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1958年第9期发表德麟同志的文章"发挥上层建筑的力量,为过度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以后,陆绩接到一些读者的来文和来信,对德麟同志的文章中提出的人们可以消灭规律的论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对规律问题的认识,即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的认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当前来研究这一问题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因此,本刊决定从本期开始辟此专栏,就这一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面登的黄先等三位同志的文章,就算作是这一讨论的开始.讨论的方式,应当是本着党的"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的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只要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文章,本刊均所欢迎;对某一理论观点持有不同看法的同志,只要有根据,可以反复辩论.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讨论的更充分、更深刻,才能活跃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达到开展讨论的目的.我们希望读者同志们广泛的参加这一讨论.为了容纳更多读者的意见,希望每篇来稿都能集中的谈一个问题.文章请力求简短,文字请力求清新活泼.  相似文献   

2.
本刊1958年第9期发表德麟同志的文章"发挥上层建筑的力量,为过度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以后,陆绩接到一些读者的来文和来信,对德麟同志的文章中提出的人们可以消灭规律的论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对规律问题的认识,即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的认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当前来研究这一问题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因此,本刊决定从本期开始辟此专栏,就这一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面登的黄先等三位同志的文章,就算作是这一讨论的开始.讨论的方式,应当是本着党的"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的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只要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文章,本刊均所欢迎;对某一理论观点持有不同看法的同志,只要有根据,可以反复辩论.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讨论的更充分、更深刻,才能活跃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达到开展讨论的目的.我们希望读者同志们广泛的参加这一讨论.为了容纳更多读者的意见,希望每篇来稿都能集中的谈一个问题.文章请力求简短,文字请力求清新活泼.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贵刊展开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问题的讨论,我认为这不论从理论意义来说或从现实意义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不过,我觉得,为了把这一问题讨论得好,讨论的范围还需要加以扩展.谨提出以下意见,请指正.一德麟同志的文章,不适当的强调了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作用,以至得出了利用上层建筑消灭经济规律的错误结论.这里就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如:社  相似文献   

4.
这里登的是德麟同志在本刊1958年第9期发表的"发挥上层建筑的力量,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一文中的一段文字.本刊在发表该文时,为了突出文章的重点,曾经略去了这一段.当本刊展开关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问题的讨论以后,作者曾向本刊提出要求,希望补登这段文字,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全貌.为此,我们把这段文字补登在下面.题目是我们根据原作的意思加的.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是原文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补登的最后一句是刊出稿第三段的头一句.  相似文献   

5.
1月23日,武汉哲学界二十余人就本刊1958年第九期发表的德麟同志的文章"发挥上层建筑的力量,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中提出的人们可以消灭某种客观规律的论点,对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作了一次讨论.会上发言的同志一致认为:"消灭"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有的人说,人的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主观能动性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如果人们可以"消灭"客观规律,也就无须要求主观与客观相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民经济高速度与按比例发展的问题,武汉的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正在展开讨论.为了有助于讨论的开展,我们在本刊1959年第6期上发表了尹世杰同志的文章:"国民经济高速度与按比例发展的关系",在8期上发表了宋泽同志的文章:"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比例问题".这一期我们又发表了尹、宋二同志的两篇文章(尹世杰同志的文章原有三部分,其中第二部份"按比例是否为高速度发展的手段问题"发表前我们略去了).我们发表这两篇文章的目的也还是为了让大家讨论.希望大家抓住本质的问题,进一步深入的开展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对哲学界关于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传统解释提出异议,指出这个规律应是事物在其内部矛盾作用下,通过中介环节,以自我否定的形式再生产自身,螺旋式前进的发展规律.这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希望大家发表各种意见,深入探讨否定之否定规律.本刊将陆续刊登这方面的讨论文章.  相似文献   

8.
本刊第十期发表了潘际合同志的来信和王凌同志的《不能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的回信后,有些读者对王凌同志的回信的内容提出了些意见,并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意见和看法,都也集中在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一科学论断的如何理解上。为了通过讨论进一步领会毛主席的《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著作的精神实质,这一期我们把何汉云和方河清同志的文章摘要发表出来。没有全文刊出,这是由于篇幅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理論战綫”1958年第9期上,发表了德麟写的“发揮上层建筑的力量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小,德麟同志提出了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問題。人們如何对待客观規律的問題,在本質上也就是如何更大的和更好的发揮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問題。195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設飞跃发展的一年。在这大跃进的一年中,充分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1955,(8)
本刊自本年度第一期登载了“红楼梦研究讨论专辑”以后,先后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稿和来信,对於该“专辑”中几篇文章,提出了商榷和批评的意见。读者意见的内容,主要是集中在对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典型形象的认识、评价的讨论上。本刊除已在本年第三、四期发表了袁世硕同志“怎样对待红楼梦”和映白、孙慎之同志“关於红楼梦所表现的矛盾性质问题”两篇文章外,再将其余稿信摘要综述如下: 一、广东佛山?音同志来稿认为:“红楼梦一书主要是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时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并非如吴大琨先生在‘略论红楼梦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郭立田同志在一九七九年五月三十日的《黑龙江日报》上发表《也谈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一文,对我在同年四月十九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拙文——《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关于唯物辩证法规律问题的讨论,诚如郭立田同志所正确指出的:“辩证法的规律究竟是一个还是三个,人们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充分说理的讨论,无异是有益处的。”郭立田同志公开发表文章,积极参加这一讨论,这本来是很值得欢迎的,这对于繁荣学术讨论,特别是对促进我周密地思考问题,在讨论中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2.
看了吴家麟同志的《真理能有阶级性吗?》一文(见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八○年第二期),觉得有些观点不能苟同,下面仅就"真理究竟是主观范畴还是客观范畴"问题,谈淡自己的看法,与吴同志商榷.吴家麟同志认为,"真理属于客观范畴".我的看法与此完全相反.我认为,真理应属于主观范畴.其理由有三:第一,真理是一种认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而认识是客观世界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它与被反映物——客观世界应属于两个相对的范畴.第二,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真理的双重属性,这双重属性存在于它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中,不能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分别归入两个相对的范畴.第三,划分范畴的根据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真理区别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相似文献   

