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它首创于四川,关于交子出现的时间,史书上有二种记载.一是《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先是益、邛、嘉、眉等州(本志无眉州,有雅州),岁铸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①此说交子产生于李顺起义之后;《长编》又有另一种说法:“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②这种说法其他史书多有记载.《宋朝事实》载:“始,益州豪民十余万(万字衍)户,连保作交子”.③《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四川钱引,旧成郡豪民十六户主之.”④《宋史》:“民间以铁钱重私为券,以便交易,谓之交子,而富家专之.”⑤诸上即说交子创于十六户富商主持之时.  相似文献   

2.
由著名钱币收藏家、研究人员熊建秋、孔凡胜、文维虎编写的《历代四川铁钱图录》于2012年1月由巴蜀书社出版了。该书提出,世界铁钱主要在中国,中国铁钱重点在四川;铁本位是银本位、金本位的起源与发端观点;交子的发行准备是铁钱,铁钱是交子的本位货币。全书内容精练、信息丰富、用语细腻,体现编者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国家纸币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魏永理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北宋王朝发行的官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纸币。(一)中国国家纸币交子产生的时代背景为什么交子不是产生在北宋京城所在地的中原河南,而产生在西南的四川呢?宋代承袭了五代十国时铜...  相似文献   

4.
一宋代四川的交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大约只有三千年,而出现纸币的历史还不到一千年。正因为如此,从交子产生以后,人们对其产生原因的研究就不绝于书。但从《文献通考》、《宋朝事实》、《续资治通鉴长编》、《历代制度详说》、《楮币谱》等书,到近代中外研究交子的论著,在言及交子产生的原因时,无不  相似文献   

5.
四川铸行铁钱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货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四川省钱币学会于3月8日至11日在我省峨眉山市召开了“四川铁钱研讨会”。会议围绕四川历代铸造、发行和使用铁钱的情况及其政治、经济背景和影响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四川地区铸行铁钱始于何时。 过去史学界公认四川铁钱始于东汉初期公孙述据蜀称帝时“废铜钱,置铁官”。这次会上,董其详同志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应始于西汉。卓王  相似文献   

6.
<正>时下,不少学者从"学科"的角度来讨论历史社会学,甚至明确使用"作为学科的历史社会学""历史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说法~((1))。在笔者看来,历史社会学是不是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已成为一个学科,目前仍属需要讨论的问题。一 把历史社会学看作一个学科,首先以明确什么是"学科"为前提。从时序上看,"学科"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概念,近代西方知识体系的分化对于"学科"观念的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尽管也存在"学科"的说法,例如北宋孙光宪在  相似文献   

7.
<正> 《周易》究竟产生于何时,这是研究《周易》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周易》产生的年代,影响最大的有两种说法:一、殷末周初说;二、战国说。管见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很难成立。周初说是传统的说法,在西汉以前就颇为流行。这种说法认为,八卦是伏羲或神农所作,周文王据以推衍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作卦辞和爻辞(一说卦、爻辞为周公所作)。这种说法在流传中又增添了许多附会和渲染,真是言之凿凿,煞有介事。然而考诸历史,却是于古无征的。  相似文献   

8.
北宋前期是指宋太祖、太宗、真宗统治时期.宋初,因受五代十国时期币制繁杂和货币流通混乱的影响,一度存在铜钱奇缺、劣币泛滥、铁钱贬值、交子失信等弊端,从而呈现出通货膨胀的预期.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宋廷在增加铜钱产量、统一铸造法币、确定钱陌制度、规范钱币质量、严禁私铸劣币的同时,还采取了其他各种相关的经济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紧缩财政开支和增加积累,减免人民赋役和救灾扶贫,禁止商业投机和调控物价.由于宋廷实施了上述一系列政策,终于防止了通货膨胀的发生,至宋太宗、真宗时期,己形成了国家富裕、物价平稳、社会安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最高的抽象只能在最丰富的具体中产生,要使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的关系这一理论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必须把它与具体历史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这里我只想从隋炀帝开运河来探讨一下统治阶级的历史作用及其与劳动人民历史作用的关系。林杰同志在《阶级观点与历史主义没有必然联系么?》一文中不同意宁可同志这样的说法:根据历史主义,应该肯定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绩。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首先,认为这条运河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奢侈享乐的欲望和适应镇压农民革命“叛  相似文献   

