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近代化,亦即日本的资本主义化或称西化,既是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主义制度的过程,又是意识形态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战胜日本封建主义文化的过程。尽管日本在这两方面的变革都极不彻底,但却极大地推动了其近代化进程。纵观近代日本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接触过程,大体经历了“冲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四个阶段。经过这种不断冲突和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整个日本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发生了逆转,西方文化成为日本社会的主导文化。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在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逐步瓦解,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但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相互勾结,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不仅使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十分悲惨,而且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顺利发展.因此,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政治的现代化就成为中国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辛亥革命作为一次伟大的社会革命,较为成功地完成了上述任务,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观应近代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观应的近代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引进 ,因此最终归结到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实践 ,这本身就表现为对中国现实的超前。超前性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与现实的冲突性 :资本主义的近代经济在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下不可能得到兴盛。西方经济思想和经营方式与中国古代的经济、理财思想是郑观应形成近代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出发点 ,郑观应的经济思想正是中西圆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戴清亮 《学术界》2004,(3):7-18
家天下 ,专制主义 ,世袭制 ,终身制 ,等级制 ,恩荫 ,特权 ,是中国封建主义的主要特征 ;中国封建主义残余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是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的小农及其家长制 ;建国后 ,在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清理方面 ,认识上轻重错位 ;“兴无灭资”口号的提出及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全盘否定 ,使封建主义残余膨胀 ,并造成灾难性后果 ;邓小平、李维汉、江泽民谈继续肃清封建残余 ,并做制度方面的改革和法律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洋务派和维新派是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影响深远的两大政治派别。洋务派的思想是立足于封建主义文化,酌取某些西方物质文明以维护封建政体,维新派的思想是立足于资本主义文化,师法西学以变政。维新派和洋务派的分歧,开始虽不明显,但伴随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分歧越来越大,并在激烈的辩论中逐渐划清了思想界线。本文试图从下述十大分歧中,说明维新派是在批判洋务派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他们之间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反思表明,应当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既不能用封建主义或带有封建色彩的东西去反对资本主义,也不能照搬西方文化。那种以儒家学说为指导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主张,确实进入了“误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正确认识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道德与进步之间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每一个社会进步都意味着一定的旧道德标准的丧失,在这进步与丧失之间,人们心灵所经历的震颤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种矛盾是一个社会自身文化发展的自然产物,则这种观念的倾斜持续不长一段时间后就会趋于新的平衡。英、法等西方国家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历史过程就明证了这一点。然而当我们把视线移向中国近代,会发现情形与西方迥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资本主义关系萌芽是在封建社会内部,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毛主席:《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所谓资本主义关系萌芽,是指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还未形成一定的势力资本主义还没有孕育成熟的时候萌生的资本主义关系。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也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从成立开始就同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一直是贯穿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此主要分别阐释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人的存在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它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人与自身三个方面。人论就是对这三者关系的理性概括和综合。在传统文化问题上,中西方人论的比较成为研究课题之一,因为,“理解不同文化中的自我是怎样被阐述或怎样起作用,是解开社会和文化稳定与变化种种秘密的基本途径”。但在现有的有关论著中,关于中西方人论的比较研究没有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往往用西方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人论同中国适应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人论相比,在这种思维坐标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很难说有什么科学性。本文试图通过探析董仲舒、朱熹与奥古斯丁、阿奎那的人论,对中西方的封建人论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一 当欧美出现资本主义曙光的时候,曾在世界文明史上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中国,仍然沉睡在封建主义的漫漫长夜里。欧美资产阶级的冒险家们曾不断叩打着中国的大门,但封建统治者抱残守阙、妄自尊大、故步自封、闭关锁国,造成了对世界的愚昧无知,也造成了自身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落后。在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下,中国和中国以外的世界几乎完全隔绝,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当时,  相似文献   

12.
张澜早期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性质。其确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资产阶级改良派之启蒙思想契合了张澜传统思想中的忧患意识,促使他背离封建价值观;兴办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随着时代的进步,形成了他早期以爱国救民为核心的民主主义价值观。张澜出生时,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发生变化,反映社会经济制度并为之服务的文化和文化结构,也必然要随着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封建主义的旧文化,根深蒂固地继续控制着中国人民的行为选择;另一方面,封建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奴化文化与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文化,共同存在而又对立冲突。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与新旧思想  相似文献   

13.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进入中国,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西方近代文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近代体育运动,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潮流中传入中国并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的。此后,它逐步取代了传统体育活动,成为中国体育运动的主流。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发展又和宗教的传播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考察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在宗教文化的传播中所产生的影响应以多角度给予评价。对于它在中国宣扬宗教文化的同时传播西方近代体育文化、促进中国近代体育运动发展的积极作用,是要给予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从2020年以来,以雅尼斯·瓦鲁法基斯、塞德里克·杜朗、约迪·迪恩等人为代表的技术封建主义思潮,在当代西方左翼思想中取代了左翼加速主义的地位。资本主义正在消亡,被一个政治上相对退步的形态所取代——技术封建主义。技术封建主义在传统的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基础上,提出了资本的三重性这一概念,认为除了资本的具体形态之外,资本的占有还代表一种合法的剥削权力,以及在云资本下对用户行为的矫正和引导的权力。但这些概念建立在瓦鲁法基斯等人对马克思的资本和利润概念的误读基础上,其所提出的利润和市场的消亡为技术封建主义的发展铺就了道路,但这实际上并不代表建立在剩余价值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亡;相反,技术封建主义顶多是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资本主义亚形态,不构成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整体取代。  相似文献   

15.
人论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整体思考。这种思考的不同方式及其结果,典型地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形态,“理解不同文化中的自我是怎样被阐述或怎样起作用,是解开社会和文化稳定与变化种种秘密的基本途径”。在中西文化比较中,许多学者也曾以此为思维框架,但大多停留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比较上,因而缺乏深层的历史感,未在能揭示中西人论之差异渊源。本文试图对此作些探讨。 一 关于人的思考,首先为人与自然的客观关系所制约。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不同的内容。但是,在原始社会前期,中西方处理人与自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一下洪秀全与皇上帝、孔夫子的关系,看一看他所创立的拜上帝教,其基本内核是属于以皇上帝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还是以孔夫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了解洪秀全以拜上帝教发动太平天国革命,到底是要在中国推行所谓“神权政治”,还是要反抗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不仅具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开展"十二五规划"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重大理论意义。深刻把握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理论意义,必须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本身的辩证关系视角去理解;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去理解;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视角去理解;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去理解。只有深刻把握了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理论意义,才能在社会实践中从容应对"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国家, 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都无法割断与资本主义的联系。中国现代化的前期, 是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认同和接纳问题, 后期则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利用问题。如何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的现代化最初选择西化模式的方向是正确的, 只是当时中国不具备接纳资本主义的条件, 选择西化模式的失败并不能说明学习西方是错误的; 中国现代化由西化模式转换为苏联模式不等于必须割断与资本主义的联系, 选择苏联模式遭受挫折的关键恰恰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中国的现代化与资本主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但这不等于说中国现代化非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可。中国现代化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学会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各方面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化,造成文化生态失衡,出现精神危机和伦理道德失范。为此,应充分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完善社会制度,建立有效机制;创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生态;建立正确的生活范式,以抵制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于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策略在东欧和苏联相继得手,有人对此感到困惑,甚至怀疑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对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的最终结果,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历史上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灭亡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取代封建主义,是因为封建主义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生产力以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