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丹小说的诞生现代小说出现在苏丹文学中的时间比埃及、沙姆地区晚20年.现代小说出现之前,在苏丹口头文学中,已流传着一些民间传奇故事,如《莱拉的痴情汉》的爱情悲剧和沙漠好汉的冒险故事.1948年,奥斯曼·穆罕默德·哈希姆出版的传奇故事《塔旧杰》,描写了英雄穆罕立格为保卫部落免受其他部落的入侵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和牺牲.这篇传  相似文献   

2.
伊哈桑·阿卜杜·库杜斯是埃及和阿拉伯现代最有名的文学家之一.他1919年1月1日生于开罗一个艺术、政治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1942年毕业于法学院,当过律师和新闻记者,60年代和70年代曾先后担任过《鲁兹·尤素夫》杂志、《消息报》、《金字塔报》的主编或管委会主席.他出版的作品共100多部,其中50多部已经改编成电影、电视和广播连续剧,堪称一位多产作家.由于对埃及和阿拉伯文学的巨大贡献和影响,他曾荣获埃及文艺一级勋章,并于1986年得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接见,握手留影.  相似文献   

3.
1994年10月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及著名文学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在开罗遭到暴力袭击,被极端分子刺伤,震惊世界。埃及各界人士对此恶行纷纷予以谴责。 打开阿拉伯文学史册,不难发现对文学家施虐暴并不罕见。如古代文学家麦阿里(973~1057)、贾希兹(775~868),近现代文学家阿卡德(1889~1964)、塔哈·侯赛因(1889~1973)都曾遭到迫害乃至类似的谋杀。本文就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埃及大文豪塔哈·侯赛因的遭际作一简述。 1925年,塔哈在埃及国立大学(开罗大学前身)讲授贾希利亚时期的诗歌时,运用笛卡尔“怀疑论”的研究方法,率先对该时期的诗歌的原有结论提出疑问,经长期研究和悉心推敲,他得出的结论是:所谓贾希利亚时期诗歌,其绝大部分作品是伊斯兰时期人们杜撰出来的,这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也是伊斯兰时期阿拉伯人的宗教、思想、政治和经济生活,连贾希利亚时期的语言也没有在诗歌中得到反映。 一石激起千层浪,集中体现塔哈·侯赛因这一新观点的《论贾希利亚诗歌》一出版,迅即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一时间,塔哈受到各方的无端指责和攻击,有人还通过报刊呼吁立即把他赶下大学讲台。除了不明是非、受蒙蔽而摇旗呐喊的青年人外,反对塔哈最为激烈的有三种人:一  相似文献   

4.
埃及图书总署出版的杂志,质量一流,印刷精美,价格低廉,适合所有的读者阅读。其中,有月刊,也有季刊,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作》月刊(每月1日出版)是一本具有文学性、思想性的杂志,它经常登青年文学家、艺术家和老一辈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探讨各类思想、文学问题。该杂志对造型艺术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在每期刊出一些诗作。 主编:艾哈迈德·阿卜杜·穆阿特·希贾兹 2.《开罗》月刊。是现代思想、艺术杂志,每月15日出版。杂志涉及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文化人士的种种思潮,经常探讨一些当代最新思想,以把握时代的脉搏。 主编:加利·舒克里博士 3.《戏剧》是唯一的戏剧文化月刊,其内容广泛,从剧本创作到表演形式,应有尽有。内容注重各种戏剧形式的研究,并经常连载优秀剧本。该杂志印刷精美,彩页篇幅大。 主编:穆罕默德·阿纳尼博士 4.《四季》是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文学文化性杂志。其内容包括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图书总署对该杂志特别重视,其装帧精美,每期都在300页以上,由埃及和阿拉伯国家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负责该杂志的编辑工作。 主编:贾比尔·阿斯福尔博士 5.《图书世界》。该杂志向读者提供有关图书的最新研究成果、资料、文章和数据。该杂志还重视目录学的最新成果,致力于发展阿  相似文献   

5.
从埃及《十月》周刊上读到埃及文学巨擘塔哈·侯赛因的故居将改建成博物馆的报导,十分兴奋.我们像崇敬茅盾、老舍、叶圣陶等我国文学大师们一样崇敬塔哈·侯赛因.塔哈·喉赛因1889年出生在上埃及米尼亚省的马加加村.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世界》2004,(3):50-53,45
【18】《文牍撰修指南》(ubu al-’A‘sh in‘ahal-’Insh) 作者艾哈迈德·本·阿里·盖勒盖珊迪(公元1355~1418),埃及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生于埃及的盖勒盖珊戴地区。先在本地学习,后前往亚历  相似文献   

