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何其芳20世纪30年代的诗集《预言》,是远离现实苦于找不到出路的诗人青春心理戏剧的记录,是诗人在梦的轻波里徘徊飘忽而微渺的心灵语言。它在艺术上将晚唐五代诗词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进行了成功嫁接,从而焕发出朦胧婉约的迷人气象。  相似文献   

2.
西南联大是中国战时思想、学术和教育最活跃的地方,当年的学生郑敏受其深刻的影响,其中德国现代主义诗人里尔克诗歌中生命体验、观看事物的角度、十四行诗对20世纪40年代郑敏的诗歌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意象主义诗歌既具有东方诗歌的特征,也有着西方诗歌所特有的魅力,一直影响着欧美的诗歌创作。随着意象主义诗歌的发展,对中国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述了美国意象主义对中国五四时期诗歌的影响,指出在中国五四时期出现了新的文学倾向,现代主义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国诗人冲破了封建主义文学思想的束缚,在创作中接受了意象主义创作思想。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于美国意象主义的接受更加深入,对后来的中国朦胧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勇  彭在钦 《云梦学刊》2012,33(4):107-111
20世纪90年代,消费文化兴起,对精英文学产生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王家新等一批现代主义诗人继续坚持他们的精神探索.王家新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但也表现出中国本土生活的经验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2 0年代 ,部分西方戏剧家在戏剧创新的探索中 ,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戏剧中发现了许多符合其美学理想的因素 ,“东风西渐”激发了 2 0世纪西方戏剧改革的潮流 ,并对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理性思考走向感觉或体验——解读姚振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秋昌 《河北学刊》2002,22(4):80-84
姚振函是新时期涌现出的一位有特色、有成就、有贡献的诗人。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 ,逐渐形成了他自成一体的“感觉诗” ,这些诗拓展了诗歌新的表现领域和空间 ,做到了“感觉”和“意义”的融合 ,“自我表现”与“从生活出发”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主义已经和全球化并行成为世界两大主要趋势之一。本文着重对区域主义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脉络等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概念上,主要有经济说、政治说、主观建构说和综合说四种关于区域主义的观点;在类型上,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区域主义分为刚性区域主义和软性区域主义,正式区域主义和非正式区域主义,封闭区域主义和开放区域主义,经济区域主义、政治区域主义、安全区域主义和货币区域主义;在发展脉络上,区域主义发展可以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60年代和20世纪8060年代和20世纪8090年代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彭燕郊的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存在着外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深刻影响。“七月”诗派时期 ,由于受到鲁迅和“七月”诗派同人的影响 ,彭燕郊的诗歌创作已经不自觉地出现了现代主义的萌芽。解放后 ,尤其是从 80年代以来 ,诗人更是自觉地、系统地梳理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使其独特的诗风得以成熟。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对诗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思考的诗、通感的诗、散文的诗。  相似文献   

9.
向卫国 《学术研究》2005,(1):136-139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广东诗歌渐趋繁荣,一系列重大的诗歌活动都与广东有关。这一 现象既反映了诗歌的多元化走势,也是广东的良好诗歌生态环境作用的结果。广东诗歌的文化生态特征主 要表现在:海洋文化与亚热带地理气候的人文影响;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强势与政治宽松环境;外来诗人 及其与广东本土诗人的融合带来的诗歌生长新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同形态的现代诗歌在接受西方诗潮影响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影响。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诗人,还是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皆作了有选择性的吸收。象征意象的最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形态方面。李金发第一个自觉地从形式本体层面上接近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本质。30年代现代派诗人体现为意象的意境化以及对后期象征主义意象的生活化、智性化的成功借鉴。40年代的冯至与九叶派诗人建立起了一种意象象征的深层模式。中国现代诗歌形成的意象的象征化潮流,体现了中国诗歌现代性建构的必然要求,为中国诗歌的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诗歌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最有效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90年代的女性诗歌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女性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不逊于男性诗人的骄傲成绩。尤其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对于女性意识的萌芽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引导了当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对诗歌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诗歌在自我意识上的表现,体现出了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本文针对20世纪80-90年代不同时期女性诗歌中的自我意识进行考察与探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作是在对“后朦胧诗”的反思中展开的.对现实性与中国性的特别强调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对现实性的强调使诗人摆脱了20世纪80年代的那种飞翔状态,重新落回了大地,从而重塑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诗歌品格;而对中国性的强调,不仅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与当下经验的再现,而且也清晰地意识到两者与现代性以及全球化之间的紧张.  相似文献   

