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养神是《淮南子》养生论的重要原则,也是道、儒养生论结合的契点,《泰族训》说:“治自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养神之所以成为养生的首要原则,就是因为神可以脱离形体而永存不死,神高于形,方宰着形,《诠言训》说:“万乘之方卒,葬其骸于广野之中,把其鬼神于明堂之上,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精神训》也说:神“以视无不见,以听无不闻也,以为无不成也”。《淮南子》的养神论以其宇宙论为基础,主要包括养神的方法,养神达到的境界等内容。《淮南子》的宇宙论认为,道是宇宙的全…  相似文献   

2.
《庄子·养生主》有三个疑难问题需要解决。一,“养生主”意为“养生的主要原则”,而非“护养生命之主——精神”;全篇主旨是形神兼养,而非仅仅养神。二、全篇结构为:第一段统领全篇,接着用四个故事以“养形(庖丁解牛)——养神(公文轩)——养形(泽雉)——养神(老聃死)”反复交叉的形式阐述形神兼养的道理,造成一种循环往复、再三叮嘱、耳提面命的阅读效果。三、“指穷于为薪”一段仍属于秦失的话,目的是进一步说明死亡不必悲哀的道理,因为死去的只是肉体,而灵魂永存。  相似文献   

3.
先秦道家重要著作《文子》搭建了道与万物之间的桥梁,描述了道具有“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五个特性,提出“仁义为本”是治国之基、德政之要,指出德育是个体“虚心返初”和推行德仁义礼、实施德政的前提和基础。《文子》认为德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体道、悟道、得道、行道具有“心小、志大、智圆、行方、能多、事少”特点的圣人,提出了“明道知权”“智能兼备”的人才标准和“不以小恶妨大美”评价原则,并基于“自然”阐述了“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的育化方法,主张个体要“养形修身”,以养神为主做到淡泊寡欲、致虚守静、柔弱谦卑、守精保真;以养形为次做到“节”“适”“和”“便”,形成了系统的德育思想体系,推动了中国德育思想逐步摆脱神秘而迈入理性轨道。  相似文献   

4.
日本现存《文镜秘府论》古抄本地卷《八阶》、《六志》二篇都有"文笔式"或"文笔式略同"和"笔札略同"字样,说明这二篇为《文笔式》和《笔札华梁》共有内容。《八阶》和《六志》二篇的"释曰"部分也应该典出《文笔式》,而非空海自注。《文镜秘府论》南卷《论体》、《定位》二篇是声病论者,好用"得者"、"失者",还有其他一些和《文笔式》有相似的特征和相似的内容,这二篇也应该是典出《文笔式》。  相似文献   

5.
好书超市     
《社区》2009,(23):10-11
《不愤怒的世界》,《孟子的智慧》,《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异类》,《羞耻》.  相似文献   

6.
孙思邈继承传统中医养生理念,同时深受道家等思想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包含"性自为善"之养德、"啬神"之养神以及"俭约"的饮食之理、"导气之道"的导引术等养性为核心的养生之道。这种讲究精神内守、神形合一的养生智慧,是与道家的修德得以保身、清静无为、吐故纳新以及《内经》养德宁性、顺乎自然的修身原则等思想一脉相承的。孙思邈养生之道内含着养性和养形的统一,不仅含蕴着养生实践路向(养性、养神、养形)和价值取向(长生久视之道),而且揭示了医道同源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7.
华山高隐陈抟(872-989)早年儒服,壮岁慕道,晚年入道,唯一不变的是对《易》的爱好。陈抟的《易》学受《周易》经传、《易纬》的影响,除了有对儒学自身的发掘,更涵摄老学与佛学的思想与范畴,在象数领域进一步开拓了《易》学的视野。《先天太极图是陈抟创制的著名《易》图之一,是由先天八卦与《阴阳鱼太极图》组合而成的。由《京兆府广慈禅院新修瑞象记》的存在,证实了陈抟确实有着先天八卦卦图思想,这也意谓着陈抟在先天八卦的发展上是关键的角色。《先天太极图》承袭《参同契》以乾坤为南北,离坎为东西,《参同契》以乾坤为人身之象,乾为首,坤为腹,坎离为水火之说,以喻身中之药物,因此,《先天太极图》是用来表示炼丹的过程。陈抟先天之学是作为丹道炼养学理之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末,天气不错,经过前几天绵绵春雨的洗礼,老天爷格外恩赐了几缕阳光。经过五天闷躁的办公楼生活,这样的假期一定要找个能看山、看水、看云,养心、养神、养脑的项目,综合一下,觉得钓鱼是最方便适合的,那就一个一个电话甩过去,叫上那群快发霉的蛰居“动物”,不选远的,就去方便一天来回的三垟生态园。  相似文献   

