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酝酿对华政策调整的时代.在约翰逊政府时期,以提出"遏制而不孤立"为标志,美国战略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在认识上基本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为尼克松政府实际调整对华政策打下了基础.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为一直到现在的美国对华政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框架.分析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对认识历史和现实的美国对华政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了。此事件是中国人民和广大亚非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这已为世界所公认。而事件的发生正好是在长期坚决反对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最主要国家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关系向正常化发展的时期,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对华政策的主线就是敌视新中国。作为美国对华政策一部分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问题,美国奉行的是坚决反对的政策,并采用威胁、利诱的手段,控制联大的多数国家,阻止联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末,受越南战争、经济衰退与核力量优势丧失的影响,美国的国际权势呈现出了下降态势,不仅盟友出现了离心倾向,对外政策的国内民意基础也急剧流失,陷入了严重的国际领导力危机。尼克松上台后开启了全球战略调整,试图在美国对外关系中引入环境议题,通过国际环境合作培育与盟友和对手的共同利益,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扩大国内青年群体对其外交政策的支持,特别是提升美国在盟友中的形象和声望,借此恢复和巩固美国的领导力。因此,尼克松政府发起环境外交,不仅是社会群体“自下而上”推动的结果,也有通过环境议题重塑国际权势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4.
尼克松政府上台执政时,正直美国中东外交一筹莫展之时。面对复杂而又紧张的阿以冲突,为了扭转自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美国在中东影响不断下降的局面,尼克松政府对美国的中东外交做了重大调整,并通过一系列外交攻势,初步取得了处理中东事务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5.
60年代 ,肯尼迪政府上台后 ,美国曾对中国实施过所谓“微开门 (keepthedoorajar)”的政策。这是一个被史学家忽视的问题。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华政策相比 ,肯尼迪政府的这一政策是相对中立的。其主要内容有 :认可中国的现实存在 ;主张降低敌对 ,尝试“接触” ;除了“遏制”外 ,还对中国施加“引导”策略。本文利用美国外交档案文件 ,对这一政策的形成过程、特点、提出的原因以及实施情况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考察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论述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对华政策的决策模式。结合美国学术界现有的理论观点和美国政治的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模式——多元社会模式。尼克松政府的对华决策符合理性行为体模式,福特政府的决策模式是多元社会模式,而卡特政府的对华政策更符合官僚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2012,(5):251
郭永虎撰文《尼克松政府对中国钓鱼岛政策初探》指出,尼克松政府时期是美国关于中国钓鱼岛政策的基本定位时期。在美国返还琉球群岛的过程中,美国单方面擅自将钓鱼岛的"施政权"返还日本,成为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直接导火索。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尼克松政府保持"中立"立场,即声明《返  相似文献   

8.
尼克松缓和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尚未散尽,冷战的帷幕就在东西方之间徐徐拉开,美苏抗衡成为战后几十年国际关系的主体特征。6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它以军事实力作为遏制苏联的首要手段。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面临从世界权力顶峰到相对削弱的转折时期,过去的强硬遏制战略已难以奏效。到尼克松总统执政时期,为了有效地与苏联抗衡,便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缓和战略。本文试图在苏联解体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后,重新评价尼克松政府的缓和战略。一、现实的趋利选择1969年1月尼克松执政伊始,美国世界战略赖以运行的国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9.
1937~1941年的美国对华政策基本上属于一种过渡型的政策,既因袭了过去的“不承认主义”的中立政策,又孕育着新的同盟因素,走上援华制日的道路。同时,这段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也属于多边型政策,对日政策又是其远东政策的主体,对华政策攀缘在日美关系之上,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另外,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还属于一种倾斜型的政策,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中美关系本身的范畴,它几乎包含了帝国主义强国对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不平等政策的全部意义,如:强权政治、强权外交等。美国把中国作为棋局中随着美国利益和意志任意驱使的一枚棋子,为美国利益去做铺垫交换。  相似文献   