7.
埃及文学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为之欢呼,中国文学界,特别是阿拉伯文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也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人民日报》和一些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为之祝贺,并介绍这位埃及和阿拉伯当代大文豪。我们国际电台阿拉伯语广播也播出了一些稿件,其中有录音采访“阿拉伯也门驻华使馆参赞、文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文化艺术中,文学是核心,是脊梁.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先后推出了国家文学荣誉奖,实业家也纷纷解囊相助,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学艺术奖励基金会,定期评奖.在这方面,埃及起步较早.埃及——阿拉伯文学的沃土为鼓励文学创作和评论,早在19世纪40年代,埃及语言学会就设立了小说创作奖,可惜后来中断了.1958年起,埃及正式设立国家文学荣誉奖,当年塔哈·侯赛因首先获得该奖,次年阿拔斯·迈哈穆德·阿嘎德得奖,1960年剧作家陶菲格·哈基姆获此殊荣,1968年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被推上领奖台.此奖一年一度,从未中断,得奖者以诗人和小说家居多,也有少数剧作家和大学教授.按章程规定,得奖人一般应为健在者,但也授予过刚刚去世的作家,因为有的作家生前硕果累累,但错过了机会,对此埃及最高文化委员会予以追认.埃及是阿拉伯文学的沃土,在阿拉伯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自当首推埃及人.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创设于1901年.多少年来,阿拉伯文化机构先后推荐过埃及的塔哈·侯赛因、阿拔斯·迈哈穆德·阿  相似文献   

9.
穆罕默德·古奈尼·希拉勒是埃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先驱.他于1952年出版的《比较文学》以法国比较文学学派的体系为基础,结合阿拉伯文学、波斯文学、欧洲各国文学,介绍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对象、方法乃至工具的运用等.介绍了自滥觞至20世纪西方比较文学的发展史,特别介绍了比较文学在埃及和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情况.《比较文学》是迄今阿拉伯比较文学的最重要著作,已成为阿拉伯国家比较文学课程的教材.  相似文献   

10.
1987年7月27口阿拉伯戏剧之父、埃及文学大师陶菲克·哈基姆病逝.埃及总统府发了讣告,根据总统穆巴拉克的命令为他举行了国葬.一年来,埃及人民用各种方式纪念他,寄托对他的哀思.开罗舞台上演他的话剧《伊西丝》、《山鲁佐德》、《困惑的国王》;电视台重新播放由他的小说改编的连续剧《灵魂归来》;艺术家为他塑像,把塑像安放在自由公园内诗王邵基和尼罗河诗人哈菲兹的塑像旁;文化部决定出版陶菲克全集的普及本,低价出售以鼓励年青人学习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简讯一     
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于1988年3月26日在北京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了第一季度学术讨论会.在京的会员及阿拉伯文学爱好者29人参加,15人做了发言.会议的议题为“我所了解的阿拉伯当代文学”. 社科院李琛同志作了题为《阿拉伯女作家与妇女问题》的发言,并介绍了第三代和第四代阿拉伯女作家,分析了她们的作品,如埃及努瓦尔·莎尔达维《一钱不值的女人》(1974)、伊格芭尔·芭莱卡的《丽拉与未知数》和《春回大地》(1965)、叙利亚乌勒法特·伊德丽碧《大马士革,啊悲楚的微笑》(1982).库雷特·扈莉的《日月穿梭》(1980)、黎巴嫩伊米丽·纳苏尔拉的《人质》、丽拉·  相似文献   

12.
在利比亚,福阿德·卡阿伯兹的名声家喻户晓.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是利比亚著名的漫画家、翻译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是一位每个利比亚人都引以为豪的人物. 1920年8月11日,福阿德出生在利比亚的黎波里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穆斯塔法·扎海尼·卡阿伯兹是利比亚史学家. 福阿德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先在私塾学习《古兰经》,然后进入意大利人开办的现代学校.福阿德自幼爱好文学艺术,喜欢绘画和诗歌,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在学生时  相似文献   