9.
听泉     
雨过天晴,我约了好朋友小洁去城郊的十八道地寻乐。那儿有一泓泓的泉水,淙淙流淌。 那边,两只可爱的画眉在清泉旁歇歇翅膀.养养神,似乎在倾听泉水的絮语。泉水呀,你是否在诉说着你不平凡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汉书》在《史记》基础上,建立起纪传体断代史编纂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汉书》对《史记》的袭用也绝不能用简单的"抄袭"二字来概括。班固在袭用《史记》材料过程中遵循有一定的原则,决非盲目照抄。班固对《史记》或增补,或改易,或删节,无不是在一定原则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往往关注魏晋玄学影响下的《易》、《老》会通思潮,认为是魏晋时代的新风尚。实际上《周易》经传和《老子》虽然分别是儒道两家尊奉的典籍,但两者在内容上有许多关联,这构成了《易》、《老》会通的思想基础。而《易》、《老》会通的思潮,从西汉初年的司马季主,到两汉之际的严遵、扬雄,再到东汉末年的马融、郑玄、虞翻等,一直绵延不绝,学者们或援《老》入《易》,或援《易》入《老》,成为魏晋玄学兴起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孔子的后代,深谙儒家之道的孔尚任在他的名著《桃花扇》中,对作为儒家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虽然也隐微地寄予了自己救国救民的期望,但更多的则是对他们或祸国殃民,或无能救国的批判,而赞扬了被孔子认为“难养”的“女子与小人”的侠肝义胆,有勇有谋,并在他们身上寄托了未来的希望。这不能不说是对儒家政治观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思录》集北宋四子语录622条,分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己、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警戒、辨异端、观圣贤14卷,以实用伦理人生哲学为核心,是袖珍版的理学体系,也是后世传刻最多、流布最广的一部著作。梳理韩国学者宋熹准先生主编的15~19世纪韩国《近思录注解丛编》和陈荣捷先生《朱子之〈近思录〉》附录四所考韩国著述,可以考察《近思录》在韩国的研究与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4.
单于 《中华魂》2012,(16):33-34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据《晋书·葛洪传》所言,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  相似文献   

15.
三国至南朝间 ,出现了多种记述岭南的专著。遗憾的是这些著作都散失了 ,现在我们只能从类书和注释的引文中看到一些条文。而古人引书不甚规范 ,或省略作者姓名 ,或简称书名 ,或改动文字 ,令后人辨识造成困难。清代学者开始对此作了许多辑佚、考证工作 ,成绩显著 ,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澄清。本文就《始兴记》、《交州笺》、《交州记》和《吴时外国传》等的作者、书名问题 ,试作考订 ,企能补前人之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庄子》思想对道教的影响,通过深入解析相关文献,并联系道教实践,发现《庄子》“齐”与“忘”的思想对道教重玄学义理的建构起了重要作用,《庄子》“缘督以为经”、“守一”、“养神”、“吹啕呼吸”、“熊经鸟申”的养生思想构成道教炼养术的重要来源;同时《庄子》的神鬼思想也为道教所吸收,对道教神灵世界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庄子》思想是道教的理论源头,反映了道家与道教的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7.
《石鼓歌》为韩愈七古名篇,前人多所评赞,然对于其主旨的分析把握稍显隔膜;《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是辛弃疾咏物名篇,该词不仅多处化用韩愈《石鼓歌》诗句,而且立意构思、主题思想也皆从韩愈《石鼓歌》脱化而来。从辛弃疾《归朝欢》我们可更清晰地把握韩愈《石鼓歌》之"诗心"。  相似文献   

18.
西汉严君平的《老子指归》是道家哲学名著 ,比较全面地表述了作者的生命观。他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产物 ,其奥秘就在自然之中 ,人不可违背自然之道而追求长生 ;主张绝名除利以养生防患 ,清静无为以养神存身 ,治病于未然。这些观点虽有历史局限 ,其合理性则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9.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具有不同特点,其中的思妇形象也是历来研究者关注的对象,由于时代不同,《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思想也有不同展现。《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与《诗经》中的女性从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她们开始注重自我生命价值,这也是女性审视自我生命价值的开始。主要从女性自身形象、女性表达方式等方面来阐释两个时代女性的不同,这对研究《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洪兴祖的《天问》注释特点,主要在校勘异文的基础上以翔实的史料来补王逸注释的未备或模糊之处,或说明句子的转折、承接关系和内在联系,或对《天问》的旨意作进一步阐发;其不足主要是对一些难解或无法解释之字句强作训释。朱熹的《天问》注释特点,一是体例上的变化,二是在集王、洪字词注释于一体的基础上阐发个人见解,三是以哲学中的理、气说对章旨作义理上的阐释。杨万里的《天问天对解》主要是在疏通柳宗元《天对》难解字词的基础上,纠正和补充前人的偏颇、失误之处;但其明显的不足,也是因受《天对》影响较深而沿袭了其中的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