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非政府组织,中国基督教女青年会秉承“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宗旨,密切关注社会需求,适时提供多种社会服务,妇女儿童和其他弱势群体成为它的帮助对象,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都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从1988年8月8日复会至今,秉承"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尔识真理,真理识尔"的会训,践行"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宗旨,从1997年开始,积极拓展与境外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的交流合作,极大地推进了成都基督教青年会社会服务的较快发展;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至今,赈灾和灾后重建援助、社区服务成为青年会、女青年会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因产业工人的剧增,劳工问题逐渐成为包括基督教界在内的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社会倡导平民教育的影响下,基督教女青年会开展了以让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女工受教育为主的工作。在长达20年的工作中,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举办的6所女工夜校最为典型,坚持时间最长,成果也最为显著。通过对女工夜校成立、生存、变化的艰难历程的历史考察,揭示了作为中国最早接触西方社会和思想的女性社会组织——基督教女青年会为启蒙中国女性劳工思想意识和社会责任的觉悟,引导中国劳动妇女投入到妇女自身解放和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缩小各种社会差距,调节各阶层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凝聚人心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作为具有基督教性质的社会服务团体,中国基督教女青年会是当代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香港青年商会总会成立於1950年,隶属於国际青年商会,由年龄刀至40岁的青年人组成。为了提供更多训练机会及方便管理,其1300多名会员分别隶属於香港18个分会。香港青年商会鉴会以“服务社会、训练秘书”为宗旨,推出过不同类型的工作计划,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选举”等。多年来,香港育年商会总会始终围绕“五大机会”开展工作,即,个人发展培训、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国际事务和商务管理。希望能够以青年人的热诚,为社会缔造更美好的将来。香港青年商会总会  相似文献   

6.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是有悠久历史、具有基督教背景、致力于推动志愿者运动的社会服务团体。自1996年承接政府委托管理浦东新区罗山市民会馆以来,在开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方面成效显著。其明确的组织定位、不断创新的社区服务模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规范的管理、重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为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与路径,也为宗教界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历史:成立於1901年。宗旨:本著“非以投人,乃没於人”的基督精神服务社会,培育青少年,为香港社团组织特点:1、青年会是基督的,它以忠於基督,服务社会为宗旨,它的一切行动都是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2、青年会一切服务及程序设施,均以针对社会问题,致力於青少年人格均衡发展,健全社会建是尚。3、青年会是一个团体,更是一个运动,联合所有关怀社会之志士仁人,不断努力更进而联络世界各地青年会,建设会义康和的天国於人间。会员情况:目前该会有会友四万九千作馀人,全年参加各项程序及受服务人数达数十万人。服务对象:青少年及…  相似文献   

8.
2004年2月3日,100多名发起社团代表及创会会员聚集在香港中环亚洲金融中心,出席香港侨界社团联会成立大会。“香港侨界社团联会”的成立已酝酿多时。早在去年10月,由召集人陈有庆与副召集人馀国春、黄光汉会同侨界10多位知名人士组成了香港侨界社团联会筹委会,於数月间,联络了侨界22个社团,130多位人士成为该会的创会会员,并草拟了章程呈交政府公司注册处申请登记,於1月21日获得批准。在成立大会上,代表一致推举陈有庆等70人为会董,组成会董会,随後,会董会举行会议,推举并组成了常董会,并推选陈有庆出任会长。陈有庆为泰国归侨、亚洲商业银…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为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所证实。包括西方经济学家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战后西德和日本的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其实是得利于职业教育。西德人自己都承认“秘密武器是职业技术教育。”最近,随全国妇联院校领导干部培训班赴香港考察之后,一个非常突出的感受是,大规模的、卓有成效的职业培训是香港工商业能够走向国际的保证。通过参观尖沙嘴街坊福利会、保良局、基督教女青年会、香港入学、中文大学,特别是重点考察了职业川练局及其所属机构之后,感到在以下几个方面,香港的职业培训确有特点,并且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早期的运动中,杨衢云是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人物。杨氏曾在香港组织辅仁文社,随后又加入香港兴中会,是该会的第一任会长。杨氏与孙中山一起领导、策划了1895年广州起义、1900年惠州起义,后被清吏所派刺客暗杀。研究杨衢云,不但对杨氏的革命活动作历史定位有所帮助,就是对厘清中国民主革命运动早期的各种关系,亦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服务社会,救济贫苦,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医疗、教育等服务,是香港华光功德会的宗旨。“集雨水窖”,是该会发起的项目之一,捐建的水窖已超过一千个。钟镇涛、袁咏仪出任爱心公益大使。  相似文献   