10.
利益集团如何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 ,中美关系波折不断。其中 ,美国的利益集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利益集团影响其政府对中国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制定 ;影响其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等。深入剖析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美国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以来 ,美国政府一再公开申明“一个中国”政策。但令人不解的是 :在美国政府一再宣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同时 ,又大量向台湾出售武器 ,向台湾做出安全承诺 ,乃至暗示台湾受到武力威协时 ,美国不会袖手旁观 ,这些显然起了鼓励李登辉和其他“台独”势力分裂中国、破坏一个中国的作用。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本文拟就此问题作进一步研析。一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以国际法律文件形式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 2 2年的对立僵局 ,打开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在《上海公报》中 ,…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邹宇雷一、支持中国抗战,对日实行绥靖“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日美谈判这段时间,一方面,美国对中国抗战给予了一定的援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却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继续卖战争物资给日本,大发...  相似文献   

13.
尼克松总统推动美中关系从敌对走向正常化70年代初,面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急剧变化,为了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需要,中美两国领导人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开始大幅度调整中美双边关系,谋求中美关系的逐步正常化。基辛格说:“两国领导人在一代人的时间里第一次彼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而不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待对方。”①1969年8月8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在尼克松的许可下,在澳大利亚宣布,美国将欢迎共产党中国在亚太事务上扮演重大角色。这个谈话被认为是20年来,美国历任国务卿对中国最温和的讲话。1969年9月5日…  相似文献   

14.
宋效峰  张立华 《兰州学刊》2006,2(9):48-49,39
清末时期,列强对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威胁不断加重。其中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几经调整后至“门户开放”政策而臻于成熟。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实用性,尽管在表面上它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但在根本上它还是服务于美国的自身利益。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三部分:1.几个背景因素:提出北伐时政治军事方面主要的区分与当时中外舆论关注的重点,是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对立,而不是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也不是国共之争。北伐时中国局势与列强对华政策都以混乱多变为特征。2.在列强竞争中美国向南方的逐渐倾斜:论述美国国务院在强大的国内压力和主要列强争相在中国树立一个“开明形象”这一竞争形势下修改对华政策的进程,指出正是一向坚持与列强合作的驻华公使马慕瑞首先提出了美国在华独立行动并对南北双方采取更灵活的政策。3.南京事件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强调主要是1927年3月发生的南京事件,而不是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及其后的“清党”,造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韩国和中国江苏省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相近,产业结构各有特点.在产业政策上,韩国60年代实行“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80年代实行“政府主导,民间配合”产业政策,重视利用经济杠杆调整产业结构.江苏省实行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共同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韩国与江苏省在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上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金剑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中立"──援华──结盟──扶蒋反共这样一个演变过程。是什么原因驱使美国政府不断地调整对华政策?研究这一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将有助于全面了解此间的中美关系,也对今天正确把握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不...  相似文献   

18.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帝国主义在对待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度上,在对华政策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此,美蒋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试从史迪威、魏德迈和赫尔利等人的在华活动来说明这个时期的中美关系。一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待中国的基本态度和政策是,企图牺牲中国而与日本法西斯妥协,对中国的抗日战争采取了反革命两面政策。当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与日本在军事上发生了直接冲突,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变,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给蒋介石政府以很大的援助,使其蒋介石成为它在远东的帮手。美国虽然给国民…  相似文献   

19.
"政治战"的实践和理论由来已久,曾是冷战期间美主要对外政策工具,冷战后美基于对世界形势的判断降低了政治战的调用和投入。当前,随着美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以美兰德公司为代表的国家智库和多个研究机构连续推出研究报告,积极鼓动特朗普政府重拾冷战工具,对中俄等国发动"政治战",以维护美国利益和价值,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后,秉承了共和党的传统经济政策,即紧缩政府财政开支,限制政府开支规模;在对外经济政策上,则是力主自由贸易政策,削减对外经济援助规模,实行所谓的"贸易而非援助"政策.在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时期,不仅对杜鲁门政府时期对外援助机构做了重大调整,而且大幅度削减对外经济援助的规模.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除了受共和党传统政策的影响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意识形态因素的困扰,即美国经济援助是否应该用于帮助受援国发展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