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明起源和形成的理论研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国内外学术界在文明起源形成理论上的成果及问题 ,依据世界各国文明起源形成的普遍状况 ,探讨区别文明起源和形成的不同过程及不同阶段的不同标准 ,是文明起源和形成理论研究的首要内容。在此基础上 ,才能创建完整的、科学的文明形成理论 ,以弥补当前国内外学术界文明形成的“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诸说的片面性 ,并严格区分不同文明要素产生的不同时间 ,各文明要素从萌芽、雏形到最后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西欧文字词源学的角度上,找不到将“文明”与“国家”被一些学者那样区别来看的理由,更找不到将“文明”区别为“文化”与“社会”两大部分的根据。“文明”就是“国家”,本义就是“国家”。将“文明”区别为“文化”与“社会”两大部分,正如将“文明”与“国家”解读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来解决文明起源问题,同样没有根据。因此,研究文明起源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及其管理结构的变化,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炎帝和黄帝,是上古传说中的伟人。《史记·五帝本纪》为什么以黄帝开篇,为什么把炎帝置于黄帝的背景之中?归纳相关古代文献可知,炎帝代表农业发明,黄帝代表国家创立,这一观点,分明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论说。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国考古学界存在着意见分歧,有些学者排斥炎黄传说与中国文明起源相关。而炎黄的古代文献记载证明,在古代中国文献中,确有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国学说。这个学说的存在,与考古学先有农业后有国家的结论在逻辑上是一致的,证明这个学说具有合理性。中华文明起源的学术研究路径众多,考古学担任重要角色,但绝非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近期动向(一)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纷纷成立上个世纪,中国学术界对文明起源的研究多是学者个人“单干”,缺乏有组织、有计划地“协同作战”。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为了团结全国以及国外的研究力量,深入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河南省、山西省、上海大学等单位相继成立了“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印学术刊物和论文集。  相似文献   

5.
三、继承前人成果 ,创建完整的科学的文明形成理论上文我们已分别讨论了近年流行的关于文明起源形成的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一要素诸说。不能不指出这些说法都缺乏完整性、科学性和充分的理论阐述。早在 1 9世纪 ,恩格斯就在摩尔根及马克思研究的基础上 ,全面探讨了文明形成的理论。恩格斯所提出的文明形成的各项标志 ,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且恩格斯还科学地论述了各种文明要素在文明形成过程各阶段中的发展变化 ,严格划分了文明形成各阶段的不同特征 ,特别是文明形成前的最后阶段———野蛮时期高级阶段与文明时期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6.
大陆多元文化的向东辐射是日本文明的唯一起源中国民航学院刘予苇日本学者壹歧一郎先生在1989年5月22日一次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上做学术报告时说:“我们当代日本人民应当正确对待日本古代和中世纪的中国移民史,我们这些占日本人口一半的当代人是‘古代华侨’的...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7):126-134
论文从文明起源的"再讨论"入手,在省思文明理论之中,梳理出文明起源论的中国古史叙述,从古史叙述中重新讨论伏羲的文化创设与其文化贡献,进而重新认识华夏文明的生成即中国的文明起源论与"人文始祖"伏羲的文化意义。论文共分四个部分,一、文明起源"再讨论"中的中国古史叙述;二、古史叙述中的伏羲与他的文化创设;三、文明起源视角的伏羲:身与卦及兄妹婚;四、"人文始祖"伏羲的文化意义:华夏文明的生成即文明起源的中国论述。  相似文献   

8.
论文明与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文明的含义,古今中外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目前,中国学者形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即积极成果说、进步程度说和价值体系说;西方学者也形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即进步状态说、要素构成说和文明文化一体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发展性。因此,概而言之,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积极成果,是一个民族、国家、地域或具有共同精神信仰的群体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明与文化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性。二者的联系表现在:(1)文化与文明的创造主体都是人;(2)文化与文明都是生产实践的产物;(3)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词源含义、产生的时间、所蕴涵的内容和传播的途径、方式均不同。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教授.这篇文章是受亚洲研究协会中国和内亚理事会委托,为《中国古代史论丛》撰写的.作者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情况,也谈到我国台湾学者的研究,在展望未来研究方面,认为值得探讨"中国文明的起源",并提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历史所作的富有生气的和令人满意的解释",是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学者论“文明的冲突”王国平张国胜美国学者亨廷顿关于文明的冲突的文章发表后,由于其所提出问题的前沿性、全局性和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集中考察俄罗斯学者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讨论观点,以期推动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概括...  相似文献   

