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作家论民族团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中,对民族团结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萌芽到确定,从肤浅到深刻的认识过程。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从一般的总结到概括,从一般的概括到提炼,再从一般的提炼到升华的过程。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徐杰舜教授在对中国民族团结论题的研究中,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民族团结问题、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团结”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论民族团结等方面,介绍了民族团结理论发展的轨迹。从本期起本刊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3月,我们第二批联络员响应国家民委的号召,放下手头的公事和私事,离开熟悉的工作和环境,暂别挚爱的亲人和朋友,从北京、从武汉、从成都、从兰州、从银川,从7个不同的单位,来到湖南,来到武陵山片区。过去的一年,我们勤奋学习、适应环境,我们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我们从派驻地同志眼中可能的"过客"变成片区干部群众心中的"片区人"。过去的一年,我们开拓创新、主动作为,我们敬业尽责、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3.
我国关于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从1979年开始,二十多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专著很少,论文大多集中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总的说来,从西方大学自治演变方面研究的多,从中国的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方面研究的少;从宏观角度研究的多,从微观角度分析的少;理论思辨的文章多,实证的调查研究报告少。因此,我们需要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研究高校办学的自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4.
壮汉双语教育的问题及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壮族自治区从1981年起开始系统实施壮汉双语文教育。从语言教育与民族文化、学校课程的关系考察,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育目标过于功利、教学内容单一化、课程管理不够完善。壮汉双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实现三大转向:从工具论到资源论,从单一文化取向到多元文化整合,从实验教学到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德宏州景颇族的"目瑙纵歌"为例,分析了这一跨境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创新:"目瑙纵歌"的类型从多种并存到一种为主、从民间"官"办到"政府"公办、从村民自娱到国际共庆、从内容不变到形式多样、从本民族独享到多民族共跳、从原汁演奏到现代乐器、从口传身授到文字音像、从纯粹过节到弘扬民族文化。文化创新带来的种种变化呼唤"把根留住",这既要培养斋瓦和瑙双,保住原有文化的根脉;也要开启民族自觉,坚守文化创新的根本;更要善用政策法规,赢得文化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从理论上来讲,所谓现代化就是讲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它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既发生在发达国家的社会变迁里面,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过程中。通俗地说,现代化既可以作为一个过程,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可以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即发展中国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样一个目标。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工业化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我国民族地区企业正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民族地区企业要跟上知识经济的步伐就必须重新调整自己 ,实现从追求单项效益向追求综合效益、从资源导向型战略向市场导向型战略、从注重地区比较优势向培育企业竞争优势、从传统管理手段向知识管理、从面向市场向不断创造市场以及从有形实物资本经营向无形知识资本经营转变  相似文献   

8.
自决权民族是相对于主权民族和自治权民族的一个范畴。可以从历史与政治维度、法律维度和法理维度予以解释。从历史与政治维度看,自决权民族与民族性密切相关而成为政治问题;从法律维度看,这种自决权是一种集体权利,它来源于人民自决权;从法理维度看,作为民族,只有合乎特定的条件,才能享有自决权。  相似文献   

9.
陶金华 《民族论坛》2012,(18):75-7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打工群体开始从山区走向平原,从内陆走向沿海,从农村走向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处世态度,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很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研究范畴,对少数民族打工的内涵、动因、特点、影响与社会适应等进行过很丰富的调查和研究,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节日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精神载体,是各国文化历史背景的集中体现,从中国到外国,节日的内容、载体、影响都不尽相同。从横向来看,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很大差异,从纵向看,中国从有史书记载的商周时期开始至今,节日从无形到有形、从繁冗到简练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将以春节代表中国传统节日进行简要讨论,以春节一点展开,研讨有关节日由来及其未来发展情况分析,以期寻找一条传承发展新年文化的新道路与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节日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精神载体,是各国文化历史背景的集中体现,从中国到外国,节日的内容、载体、影响都不尽相同。从横向来看,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很大差异,从纵向看,中国从有史书记载的商周时期开始至今,节日从无形到有形、从繁冗到简练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将以春节代表中国传统节日进行简要讨论,以春节一点展开,研讨有关节日由来及其未来发展情况分析,以期寻找一条传承发展新年文化的新道路与新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从想象、走进到反思: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缘”研究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缘"不仅是与"中心"相对的空间范畴,也是一种反思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西方霸权、现代性以及全球化的话语和研究范式。在从想象、走进到反思的演变过程中,"边缘"研究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猜测到实证、从西方中心主义到多元化、从全球化到本土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双重视角出发,简要论述香港的人类学研究,并从大学、学会、期刊出版、学科带头人等几个方面呈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人类学学科建设状况。文章认为,从学科建制的历程重新认识香港人类学,能够为我们全面了解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史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从香港这样一个特殊地域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出发,我们也可发现建设新世纪人类学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提出城市社区内在特质的基础上,对民族社区研究的文化意义进行摭析;从语言视角分析民族社区的文化现象、从精神视角研究民族社区的归属感、从建设视角探讨民族社区的发展、从文化视角了解民族社区流动青年的异质性,从而申释了对民族社区研究文化意义的思考及其观点。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从建国初期,一直到今天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得到了邓小平的亲切关怀。特别是他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曾经十分关心内蒙古的发展。他对内蒙古寄予的“走进前列”的厚望,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目标和不断前进的动力。邓小平生前曾来过内蒙古两次。第一次是1926年底。当时22岁的邓希贤(即邓小平)受党的派遣,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到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担任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处长。他和另两位同志从莫斯科启程回国,途经内蒙古。他们先到达库伦(今乌兰巴托),后从库伦取道包头去西安。从库伦到包头,穿越内蒙古大草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秦汉至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以及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梳理,揭示了广西民族关系经历了从徼外走向统一、从冲突走向磨合、从磨合走向和解、从和解走向融合、从融合走向团结的发展历程,其中的文化认同是广西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并且对新中国建立后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四个模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从伦理学角度入手,探究史诗《格萨尔》中蕴涵的伦理思想。这些古代部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观念、原则的积淀,就形成藏民族传统社会道德的主要内涵。从这种意识形态的探究中,我们还可以窥见古代藏族部落社会从血缘向地缘关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数字     
2011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372.12万人,比2002年增长19.17%。从2002年到2011年,少数民族在校生占全国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普通小学从9.46%上升到10.52%,普通中学从7.4%上升到8.83%,普通高校从5.99%上升到6.67%。  相似文献   

19.
他从平原走来,走向蓝蓝的海;他从大海走来,走向高高的山巅。从此,崂山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陈玲 《民族论坛》2009,(7):32-33
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经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但其适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如何认定疑罪、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疑罪从无原则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程度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