10.
<正> 历史唯物主义是决定论还是宿命论,这个老问题之所以提出来是有原因的.十年“文革”给中国人民,中华各民族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导致这场浩劫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种说法是由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产生的.这是极端错误的.另一种说法则将其归因于旧中国的历史存在.既然新中国是从旧中国变过来的,中国人在大革命中把旧中国变为新中国,如果把“文革”的产生归因于旧中国的历史存在,那末,对于  相似文献   

11.
元朝的钞法     
元朝的钞法徐晓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具有现代汇票性质的“飞钱”。宋代的“交子”、“会子”,已是比较成熟的纸币,金代承袭宋制继续使用纸币并有所发展,到元代则在宋金的基础上更趋完善,实行纯纸币制度,金银和铜钱都不许流通。这...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问世后,随之诞生了似乎永无休止的各色解读。家事说是小说流传初期,清人以当朝历史人物敷衍到小说故事情节中而产生的种种说法。论及原由,与小说发展历程以及在小说审美过程中一直不脱历史观念有关。清人周春代表了当时正统文人对小说与历史之间界限不清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略论秦汉时期盐铁钱专营与中央集权的巩固郝树声盐铁钱专营是秦汉时期的一项重要国策。早在商鞅变法时期,地处西方的秦国就对盐铁实行了国营专卖,所谓“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用不竭而...  相似文献   

14.
绪说 藏文文献的历史应该从文字的历史说起。按照通常的说法,藏文是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的文臣通米·桑布扎创造的。过去已经有不少人对这一说法表示怀疑。我们也觉得一种文字的创造、流传、使用以至完善化都得有个过程。不可设想在创造文字的当时就能写出“大块文章”,翻译成部的经典,何况还有些难以解释的疑点。总之,我们觉得藏文的历史应该更早一些,文献的历史相应地也应该向上推。不过,目前还没有更早的资料可以应用,我们讲藏文古代历史文献这个题目只好姑且从七世纪中叶讲起。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其他人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在中国历史上,乃至在世界历史上,象孔子这样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对整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全民族的社会心理结构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至今还在产生着巨大影响的人,是绝无仅有的。关于孔子历史地位的确立,到目前为止已成定论的说法是: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除了使用贝、帛、金属货币以外,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代的白鹿皮币可以视为纸币的滥觞.唐代有“飞钱”,宋代则有“交子”、“会子”,它们都可以说是纸币的前身.真正使用纸币作为全国范围的通货,开始于元代.它还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而且通过元王朝的国际交往,影响也遍及世界,其历史意义是极为深远的.1元代发行纸币,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从元世祖忽必烈掌握政权的最初二十年内(公元1260年—1280年),这是纸币发行的初期,这时币值是稳定的,流通状况是良好的,这算是第一阶段;从元世祖末年,约自至元十八至至正十年(公元1280年—1350年),大量发行了至元钞和至大银钞,纸币从稳定转入了逐步贬值的第二阶段;从至  相似文献   

17.
郑鑫 《东南学术》2012,(5):188-194
汤春甫先生《工艺大师与干漆夹纻法》一文中"干漆夹纻"的用语以及"福州脱胎源于天台"的说法有令人误解之处,它忽略了"夹纻胎"与"纻胎"在胎骨工艺上的本质区别,以及中国与日本对这一工艺相关用语的不同表述,尤其是"福州脱胎源于天台"的说法缺乏可靠的论据支持,遮蔽并消解了传统脱胎漆器的发展历史。而这种对传统工艺及发展历史名实不辨的现象并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三纲"思想的内涵、发明权、产生于什么历史时期,现在学术界对此提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其中有道理的说法是:"三纲"的内涵是"要求‘臣对君、子对父、妇对夫’的绝对服从";"三纲"一词的提出者是董仲舒,但"三纲"思想的发明权在韩非,即韩非的"三顺"说,因为"三顺"说与"三纲"的内涵相同;韩非是战国末期人,所以"三纲"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各种其他说法均欠妥。  相似文献   

19.
《论语·微子篇》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也说:“又有微子,王子比干、箕子……皆贤人也。”从上引材料很明显的看出,孔子与孟子都把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称为“仁”和“贤人”。并对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上述记载,本文把孔子和孟子的说法概括为“殷之三仁”说。对这三个人由于受孔孟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很长时期内都是褒之者多,而贬之者极少,基本上是被视为正面人物的。现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具体分析这三个人,对笼统地把这三个人都视为正面人物的说法是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的。对这三个人就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予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本文拟就对这个问题谈些  相似文献   

20.
自明代以来,关于晚唐诗人雍陶曾寓居云南的说法较为盛行。为澄清历史真相,本文以谢肇《滇略》及方国瑜先生《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的相关描述为重点,对这一说法进行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