13.
埃及的乡村小说发端于本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渐趋成熟。乡村小说主要描写乡村生活,是真实反映埃及乡村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的一面明镜。本文试从埃及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作家、文学特点及语言特点四个方面作一浅述。 一、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 1902年,埃及作家马哈茂德·赫伊拉目睹遭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埃及农民的现状,创作了埃及文坛第一部反映乡村生活,体现农民强烈要求社会变革的小说《乡村青年》。1906年,丹沙微事件爆发之后,马哈茂德·塔希尔以这一历史事件为社会背景创作了《丹沙微的少女》。从此埃及出现了第一代乡村小说作家及其作品。 20年代,埃及社会上倡导公正,要求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为此创作了长篇小说《宰娜白》(1914)。三四十年代,埃及陷入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危机,为了填补挥霍殆尽的国库,统治者们对农民课以重税、盘剥无度,使农民的处境极度悲惨。这一状况使“社会小说”成为埃及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说是:陶菲克·哈基姆的《乡村检察官手记》(1937)、阿伊莎·阿卜杜·拉赫曼的《庄园主》(1944)、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的《土地》(1954)。  相似文献   

14.
小说《作家》是埃及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塔哈·侯赛因(1889-1973)于30年代发表的一部文学作品.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小说《作家》作初步探讨. 一、小说《作家》在塔哈文学影响中的地位塔哈一生涉猎阿拉伯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为阿拉伯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他的文学论著和文艺作品中,影响最深远的是《纪念阿布·阿拉》、《日子》、《先知传札记》、《向远方》、《哈菲兹和邵基》、《论前伊斯兰文学》、《星期三漫  相似文献   

15.
【7】《地名辞典》编纂者雅古特(公元1179~1229年),全名希哈布丁·艾布·阿卜杜拉·雅古特·本·阿卜杜拉·哈马维·罗米·巴格达迪。中世纪阿拉伯最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著名辞书编纂家,同时也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家。祖籍东罗马帝国,卒于阿勒颇。著述颇丰,其中以《地名辞典》和《文学家辞典》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6.
近日读到约旦安曼出版的《阿拉伯思想论坛》1998年7月总第154期,上面载有穆娜·穆克拉姆·奥贝德女士撰写的《埃及学者看美国的中东政策》,觉得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综述.这里将其译出,供我国中东问题学者参考.穆娜女士是埃及国民议会前议员,开罗美国大学政治学教授.文中的提到的穆罕默德·赛伊德·艾哈迈德、萨拉马·艾哈迈德·萨拉马、乌萨马·加扎利·哈尔卜等人,大都为埃及报刊的专栏作家或编辑.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杰出的阿拉伯作家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因脑溢血医治无效,不幸于1990年1月11日与世长辞,享年71岁。噩耗传来,埃及文学界、艺术界、新闻界无不感到悲恸。《金字塔报》、《消息报》、《华夫脱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人权     
穆罕默德·努阿曼·贾拉勒先生是埃及资深外交家,现任埃及驻华大使,曾任阿拉伯联盟常驻代表,1997~1992年期间是联合国社会与人道主义委员会埃及代表团成员,其中1988年任该委员会副主席.《伊斯兰人权》是穆罕默德·努阿曼·贾拉勒先生所著《埃及和伊斯兰人权》一书的一个章节.在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人权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无论什么国家,若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强加于人.都是徒劳的.本刊征得作者的同意,撷取其中的一部分,翻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埃及现代文学巨匠纳吉布·马哈福兹在埃及家喻户晓,只要你步入埃及社会,特别是走到稍具文化水平的人们中间,便会发现无人不以纳吉布·马福哈兹为荣.你同他们谈起他的作品时,便会发现,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谈的是银幕上的故事:电影《始与末》、《新开罗》、《海利利市场》……于是,你会得出一个印象:在最广大的埃及人民中间,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名字首先是和电  相似文献   

20.
塔哈·侯赛因(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思想家.他的著述丰富,是多产作家.他不仅对文学,而且对历史、哲学等都有精深研究,成为一代文宗,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由一个盲童成长为一流的埃及作家、阿拉伯文豪,这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实属鲜见.就其全部经历和创作来看,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埃及文化启蒙运动中,在创建埃及乃至阿拉伯新文学运动中,在为使创作反映现实、形成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埃及现代派"的活动中,以及在创立新的阿拉伯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