涵;精心打造旅游产品商品,展示文化魅力;整合特色旅游资源,实现联动开发;广泛宣传,拓宽营销渠道;要与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河谷是彝、汉、傣、白、傈僳、苗等民族共存共生之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的多样性互相联系。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是增进不同民族之间、不同语言系统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相互了解的潜在资源和内在动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各民族和渚共处和繁荣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藏族大学生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西藏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藏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国家稳定,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其自身成长成才,承担历史使命。藏族传统宗教文化、新媒体传播手段、民族分裂主义思潮都影响着藏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为增强藏族大学生的主流文化认同,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网络媒体的挑战,抵制民族分裂主义思潮的渗透,发挥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迁移作用,使藏族大学生自觉认同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7.
巨鸟崇拜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很多民族文化当中,青藏高原的琼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随着象雄文明的东向传播,琼文化元素不仅在藏文文献中随处可见,东巴文献和韩规文献中也能够找到这种巨鸟崇拜的影子。而且通过对藏文、东巴、韩规三种不同文献中的琼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可知,琼鸟作为古象雄的一个文化元素,在上述三个文化传统中有着相似的文化呈现。象雄文明琼鸟文化的东向传播,应该与公元7世纪吐蕃征服象雄和公元8世纪吐蕃灭苯导致大量苯教徒逃难和东向迁徙的历史事件有关。中国多民族之间的交流不仅存在于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而且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样为增进文化共识,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省份 ,除享有“动、植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外 ,众多的民族风情组成了云南特有的、天然的人文景观。 2 6个民族在这片红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同时也传承和结累了丰富的民族文献。所谓“文献” ,通常指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民族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从广义上讲民族文献包括世界近二千个民族的所有文献 ,本文只就民族文献的狭义来探讨 ,主要指关于中国 5 6个少数民族的文献 ,并侧重于云南 2 6个民族文献。其特点主要有 :1 民族文献源远流长。据汉代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 :早在秦汉时…  相似文献   

19.
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发展,造成了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因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为人们所关注.文化是共享的理想、价值和行为准则,文化的变迁是正常现象.民族旅游强调民族文化,是一种文化旅游,旅游对文化的影响取决于旅游的形式.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首先应确定由谁来保护与开发,只有文化的持有者才能真正决定自身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20.
刘社欣  王仕民 《学术研究》2015,(2):23-28,159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血脉、灵魂和品格,文化作为民族成员共同信奉的思想观念一以贯之,代际相传。文化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的动力之源,是国家认同最深厚的基础。以文化认同为契合点来固基国家认同,强化了国家认同的心理依据和思想基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增强和拓展国家认同的空间。当今,通过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凝聚共识,探讨中国国家认同的强化之道,提升民族的整体归属感,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