13.
马俊芝同志在《学术月刊》第三期发表了“略谈主观能动性”一文,他在批评德麟同志的“规律消灭论”时,指出“消灭”规律,就是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同时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认为人可以转化客观规律。他在文章中比较明显而集中地写道:“如果说‘消灭’规律,是指的人们促使某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事物,这一事物不存在了,那么这一事物的规律也随之消失了作用的意思,这最多还只是说法的确切不确切,容易引起误解和思想混乱的问题,内容还是对的。”又写道:“从严格的哲学上的意义来说,‘消灭’是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二月九日,《安徽日报》发表了皖春同志为了答复读者的问题而写的《怎样理解“矫枉必须过正”》一文。这篇文章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展开热烈讨论。讨论开始以笔谈的形式进行,以后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安徽日报社又联合举办了一次座谈会,充分交换意见,展开争鸣。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内容也逐步由对于“矫枉必须过正”的具体理解,转入到对于认识论一些根本问题的探讨。本刊这期选择了几篇笔谈和讨论的文稿,发表于后,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刊于三月廿一日召开座谈会,以蒋学模同志“学习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改进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一文(见本刊第四期)为中心,进行了讨论。参加讨论的同志对这一问题都感到很大兴趣,并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为今后改进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起了良好的开端。现将这次讨论会的一部分发言摘要发表,以供读者参考。〔以发言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16.
5月28日、29日,武汉大学哲学系举行了逻辑问题学术讨论会.讨论集中在"关于正确性与真实性问题"的问题上.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一关于"正确性"与"正确推理形式"的概念发言的同志一致认为:正确性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离开真实性去谈正确性,把正确性与真实性加以割裂,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并批评了如下的观点:断言逻辑规律与规则只是规定推论过程的,与事物自身没有关系;断言逻辑形式与其规律是来源于语言的组织结构或社会制约性.大家对如下的问题还有着不同的意见:1.关于"正确性"的概念.一种意见认为,正确性是指推论合乎逻辑规律,这些逻辑规律又是反映着客观现实的一般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必须"修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把编辑工作比作"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形象地说明了编辑工作的性质.的确如此,一篇文章,只有经过编辑的认真修改、润色,才能更加完美;一个版面,只有经过编辑的精心设计编排,才能更加赏心悦目;一张报纸,只有经过编辑的精心策划,才能更加吸引读者,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大多从事编辑工作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出色一些,自己做出的"嫁衣"让人满意.但在新世纪报业竞争日呈激烈的形势下,要想把编辑工作做好,只抱着传统的为文章加工润色的"等米落锅"的观点是不行的.这就要求编辑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更需要强化以下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刊自去年第六期开辟“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专栏以来,受到了学术理论界、文化教育界以至宣传系统、实际部门的领导同志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来稿也越来越多。为了把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和更加切合实际,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力求更好地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继续选登有关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探讨文章。欢迎广大读者针对本刊过去一年已发表的文章,进一步开展争鸣,更欢迎针对本刊文章尚未涉及的领域和问题,发表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经济系于3月21日举行了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问题的科学讨论会.会上,有少数同志仍然同意德麟的意见.认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在于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限制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而且应当提到能消灭客观规律的高度.他们说,不提到这种"高度",就是承认修正主义者的"自发论","否认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他们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他们认为,任何经济规律的存在总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如果消灭了产生某种经济规律的条件(即前提),人们也就消灭了某种经济条件所依以产  相似文献   

20.
“半月课堂”自开办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与作者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十分感谢。最近收到不少同志的来信,希望“半月课堂”的辅导范围能够更广泛些,最好能对毛主席的哲学著作进行些讲述。根据读者意见,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地就《矛盾论》的若干基本观点进行辅导,辅导的内容和形式也将力求简明生动、多样化一些。其他文章的辅导,还将根据形势的需要和读者的要求继续进行。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共同把这个栏目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