11.
关于父权制社会形态的几点看法徐殿玖对于划分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标志,即划分阶级社会与原始社会的标志问题,史学界至今仍是说法不一。有些学者认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有些学者认为国家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还有些学者认为城市、文字...  相似文献   

12.
专家笔谈良渚文化编者按:为纪念良诸文化遗址发现60周年,迎接良诸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我刊特辟“专家笔谈良诸文化”专栏。令人高兴的是,在林华东先生的帮助下,我们的这一初衷,得到李学勤、严文明、安志敏、毛昭晰和日本林已夺夫等著名专家的支持,纷纷拨冗...  相似文献   

13.
大禹与汉民族的起源徐杰舜徐杰舜,男,1943年生。现为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教授。大禹作为夏王朝的“开国皇帝”,其盖世功勋历来为学者们所称颂。本文想就人们较少涉及的汉民族起源问题上,略陈大禹在汉民族起源史上的地位,就教于同仁、方家。在汉民族形成的三...  相似文献   

14.
“文明冲突”论战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述了亨廷顿文明冲突论所引起的反响。第一,亨廷顿认为以宗教和精神信仰为核心的内容的“文明”是影响冷战后世界政治的最重要因素,引起了关于文明与国际政治互动关系的争论。第二,亨廷顿说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差异将导致重大冲突,在中国学者中引发了有关中西文化能否融合的讨论。第三,在对亨廷顿的回应中,学者就伊斯兰文明的当代发展趋势和作用提出了不同现点。第四,美国国内的种族和文化矛盾是亨廷顿理论的重要出发点。第五,作者对亨廷顿观点的政策含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潘丹 《学术交流》2007,(1):192-193
中国古代小说在20世纪时来运转,其地位由原先的"不登大雅之堂"跃升为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学术队伍.20世纪的西学东渐不仅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而且决定了古代小说的研究模式.但是,东渐的西学是在西方语境中提炼出来的,用来指导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尤其是文言说部的研究时却出现了令人困惑的局面.如用虚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一西方小说的三大要素来研究中国小说的起源、界定中国小说的范围、分析中国小说的特质时无可避免地陷入了众说纷纭的局面.近些年来,学者们开始从中国自身的文学语境、文体特征和文化特点探询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斯宾格勒的历史悲观主义与我们时代的悲剧[美]J.法伦考夫禾子译历史探究和哲学研究是现代西方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对其文明的起源和演化进行思考和展望未来的最佳方法,然而在以史为鉴研究现代性的特征时,人们必须要自问,这种反省和思考是否多少有些陷于自我陶醉和肤浅...  相似文献   

17.
从良渚文化看中国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良渚文化看中国文明的起源林华东在中国古代文献或方志中,商周之前的浙江往往被斥为荒服化外之地,好象当中原地区进人文明时代之时,这里仍然还处在“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听更先生在今日浙江余杭市良清镇附近发掘了著名的良清文化遗址,从...  相似文献   

18.
试析中东文明的多源性和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民兴 《唐都学刊》2003,19(2):144-146
中东文明是多源的 ,其原因如下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地理位置和物产单一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中东历来是民族入侵和迁移频繁发生之地 ;从语言和民族角度看 ,创造中东古代文明的民族主要可以分为闪族、操印欧语言的民族和其他民族共三类。埃及和两河流域是古代中东的两大文明中心 ,受其影响周边发展起若干小文明 ,而在文明交往的推动下先后建立了包括三大洲的一些大帝国 ,以及三大一神教 ,最终形成了中东文化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命名的奖励项目为圈界,以奖励项目的起源、发展的历程、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等为顺序,以学术奖的各种章程等制度文本、评奖启示与公告、学者回忆文章、媒体报道等为依托,以求达到对前辈学术大师的纪念、弘扬学者研究奖的作用,并思考以著名学者命名奖项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供科研管理决策部门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文明典雅的历史文化名城,美丽优雅的山水生态城市,繁荣高雅的现代开放城市,是塑造金华城市新形象所应把握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