12.
兴中会之始创,过去有1892年澳门说、1893年广州说,以及1894年檀香山说,而以檀香山说最为可取.1895年,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会.比较兴中会相继在檀香山与香港制定的宣言和章程,可知香港兴中会总会实为首具革命意向之团体;陈少白在香港创设《中国日报》,宣传革命,是为革命报刊始祖;该会于香港策动乙未广州之役,是为武装起义之始.香港兴中会总会遂能于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先拔头筹,香港亦因此成为近代中国革命之摇篮.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20年代中国曾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以基督教为对象的批判运动和空前规模的讨论,但当时中国的知识界与学者们对基督教的批判,并没有对信仰本身构成多大的威胁,同样,基督教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影响到中国现代思想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1922年到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非基督教运动。这场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讨论阶段,陈独秀对基督教时贬时褒,态度比较矛盾;在非基督教运动前期,陈独秀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阶级斗争学说分析和批判基督教(特别是基督教会);在收回教育权运动阶段,陈独秀积极支持收回基督教会控制下的教育权,对运动多有指导。  相似文献   

15.
梁凤仪这个名宇,一度在几乎所有使用华文的地方像旋风一样刮过,来势之猛、後劲之足实属罕见。梁凤仪的小说多以香港风云变幻的商界为背景,以自强自立的女强人形象为主人公,以缠绵排恻的爱情故事为情节,同时将财经知识、经营手段融於悲欢离合之中,活脱脱勾划了香港各阶层人士的种种心态。她这种“财经小说”,迥升於以往各类言情小说,为文坛吹进一缕清新而强劲的风。迄今为止,梁凤仪已出版财经小说印多本,散文集刀多本,还有10本实用型工具丛书,在港台」东南亚、北芙及内地销量近600万册,现已有多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收视…  相似文献   

16.
<正> 山西男女同校运动,发生于民国十年。时值五四运动之后,山西国民大会促进会成立,该会成员由各学校、各团体代表选举产生。该会对于女子能否作为代表参加国民大会及女子教育平等诸问题,多所评论。太原学术研究会的马鹤天、  相似文献   

17.
文楼,1933年出生於广东新会县,1935年移民越南南方,大成中学学业後,赴台湾就读於台南成功大学建筑系,同时辅修艺术;1958年毕业,曾在台湾执教。1960年移居香港,开始了雕塑家和社会活动家生捱。文楼身兼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理事会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香港雕w儿〔协会会长、香港美术交流学所向长等职务,义务做了大革的廾行工作。他的雕塑和社会沐劲、叫不渗透著回归中华文化的和味在文楼的艺术中波小、哇哇体现出他作为一个中外支化扩听人的涵善。也正是基昨小竹文化深厚的使氮他的作休才儿八八台胜不衰的历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会本色化的要义是中国信徒在中国事务中担负责任,基督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相适应.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运动是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在边疆地区的重要实践,扩展了基督教的活动范围及影响.边疆服务部在川康民族地区开展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计改良等社会服务事业,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改良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边疆服务体现出采的"边疆化"与"政治化"的特点,恰是中国教会本色化在边疆地区的具体表现.边疆服务推动了中国教会本色化的历史进程,也印证了中国教会本色化努力中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9.
1939年夏,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了一场旨在服务边疆的社会运动,即边疆服务运动.同年12月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成立.随之设置了川西、西康和云南服务区,从教育、卫生、生计、传道等方面推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边疆服务>是边疆服务部的机关刊物,也是20世纪40年代唯一一份以边疆服务为目的边事刊物.创刊于1943年4月,至1950年6月停刊,跨8年之久.它扩大了边疆服务运动的影响,且有利于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本文论述<边疆服务>的创办及内容、出版发行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22~1927年,我国爆发了一场反对基督教的运动,史称"非基督教运动"。1924年底,上海非基督教同盟倡议,各地的非基督教组织应于每年的圣诞节前后一个星期(12月22~28日)发起"非基督教周"活动,以示威、演讲、散发传单和小册子等形式宣传反基督教,这一倡议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非基督教周"活动实际上成为非基督教运动得以开展的主要平台,使得非基督教运动每年至少有一次和一周以上时间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