13.
在朝鲜的李朝时期,中朝两国的诗歌文学交流十分频繁,相互间的影响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深层次、相互融合的趋势。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朝鲜优秀诗人的诗作反馈到中国诗坛,其代表性诗人有许筠、金尚宪、洪太容、实学派“四家诗人“;二是中国诗歌文学对朝鲜文坛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其典型代表是诗人王维、唐宋现实主义诗人群体、清代拟古主义文学思潮。在中朝诗歌文学的影响关系中,中国诗歌文学对朝鲜诗歌文学的影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曾轶峰 《理论界》2015,(1):134-139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虽然没有留下明晰成文的诗歌理论,我们依然可以从她谈论"诗歌"和"诗人"的具体作品中追索提取其诗歌散论。狄金森的诗歌创作阶段有明显的旺盛期与非旺盛期之区别,其中蕴育了不同内涵的诗学观:从旺盛期受超验主义影响的诗人论,到狄金森独家的诗歌生成论和诗人论,再到从读者角度提出的诗歌本体论,最后是充满玄学色彩的诗观,显示了狄金森对"诗人"和"诗歌"的原创性认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西南地区不少少数民族诗人处于一种十分特殊的语言背景中 ,一方面他们与自己的母语保持着一种潜在的联系 ,另一方面又以汉语作为其创作的文本语言。他们以十分敏锐的语言感知 ,在外来因素 ,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表现形式的深刻影响下 ,以其叙述语言符号系统的丰富与更新 ,创作出的诗歌直接体现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正在走向成熟的一种文本叙述模式。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格律实际上包含了“格”(体式)与“律”(音、韵)两个方面。历代诗人讨论格律,大多着眼于“声音模式”的建构,从2 0世纪2 0年代的“格律诗派”到5 0年代的“现代格律诗”,其主要关注点也在音、韵方面。但任何语言都包含着声音、形象、意义等多方面的要素,既有建构声音秩序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马华诗坛发生了新的转向,马华诗人开始走向个人化写作,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关注、解构性的反神性写作以及"后乌托邦"的想象方式。马华当代诗人脱离西方文本与语境,引进后现代主义话语,把诗歌导入晦涩难懂的灾难性绝境,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马华诗歌的边缘化,使马华当代诗歌陷入了新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8.
张林杰 《江汉论坛》2005,1(10):110-114
与20世纪20年代相比,30年代诗人有着更为自觉的读者意识。但诗人与不同读者群体之间的隔膜,又使得整个30年代诗歌面临着交流的危机。左翼诗人重视诗歌的交流功能,但夸大诗歌的社会作用、忽略诗歌本身的存在方式,又妨碍了这种交流功能的实现;现代派诗人力图通过潜心于艺术的探索并忠实地表达一己的体验来赢得读者。但对读者和作者个体心智活动的过分依赖,导致了传达的晦涩,也使他们的作品往往因为难于理解而处于“自言自语”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与古代诗歌的意象传统纠结,从传统意象体系中突破,重新审视回应传统的过程.3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体现了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艺术的自觉兼容,体现了意象本体建构更全面、更自觉的意识.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意象感性形态向智性形态的现代性变革、意象视域的日常性、都市化的关注、意象思维的现代性生成等方面,全面推进了意象艺术现代化的深层发展.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在化用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中形成了民族化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江汉论坛》2003,(6):90-92
文学艺术的民族化,不仅要在形式上体现本民族的审美欣赏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情感、精神文化上体现本民族的心理,反映时代社会的主旋律,这是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要求,也是现代派诗歌民族化的最终目的。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派诗人正是秉着这样的目的,他们继承了李金发、戴望舒开创的现代派诗歌的传统,把西方现代派诗歌这种外来诗歌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诗歌及现代新诗的美学原则结合起来,尤其是与40年代特定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中国现代派诗歌推向了成熟的高峰,最终完成了现代派诗歌的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